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文学相关论文
早在1980年代,吴福辉先生就曾著文“提倡个人编写文学史”(参见《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4年第1辑)。当时,从1950年代后期盛行起......
成长背景和人生际遇怎样影响着一个作家的个性与禀赋?“海派文学代表”王安忆又如何看待“五四”以来的新文学传统与当代继承关系?学......
摘 要:上海是中国近现代最时髦、最精致、最现代的城市之一,现代化的都市空间产生了独具魅力的“上海书写”。本文拟以布尔乔亚情结......
“新都市文学”由《特区文学》从1994年打出旗帜至今,已然走过了十多年的坎坷历程。十年过去了,“新都市文学”在创作与理论上都取......
遥想那样一个年代:大街上远不像今日这般车水马龙,偶尔驶过的汽车很快湮没在满大街的黄包车和步行的人流里。走在湿漉漉的青石板上,抬......
摘 要:海派文学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发展,以它独特的魅力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每部海派文学作品中都有一个女主角,......
《天香》和《考工记》聚焦“物质”主题:前者是晚明时期申家所创“天香园绣”,后者为陈书玉守护一生的老宅.对器物的“造”与“守......
1937至1952年,海派作家赴港不是个案,而是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战争与政治遽变,促就了文学的变迁与突围。移植,会发生断裂,也会促成生发。......
苏青是上海沦陷时期红极一时的女作家,她堪称“时代之子”,时代的风云变幻都可以在她的身上找到影子。上海开放的胸怀吸纳了各种各样......
在海派文学的百年发展长河中,金宇澄《繁花》的问世,意义可谓重大;学界认为其是继韩邦庆、张爱玲等作家之后的又一海派传人。回望19世......
张爱玲小说是中国现代都市文学中具有现代性特征的存在。它以30、40年代的中西文化交叉的沪港洋场社会为背景,描绘了在现代都市崛起......
与受校园文化影响的2 0年代文学和受战争影响的4 0年代文学相比,3 0年代文学与商业化倾向的关系更为密切。30年代,上海取代北京成为......
现代作家穆时英对三十年代上海的书写在现代文学史上是一个特殊的存在。穆时英用他特有的写作方式为读者描述了一个现实与想象并存......
二三十年代的上海,是中国现代工业文明和发达的商业文化聚集地,有着享誉世界的“东方巴黎”的美称。在全新的现代都市空间中,海派文学......
随着上海在近现代史上的异军突起,文学中对上海的叙述也形成了其特有的地位。自《海上花列传》开创了上海叙事的先例以来,对上海的书......
以报纸期刊、影视为代表的现代传播媒体影响着海派文学的写作、传播、阅读方式以及作家的交往、成名方式甚至影响到作家与读者市场......
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伊始之际,有两部重量级长篇小说横空出世:一部是贾平凹写乡村的《古炉》;另一部是王安忆写上海传统工艺顾绣的......
一套集近百万字、二百余幅图片的大型海派文学丛书《永安文丛》正式出版上市。4月23日下午,近30位沪上海派文学专家集聚一堂,以《......
随着中国大陆改革开放的大浪潮,中国被卷入了世界的舞台。上海在西方消费文化浪潮的冲击下,都市娱乐文化更加繁荣。本文通过海派小说......
在文学现代化的时代潮流中,通俗文学处在文学的边缘地位.但在现代文学史上,通俗文学观念影响了海派文学、解放区文学、京派文学等......
30年代不同流派的都市文本中,异化的力量无处不在.在新感觉派、京派、左翼文本中分别体现为:物的挤压,"智"的束缚和政治因素对人性......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海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独特的文学群体,它的产生与当时上海"十里洋场"独特的政治氛围、浓郁的商业气......
从地域的角度认识、概括文学与文化的特征,古已有之,《隋书·文学传序》中说:“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气质......
1949年后的中国大陆几乎不再有真正的海派。海派在大陆的消隐跟国家意志对社会生活的支配、上海大都市文化的没落、Mass Culture的......
京派和海派共同崛起于30年代的中国文坛,以迥异的风格给读者留下了不同的审美感受.本文试从不同的文化角色认定,即"高贵的乡下人"......
“真实”是30年代文学的一个核心问题,也是海派文学最常调用的资源和创作的合法性基础。不应该只囿于从审美角度去看待真实性的问题......
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伊始之际,有两部重量级长篇小说横空出世:一部是贾平凹写乡村的《古炉》;另一部是王安忆写上海传统工艺顾绣的......
海派文化是在吴越文化的基础上生成的都市文化,它主要由吴越文化、西方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混杂而成。以海派文化作为研究视角,海派......
不同于儒家文化制约着的传统文学的表达方式,海派作家施蛰存的《鸠摩罗什》致力用无意识理论采观照人生,解剖人性的沧桑。......
1910年代旧派文人的价值立场定位于精英意识,1920年代旧派文人的价值立场定位于都市民间,两者在活动区域、谋生手段、对都市生活的......
近年来,海派文化成为当代上海文化的代名词和标志,因此,研究海派文化,促进当代海派文化的建设,便成为构建上海新时期文化的主要内容,它对......
王安忆作为当代重要的女作家,在其二十几年的写作生涯中,不断地探索小说叙事的多种可能性。长篇小说《长恨歌》用开放的叙事对上海......
一般认为,王安忆是一位“海派作家”,她以其丰富多产的小说创作受到了众多批评者和读者的认同和喜爱。王安忆的创作风格十分独特,......
从20世纪30年代京海之争中对海派文学的争议,到新时期研究者对其做出的客观评价,海派文学逐渐得到应有的重视,海派文学研究也呈现出繁......
<正> 一从1989年夏到1991年初,短短一年半的时间内,上海大型文学刊物《小说界》连续刊登了女作家王晓玉的“上海女性系列”中篇小......
"五四"运动以后,海派文学的作家们受西方女权思潮的影响,对女权的内涵作了深刻的诠释,其作品也倾注了对女权主义的深描。施蛰存作为......
<正>京派、海派散文分属于京派、海派文学重要的一翼。京派散文是致力于纯散文创作的纪程碑式的散文流派,海派散文则凝缩了近现代......
一当复旦大学出版社准备将近年来出版的学术著作中挑选一部分精品作为博学文库重新出版时,我首先想到了许道明教授的《京派文学的......
京、海两派文学在对"五四"精神反叛的同时又或多或少的共显着"五四"民主与科学精神的社会现代性的投影.在30年代,以左翼文学为主潮......
吴越地区的区域文化传统是海派文学商业化的历史源头,地理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和人文环境对后来该地区商品经济以及商业文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