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史学相关论文
民国时期的法学大家杨鸿烈在中国法律史学的研究领域贡献非常巨大,其所著的《中国法律发达史》等三部法史学鸿篇巨著被后人赞誉为......
民族法律史的研究在民族史学、民族法学、法律史学等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的民族法律史研究却存在两方面的不足:一方面民族法律......
现代意义的民法源自欧洲,是欧洲封建主义发展至资本主义的产物。学界一般认为,我国民法实为舶来之物。笔者认为,既不能以西方近现代意......
法教义学是一种以处理法律规范(且主要是实证法规范)为主要任务的方法,它的研究对象是带有准则性和拘束性的法律规则。法教义学与其他......
中国法律史学会2000年学术年会于2000年10月19-25日在合肥安徽大学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百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这次研讨会。会议主题是“新世纪法......
本文旨在通过对瞿同祖一书的文本结构、知识资源、学术史价值等诸方面的考察,探求其对中国法律史研究的范式突破意义及对当今法学......
2005年11月26至27日,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究中心主办,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协办的“法律史学......
一、重要学术活动述要rn2006年,法律史学界召开了几次重要的学术会议.在这些会议中,无论是正式代表数目,还是提交论文的数量,以及......
冬去春来,新的一年已经来到,回顾已经过去的2003年,尽管受到了SARS的困扰,但是我国外国法律史的学术研究仍然经历了一个丰收年。......
2004年的外国法律史研究成果丰硕,这不仅表现在本年度已发表和出版的论文和专著在数量上超过了往年,而且更多的表现在学者们所研......
2004年中国法律文学研究和学术活动非常活跃,许多院校和主要学术刊物都组织了专题研究,刊发了专题文章。这一年度的法律史研究主......
(一)学术会议与学术交流由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主办,华东政法学院、西宁市政府承办的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第18届年会于2005年8......
张晋藩教授作为新中国第一代中国法制史学者,在前人的基础上开拓创新,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和方法为指导,以远远超越前人的深度......
实践历史观是法律史学研究的新方法。这种方法既是实践的(关注人们实际的行动、制度的实际运行等),又是历史的(注意行动与制度运行......
法律史学在世界上多数国家都不是一门独立学科,而在中国不仅是独立学科,而且是法学一级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此,中国的法律......
978年前的中国法律史学因主要从事给历史上的法律制度和其他法律现象贴标签的工作而丧失了学术生命,在法律虚无主义泛滥的政治环境中它......
20世纪之初的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新旧更替加快、中外交流频繁的时期。剧变的社会环境对史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为中国近代法律史......
期刊
【正】法学是以研究法和法律现象为对象的科学.它的内容包括理论法学、法律史学、部门法学、国外法学和某些边缘学科.法学的产生有......
【正】六月的姑苏,烟雨朦胧,凉风送爽,18日,来自江苏省内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扬州大学、江苏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徐州师范大......
【正】2012年6月16日,由江苏省法学会法律史学研究会主办,南京大学法学院承办的省法律史学研究会2012年年会在六朝古都——南京举......
【正】第四届全国法律文化博士论坛于2010年9月22日至24日在西北政法大学成功举办。适逢中秋佳节,来自全国11所高校及中国社科院法......
本文在对我国20世纪上半叶著名法律史学家杨鸿烈的生平事迹进行叙述的基础上,着重对其三部代表作<中国法律发达史>、<中国法律思想......
一、经世致用一张晋藩先生法律史学教学与研究的落脚点张晋藩先生的法律史学教学与研究,有一个鲜明的特色,就是特别强调经世致用,......
自近代中国法律史学科初创,法律史学研究取得了骄人成绩,但也出现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研究者具有通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即研......
整理者注:这份台湾地区学界于1990—2005年间产出的中国法律史研究论著的目录,不仅包括专书与期刊论文,还涵盖此一时期以中国法律......
<正>目次序言一、总体性的概观二、个别分析——关于台湾的法文化研究结语中国台湾地区自1987年7月解除戒严令之后,其社会变化加速......
陈顾远是中国20世纪著名的法史名家,其在法律史学理论领域创获颇多,为中国近代法律史学科体系的创建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他对法......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
17世纪初,英国出现了法律史研究领域的著作,爱德华·柯克、约翰·塞尔登和马修·黑尔是英国法律史研究的先行者,他们阐明了普通法......
随着近年来对法律史研究方法与范式讨论的逐步深入,以及其他社会科学领域的新成果、新方法渐次被引入法律史研究,2003年来的法律......
张晋藩先生对于中国法律史学的一个重要贡献,就是与国际历史和法律史学界建立了密切的学术交流,并将法律史学的研究成果推向了世界......
我国的法律史学目前正在走入困境,研究现状令人担忧。究其原因,一是法律史学片面向历史学靠拢,忽视了自身的性质与特点。法律史学与历......
<正> 《法律史学》是研究中外历史上各种类型法律制度和各种法律思想的内容、本质、特点及其产生与发展规律的科学,是整个法学体系......
张晋藩教授作为新中国第一代中国法制史学者,力图在前人的基础上开拓创新,以超越前人的深度和广度拓展了法制史学研究,使得中国法......
将法学学科体系作理论法学和应用法学两极划分,是西方近代以来就有的划分法,但这种划分似乎很难囊括法学的所有学科,比如法律史学,......
21世纪的中国法律史学研究面临新的问题和极富时代性的挑战。应审视中国法律史学研究所处的全球化背景 ,转变研究思路 ,关注法制现......
建立法史学科的科学体系实非易事,传统法史研究还存在诸多缺陷,如,忽视了法的社会性;用律典编纂史替代了立法史;把法律思想与法律......
一、建立中、外法制史教学体系人大的法律史学科开创于1950年。最初的教师有郝正宇、刘国任,以及从研究生调入的傅兴岭、林榕年等......
陈寅恪研究隋唐刑律制度,创获甚多。尤其在对隋唐刑律制度渊源考辨时,在繁杂的刑律变迁中匠心独具地勾勒出隋唐刑律制度的三大源头......
期刊
在1978-2008年的30年中国法治进程中,法律史学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从此前的薄弱基础出发,借改革开放之春风,观照历史服务现实,成为......
三十年来,中国出版、发表了唐律研究著作19部,论文476篇,大致可分为注释类、系统阐述类、专题研究类,研究成果丰硕,研究队伍扩大,......
在英国,法官的权威与国王的境遇存在关联。文章以政治社会学概念——权威为工具和切入点,梳理了在革命以前法官与国王的微妙关系,并结......
美国理论法学家伯尔曼曾断言西方人正经历着一场整体危机,并认为这场危机的触发原因及最为明显的表现形式是法律信仰的缺失。该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