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相关论文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整体观,按照文学史本身的发展特点和脉络进行思考,将中国现代文学置于世界文学发展的背景中展开梳理分析,关注和......
马原有一本著作:《阅读大师》.许多年以后,倘若人们还在阅读,倘若阅读二十世纪中国文学,阅读《虚构》、《冈底斯的诱惑》,会不会将......
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学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浸透了危机感和焦灼感,形成了以“悲凉”为基本核心的现代美感特征,同时,这种美感特征经常......
一、研究现状与立论依据“宗教是最具有国际传播性的一种文化现象。文学与国际性的宗教的‘超文学’研究,其目的在于揭示宗教与文......
自从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一文中提出“鲁迅的方向 ,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以来 ,围绕鲁迅的斗争在很大的程度上就成了中华......
“延安文学”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文学现象之一.它是红色文艺理想获得合适土壤并通过党的领袖的权威意志“文艺立法”的必然结果.作......
从20世纪末以来,中国文学的发展呈现了一个从古典向现代转变的过程,这一走向和它的历史局限性,不仅对现代文学史的时间起点与逻辑起点......
1 鲁迅的《野草》不仅在他的全部作品里,而且即使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全部创作中,也是极富特色的一部。它并非截然相异于他的......
摘要:“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概念的提出,在引起重大反响、推动学术进展的同时,也逐渐表现出一些局限和缺陷。这表现在概念提出者的有关......
摘要:二十世纪正是中国社会发生巨大转型的时期,从封闭到开放,从蒙昧到文明。“青春”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始终绕不开的主题,从梁启超的......
【正】 1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这似乎是个亘久不变的命题。翻阅已有的几百部中国文学史著,就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个命题几乎无处不......
黄子平等人提出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概念,这一新的文学史概念及其背后的文学史观念在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在当下新的语......
【正】 “文革”结束以后,特别是从70年代末、80年代初文艺理论界公开否定并批判了长期以来一直居于统治地位的文学的“武器论”和......
【正】 一些青年文艺理论家在宏观地审视概括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发展时指出,在改造民族的灵魂这一总主题中,一直存在着两个相反相......
19世纪后半叶以来,在一种被迫抵抗的驱动力下,"后发外生"的中国现代性起源于西方现代性与本国独特社会进程的双重历史语境。作为社会......
【正】被公认为在新中国文学中长期居于主流地位的革命现实主义,是中国当代文学理论批评和文学史著作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专门词语之......
1993年,山东文艺出版社推出了石兴泽先生独撰的首部老舍研究专著<老舍文学思想的生成与发展>,该书从文本分析出发,以现当代文学思......
<正>近日为会议准备主旨发言,翻阅北京大学出版社二○○四年版《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三人谈·漫说文化》,真的感慨万千。这册小书,乃......
<正>广东深圳的何香凝美术馆自1997年起设立的"人文之声——何香凝美术馆学术讲座",在每周六下午公开免费面向社会公众开放,以推动......
把汪曾祺创作的几个阶段 ,放到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学中去比照 ,我们发现汪曾祺的创作有着较为典型的京派特征。他继承了也丰富、发展......
一、《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初版本简评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编撰出现过三次高潮。第一次是在50年代初,适应于高校中文系“中......
近年来中国文学史的分期或者说断代问题再度引起学术界关注.五十年代有过一次中国文学史分期的讨论.与之比较,八十年代的讨论有一......
一随着我国近代出版事业的发展和出版制度的形成,二十世纪的中国作家第一次破天荒地可以通过自己的精神产品直接得到经济上的报酬......
作为现代文学家的钱锺书,一直有意疏离于整个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之外。而作为学问家的钱锺书,也很难列于某个具体研究领域之内的学......
<正> 一段时间以来,围绕着《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大师文库》的排名,在中国文化界掀起了一场关于文学大师“座次”问题的轩然大波。有......
《新时期文艺学学术史》《博士学位论文》(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导师 :杜书瀛研究员 ,1 999年 )张 婷 婷 内容提要 :本文......
...
<正> 经济学中有“边际效用”一词,我对它不甚了了。“文学史的‘边际研究’”则是我杜撰的说法,在没有找到更好的表述之前,权且用......
如何评价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如何评价鲁迅是一个原则问题 ,大非问题。本文针对葛红兵的《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写一份悼词》存在的几......
农村与农民是二十世纪中国关注的中心问题,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表现的重要主题。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先生以其“国民性改
Rur......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作为一个尘埃落定的文学史概念,早已为人们所熟知。然而,在九十年代后语境中与之进行有意义的对话,并对其知识......
<正> 当前学术界就“文革文学”的文学性问题重新展开讨论,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具有学术价值和重构文学史意义的理论命题。长期......
张英进在近来的一篇文章《历史整体性的消失与重构》中有一段专门论及陈思和的文学史学。在张看来,“整体性”①是陈思和文学史观......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文学史既是文艺科学,也是一门历史科学","讲重要文学现象的上下左右的联系,讲文学发展的规律"①。文学史建构中,纯文学观和文学"国情"、......
本论文主要通过越南对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译介情况,来探讨越南读者对中国文学的接受观念。论文的所谓“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指的是......
...
新历史主义视历史为本文,最大限度地还原历史与现实的共时性系统,表达了作为社会无意识的日常生活的特性。新文化运动也在传统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