滦州兵谏相关论文
康有为精心设计了“虚君共和”理论,他认为,社会的进步只能是循序渐进的,中国只能变君主制度为君主立宪制,而不能急于实行共和。但随着......
导语 洪宪帝制和筹安会已成往事,但杨度和筹安会给中国知识人的教训是深刻的,知识人的学理探讨即便与现实政治有关联,然而毕竟不是......
早在同盟会成立之初,孙中山提出了以攻占北京为上策的“中央革命”战略思想,革命党人前往京津地区积极活动,建立革命组织、运动新军,19......
辛亥“宫廷政变”计划源自载涛与载泽的继任内阁总理之争,是宣统朝隆裕、载沣权力互制使然。其目的除拥戴载涛继任内阁总理,采取武......
<正>1912年2月12日清廷发布"逊位诏书",标志着中国绵延两千余年的君主制度正式宣告结束,中国从此进入"共和"时代。清帝逊位与民国......
【正】 蓝天蔚(1878—1921),字秀豪,湖北黄陂人,著名的“士官三杰”之一,早年参加过拒俄运动,1905年参加同盟会。曾任新军第2混成......
孙岳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他早年曾考中清朝秀才,稍后因怒杀地痞被迫入五台山剃度为僧,继而披着袈裟考入保定武备学堂,期间加入同......
1911年12月至1912年1月的滦州“起义”,和此前谋划的滦州“兵谏”,均发生在农历辛亥年内(辛亥年的除夕是1912年1月29日),而且事件相互关......
与通常的认识相反,资政院在奉到清廷起草宪法的上谕之前,已经将《十九信条》起草好。十九信条的出台,不仅体现了军人集团的意志,也......
辛亥革命时期吴禄贞的滦州之行出自清廷权贵的决策,是在执行载涛一派策划的“宫廷政变”计划。该计划大致备有两个方案:首先发动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