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羊学相关论文
西汉今文诗学分为鲁、齐、韩三家.三家《诗》虽然都属于今文诗学,但其思想特征并不完全相同.而这些思想特征的不同,与它们思想来源......
西周末年以来,天子式微,礼崩乐坏,及至东周时期,天下四分五裂之势愈演愈烈,重建社会秩序,实现一统成了最重要也最迫切的时代诉求。......
“权”是对“经”的补充和修正,当问题无法用常道解决时,就涉及到“权变”,但无论怎么变,皆是在“经”的范围之内,“权”依附“经......
"大一统"的本义与引申义虽有联系但内涵不同,前者是指"尊崇一个以时间开端为标志的统绪",后者则是指"大规模(或大范围)的统一".在......
《左氏膏肓》是东汉公羊家何休对左氏①诘难的作品,隋以后与郑玄《箴膏肓》合为一书,此书于宋代佚失,现《四库全书》和刘逢禄有辑......
魏源(1794—1857),字默深,湖南邵阳县金潭(今隆回县金潭乡)人。出身于没落地主官僚家庭,幼年时代家境贫寒,使他与中下层社会接触较......
吴汝煜的《史记论稿》收集二十二篇论文,对司马迁其人与《史记》其书进行了综合研究。 司马迁与董仲舒在学术上有无师承关系?《史......
本文分《春秋》总论、三传(《左传》《公羊》《穀梁》)、《春秋》学史、专题研究、《春秋纬》、出土文献、文献整理等几个方面概括......
中国思想史上的各家各派,都有其升沉际遇,有兴盛时,有衰微时,有显赫和幽隐,这几乎成为一种常态。但是作为春秋今文经学代表的公羊......
夏、华、中国、天下等词都经历了从指称西周王畿扩大到指中原诸侯国,进而涵盖南北全境的过程,其扩大的过程,反映出古代用礼乐制度......
众所周知,常州后学戴望(子高,1837—1873)之注《论语》,祖述刘申受之《论语述何》、宋于庭之《论语说义》,专以《公羊》义解《论语......
司马迁顺应中国历史由分裂割剧走向统一一体、由贫弱衰败走向富强文明、由战火连绵走向长治久安的趋势,基于对历史全面深刻的分析考......
作为公羊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大一统”说与 《尚书·洪范》的“建用皇极”说有着深刻的思想关联.首先,二者皆以“君极”之立作为王......
本文分别考察了《公羊传》、董仲舒和何休的大一统思想,指出其中一脉相承的观念,是一统与正统的内在关联.大一统理论不仅强调整体......
本文以西方思辨的分析与批判的历史哲学为学术背景,在东西方互动的学术视域中对中国传统学术春秋公羊学的基本典籍进行了重新的理解......
清代中期以后,以《公羊传》为中心的今文经学成了学术的主角,今文经学的兴起和发展促使了晚清的改革图强运动。刘逢禄在清代中期选......
本文以考察康有为公羊学的核心范畴为线索,采用概念分析、文本细读等方法,依次就康氏公羊学学术规模、“托古改制”、“三世进化”......
经权说是公羊学思想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它指的是既守经志道,又要根据具体情况变通行权.即在常态下守经,在变态下行权.这种灵......
秦火之后,各家典籍逸散,齐人公羊高、胡毋生二人将公羊学派历代师徒口传之有关《春秋》的诠释"着于竹帛",是为《春秋公羊传》。之后......
当儒学成为中国的统治思想之后,历史上每次变法与改革,都必须先在儒学学理上找到根据。康有为等人发动的维新变法,就是以儒家的春......
<尊隐>是近代"开风气"的思想家龚自珍的一篇奇文.本文试图从<尊隐>的写作时间、与受公羊学的关系、文章的复义性以及"山中之民"究......
龚自珍公羊学的一大特色,在以人才之优劣及受重视程度论三世。这一学说的确立,与其早年从段玉裁处习得的文字学知识有关。在龚自珍......
春秋公羊学是经典诠释学,它从历史文本《春秋》中诠释出了带有历史哲学性质的“三科九旨”理论体系。产生于公羊学派诠释实践的“例......
东汉前期的公羊学,将"《春秋》大义"神圣化,与谶纬结合更为密切,以维护封建皇权统治,干预社会生活。公羊学由此得到统治者的首肯与扶......
何休认为异先于事而灾后于事,异是警示而灾是惩罚。何休是以天人感应说为理论基础,以阴阳说为理论武器来解说灾异的,认为灾异是阴阳失......
"夷夏之辨"是汉代公羊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公羊学的奠基之作《公羊传》,到形成公羊学的关键人物董仲舒,再到公羊学的集大成者......
“三世”说作为公羊学的一种系统的历史发展学说,是东汉公羊家何休在公羊先师《春秋》“三世”说的理论基础上,经过系统阐发之后而最......
《〈春秋〉经传国际学术讨论会》学术观点综述刘示范《〈春秋〉经传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96年9月1日至4日在淄博市张店召开。与会海内外专......
公羊学与齐鲁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渊源关系,它以鲁学为骨干,以齐学为灵魂,是整个齐鲁文化的结晶.......
两汉是经学昌盛的时代。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后,天下学士靡然向风,公卿罕有不从经术进者;同时,汉崇经术,皇帝诏书、群臣奏议多援引经义以为......
董仲舒在中国儒学史的地位极为重要,然而现代新儒家群体对其大都忽视,惟独徐复观极其推重,在董子研究方面着力甚多。这一方面是出......
魏晋南北朝至唐中叶的六个世纪里,儒家经学在少去了汉代利禄政治的喧闹环境下平静而自在地发展,“春秋学”表现尤为典型,它经历了恢复......
伍子胥作为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学作品中的重要形象,最早出自《左传》和《国语》,在汉代形象丰满、基本定型,成为后世小说、戏剧创作......
何休的《春秋公羊解诂》是公羊学研究的"重镇"。当今对何休公羊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条例",如"三科九旨"、"五始"、"七等"、"六辅"、"二类"。只......
龚自珍的《春秋公羊》学对“私”和“个人主义”的推扬,带有某些现代性因素。受公羊学的影响,其诗歌体现出叛逆传统的私人情感体验......
【正】 “一统”和“大一统”思想,三千年来,浸润着我国人民的思想感情,这是一种向心力,是一种回归的力量。这种力量的渊泉不是狭......
刘逢禄撰《春秋公羊经何氏释例》,接续汉代董仲舒和何休之公羊统绪,系统总结公羊义例,重启今古文之争,推动以公羊学为核心的今文经学成......
董仲舒的《春秋》学认为:第一,《春秋》称国君即位之年为“元年”,“元”乃更始,有断与续相统一的寓意。第二,《春秋》书“王正月”,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