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庚相关论文
“木叶”是文学感性世界里充满意蕴和情趣的显例.“木叶”艺术地把诗人的心境色彩外化为外界的自然情致,是最容易唤起共鸣的最敏感......
学界目前多把林庚置于"格律与自由""现代与古典"两组框架内加以把握.而林庚在其早年自由体新诗实践中隐隐表达但尚未展开的一些情......
容颜渐染沧桑,心灵却很年轻。视力不觉已弱,情怀一如当初。久已为人父母,未失赤子的淳朴。散作天涯芳草,精神家园还在一处……这样......
两年前,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回顾一次写作——〈新诗发展概况〉的前前后后》一书。1958年“大跃进”时,北京大学中文系1955年级......
1920年,中国教育部颁布政令:小学一、二年级的课本要用白话文,而非文言文。这是白话文运动的首捷。胡适博士的《中国文艺复兴》一......
1943年3月15日,在伪华北政务委员会改组中被排挤下台的周作人,写下了充满寂寞之感的《怀废名》一文。①此前的两年时间,周作人以教......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一引吭,《易水歌》遂成千古绝唱。“荆轲以此得名,而短短的两句诗乃永垂于千古……它......
《孔雀东南飞》中有“十七遣汝嫁,谓言无誓违。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之句。高中语文课本注释为:“誓,似应作‘諐’。諐,古‘愆......
著名诗人、教授林庚,一次在北京大学中文系授课时,有学生问朗诵和歌咏有何区别,林庚就答道:朗诵和歌咏在表达感情的要求上虽然相似,但表......
出于对废名的偏爱,我也喜欢上了废名喜爱的一些中国古典诗句。在写于上世纪30年代的《随笔》中,废名称:“中国诗词,我喜爱甚多,不......
《妆台》与“镜”深夜读书,翻出废名先生的诗文,一翻就翻到了《妆台》,而这正是我现在要谈的。中国新诗,以现代派诗最令我神往,特......
一 1960年,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凌叔华女士在新加坡版《凌叔华选集》的《后记》中,列举了一部分往日发表过她的作品的刊物的名字,并且......
2005年2月,九卷本《林庚诗文集》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林庚先生诗文最大规模的一次结集出版。作为著名诗人、学者的林庚,自193......
倘若要评中国历史上的爱民县长,杨炯肯定榜上有名。 我最初知道这个名字仅仅是因为文学。那还是在上学时听林庚教授讲授唐诗,知......
访问复旦大学中文系资深教授王水照先生,是在六月下旬学期快要结束的时候,王先生还像平常一样定期到他光华楼的办公室,给学生上课......
神州有女耀高丘生命是感觉的载体。热爱生命者既不能、也不可能拒绝痛苦。我宁愿以清醒的感知面对生命历程中的荣与枯;我宁愿报痛苦......
1982年12月18日是北京大学《歌谣周刊》创刊六十周年纪念日,在北大举行了隆重的纪念会,北大副校长季羡林教授以及中文系王力、林......
《楚辞》中大量出现的“兮”字,并不是屈原的创造,而是楚国巫风歌舞促成了“兮”字在《楚辞》中的频繁使用。固定地用“兮”作歌辞中......
王瑶是谁?王瑶曾为其昔日校友写过《自我介绍》这样一篇短文——在校时诸多平平,鲜为人知。惟斯时曾两系囹圄,又一度主编《清华周......
谢冕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现当代文学史家、享誉海内外的诗歌评论家。近日,在北京畅春园先生的寓所,我采访了谢先生。我的采访是围绕......
我父亲冯文炳(废名)1901年11月9日生于湖北黄梅县城。黄梅在鄂东,地处湖北、江西、安徽三省交界的地方,是交通要道。这里山灵水秀......
在1930年代出现的被称为“晚唐诗热”的现代诗人群中,他们倾向于从中国古典诗体中寻求新诗创作的资源,这种自觉的诗学倾向体现了一......
林庚(1910—2006)主要以现代诗人、古典文学研究者的面目出现在世人面前。诗人与学者是他的两个重要身份。纵观林庚一生,他给人的......
一“昏黄的灯光下,78岁高龄的汤一介先生戴上老花镜,用颤抖的手,执意在记者的文稿上补充写下了一句话。这句话是:‘我错了,我要深......
认真反复品读林庚先生的《说“木叶”》一文(见现行高中语文课本第二册),再仔细翻检古代诗文,则会发现其中似有一些明显疏漏。笔者不......
林庚的古典诗歌研究对于中国古代文学史有着开创性的作用,通过《诗人李白》可以了解林庚的古典诗歌观。他在文学上有强烈的浪漫主......
从王瑶《中国新文学史稿》、唐弢《中国现代文学史》到钱理群等人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再到严家炎主编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
就像安徒生童话《野天鹅》里的小公主爱丽莎,为了十一个哥哥,可以不说一句话,甘之如饴地赤脚踏过荆棘,空手采摘荨麻,日夜不停地编......
林庚的《沪之雨夜》是一首至美的诗,废名称之为“神品”。神品与否且不管,但在新诗中绝对是最富于诗味的作品之一则毋庸置疑。诗是......
1934年1月,北平出现了每期三百五十余页的大型文学杂志《文学季刊》,主编署郑振铎、章靳以(又有巴金参与编务),编辑人有冰心、朱......
一种过渡的折衷状态──诗、赋、骈文、散文的相互消长张国风(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林庚先生在谈到唐诗高潮标志的时候,曾经以他所特......
林庚:人走路要昂着头,我一生都是昂着头的。丁肇中:做科学,我不知道第二名是什么感觉。徐悲鸿:别人看我是荒谬,我看自己是绝伦。北......
他们曾担负我国第一枚洲际导弹、第一枚潜射导弹、第一颗同步通信卫星等发射试验的海上测量任务。他们来自全国50多所重点高校,他......
学者余杰提到这样一个故事:20世纪80年代初,70多岁的林庚先生给师兄师姐上“告别课”。那天,先生穿一身笔挺的衣服,满头白发梳理得......
1995年8月下旬,我到台湾作学术之旅,就1932年文艺自由论辩一事拜访胡秋原先生。胡秋公已年届86高龄,记忆力仍非常好,他说他在1969......
林庚先生香港佚诗一首袁良骏北京大学资深教授、著名楚辞唐诗专家林庚先生,青年时代曾热心从事新诗格律化运动,他的诗歌主张和实践颇......
记两位老师的谈话吴小如我先后上过四所大学,包括中学时的老师,相从问道受业的师长足有几十位。半个多世纪过去,今犹健在的师长还有四......
现代格律诗建行的原则早有人论述过,如50年代何其芳论述它是“每行的顿数有规律,每顿所占的时间大致相等”;林庚论述它是“半逗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