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环境相关论文
早在1980年代,吴福辉先生就曾著文“提倡个人编写文学史”(参见《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4年第1辑)。当时,从1950年代后期盛行起......
摘要 19世纪的英国文学发展速度飞快,尤其体现在小说和诗歌方面,同时,英国期刊散文在当时也红极一时。随着西方工业的发展,受经济利益......
摘要 美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马克·吐温在文学上取得了较高的成就,他的作品除了具有较强的时代特点和深刻的现实批判意义之外,......
一在“告别革命”的时代如何定位左翼文学,是80年代以来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争论不休的问题。唐小兵主编、1993年由香港牛津大......
摘 要:当前,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中,研究论点呈现多元化、分歧化发展趋势,难以有效完成其经典化演进过程,而且文学的价值出现扭曲,从而使......
民国前期,中西思想碰撞、新旧文化交替,晚清以来形成的同光体、汉魏六朝诗派、中晚唐诗派、桐城诗派等复古的诗派依旧活跃诗坛,新兴的......
摘 要:纪实文学在文坛上的兴盛成为知青纪实文学写作的背景和环境,它影响了知青纪实文学的题材和表达方式。知青情结是20世纪90年代......
摘要 雷蒙德·卡佛是美国文坛继海明威之后又一最具有影响力的短篇小说作家,甚至还被称为是美国的契诃夫。“简约主义”或是“极简......
《南齐书·陆厥传》: 永明末盛为文章,吴兴沈约、陈郡谢脁、琅邪王融以气类相推彀。汝南周顒、善识声韵,约等文皆用宫商,以平上去......
台湾文学中的环境意识──以马以工、韩韩、心岱和宋泽莱为中心[台湾]陈映真所谓“环境文学”,应该有比较严谨的定义。我无意,也怕没有......
写作与时代 大凡一提到黄昏,人们首先想到的便是黎明。而往往忽视了在从黄昏到黎明的途中,必然会经历长时间的黑暗。 黄昏不......
村上春树文学的流行并非中国大陆独有的文化现象,其作品已被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翻译出版,尤其在港台地区、韩国、美国和德国等国家也......
作为台湾外省第二代作家,骆以军设身处地, 用晦涩文体刻画出精神上的漂流、恍惚,以及黑暗中的痛苦 北京5月底的一个下午,上......
【摘要】小学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基础,也是塑造青少年学习兴趣的最佳时期,但是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改革由于起步时间较晚,所以在很多领域相......
本文以山东省南部的一个镇——X镇为基本的调查区域,围绕着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考察了该镇初中生文学环境的现状。在把它与15......
何逊是南朝齐梁时代的重要诗人之一。学界对何逊的关注在近年来呈现兴起之势,热点是他的山水诗歌创作,而对其整体诗风及其与齐梁诗......
本文以抗战时期的流亡散文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以重庆、昆明这两个最具代表性的流亡作家群为例详细解析,试图为流亡散文的整体风貌做一......
在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过程中,1976年至1979年是一个颇为特殊的历史阶段。伴随着十年“文化大革命”的结束,旧的文学观念和文艺体制面......
《风雨谈》创刊于1943年4月的上海沦陷区,主编为柳雨生,是一份以刊载散文为主的综合性文学期刊。它在上海沦陷区存在的两年多时期内,......
星故事有史以来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莫言,应该算是一位文学草根,没有任何家庭背景,也没有像许多文人一样从小受到良......
陈忠实说,“到50岁才捅破了一层纸,文学仅仅只是一种个人兴趣”.虽然只是个人兴趣,但陈忠实并没有把文学当成一种消遣,相反,他在心......
应编者所约来说一说阅读福金的感受,我斟酌再三选定了这样一个题目,或者说成是选取了这样一个言说方位,当然是“别有用心”的。在......
40年代,由于特殊的文学环境使延安文学向民间靠拢.延安作家走进乡村,走进基层,从民间文化中挖掘创作资源,吸纳民间文化营养.秦腔、......
在当代文学研究与批评界,姚晓雷是一位学术个性非常鲜明的优秀学者。一方面,他的文学批评是建立在深厚学理基础之上的理性思考,非......
一 费冬梅的文学沙龙研究,与我过去一段时间所做的海派、京派题目,靠得比较近。她像是擦身而过,向前跑去了,却让人眼前一闪。我是......
<正> 去年(1991)秋天,庆应大学的杉野元子老师从日本给我寄来了两本书,其中的一本,就是藤井省三先生的新著《中国文学百年》(日本......
“四五”天安门诗歌运动是一场震惊全国的文学运动。无论是在历史中,还是历史叙述中,天安门诗歌·运动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1956年,毛泽东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构成了一种相对宽松的文学环境,这使一部分知识分子觉得文学的春天来到......
论文以山东省X镇的初中生为调查对象,围绕着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考察了他们所置身的文学环境的现状,发现它所表现出来的变化是......
上世纪90年代后中国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文学经典遭遇到被轻忽和亵渎的虚无化命运。这并不主要表现在文学外部,虽然受整个文学环境的......
卢玉娜著的《英美文学经典作品主题与特色研究》一书向我们详细阐述了英美文学的不同特色,对文学研究者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该书......
世界各民族文学之所以能够得到发展,是由于文学流传形成的人文风雨所产生的动力。由人文风雨形成的气候与环境,则是世界文学能够得到......
通过考察“林译小说”在近代出现的社会、文化环境,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学变革、向西方文学学习等因素对“林译小说”出现的推动作用,并......
1956年当代文学批评界关于阿Q形象的争论是十七年文学"农民"话语的一例典型个案。相关争论涉及到"典型性"、"阶级性"等文艺理论问......
回顾建国60年来的天津文学,人们都知道天津的文学创作有了重大提高。但未必有多少人注意到,天津的文学环境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而正是......
与汉唐相比,明清关中文学实力风光不再,这主要是由于唐代中、后期以来政治、经济中心的东移,使关中失去了往昔的地域优势,文学环境......
余永泽是《青春之歌》中的代表人物,其在小说中虚伪、自私、落后的形象与现实生活原型有很大差异,这种偏离反映着十七年文学环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