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政院相关论文
宣统二年,云贵总督李经曦与云南咨议局就云南盐斤加价问题产生纠纷,无法解决,上诉至朝廷后引发资政院与军机处的数次交锋,讨论的内......
“庚子之变”后,清政府为维持其统治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统称为清末“新政”。宪政改革是清末“新政”的重要内容。从清末宪政改革的成......
近年来学界关于晚清官制改革问题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 ,其中包括中国近代官制改革的分期 ,总理衙门的评价 ,戊戌维新、清末“新政......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我访问、讲学日本多次,曾与学人讨论中国近世留日士人情况,发现人们几乎忘却了一位曾经风生水起的近世宪......
日俄战争的刺激是立宪运动走向高涨的最主要原因证明了立宪胜于专制的世界“公例”,促使政府和人民的梦醒。 19世纪70年代,中国就......
清末改良法律,向西方学习是大势所趋,但是以礼教纲常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法律与宪政理念基础之上的西方法律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因而在......
清末资政院是近代模仿西方议会模式的开端.清政府为此进行了细致地筹备工作,如制定、、等法律制度,并提供如设立速记学堂、选择会......
张群,字岳军,1889年生于四川省华阳县,1990年在台北去世,享年101岁。张群是国民党元老,中华民国的开国元勋。他曾留学日本,在东京加入了......
2016年2月,故宫收到画家崔如琢1亿元的个人捐款,用来保护故宫。这是故宫迄今为止收到的最大一笔捐款。其实历史上,尽力保护故宫的还有......
清朝末年的国会请愿运动,虽然被清政府镇压下去了,但从这场运动中我们是可以分析出商人在中国宪政史上的作用的.由于中国民族资产......
“宪政”是西方社会中资本主义经济下产生的以个人为本位的西方文化下的产物,在西方社会强调个人价值和人文主义精神的环境下,西方......
二庚子以后国难愈发深重,革命党人在各地多次组织起义,清政府废除科举,派大员出洋考察宪政,继而决定设资政院、谘议局,在光绪、慈......
【正】 清代,在承袭明制的基础上,确立了以皇权为中心,宰辅制与部院制相结合的一整套官制。自雍正八年起,内阁权力转移到军机处。......
在晚清资政院第一次常年会期间,以立宪派为代表的民选议员与钦选议员合作,通过促成弹劾军机大臣案成功实践了"合法反对",并表达了自......
清末政局波诡云谲,新旧各种政治派系的纠葛博弈,不仅反映在资政院章程的字面之义,还表现为资政院两次常年会各项具体活动之中,尤其表现......
主持和领导资政院工作的总裁(议长),在资源政院有其特殊的地位和权力.武昌起义以前的四五年间,清政府先后简派了六位正副总裁,他们......
摘要:通过公共预算这一外部制约机制来约束政府的财政行为,是现代国家的选择,现代意义上的预算制度即由此而产生。中国预算制度产生的......
清末资政院议政活动一瞥——留日出身议员对议场的控制尚小明资政院的设立,是清末筹备立宪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目的是将“庶政公诸舆论......
1910年资政院第一次常年会议决的宣统三年预算案,是民意机关首次对朝廷收支进行监督和审核的历史事件。经过这次常年会的讨论,国会......
主持和领导资政院工作的总裁 (议长 ) ,在资政院有其特殊的地位和权力。武昌起义以前的四五年间 ,清政府先后简派了六位正副总裁 ,......
清末围绕立宪法、开国会而展开的“预备立宪”,是中国历史上亘古未有的一场从帝制向宪政过渡的社会革命。同所有改革一样,它需要全社......
袁世凯组阁是清末新政史、辛亥革命史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以往史家多从武昌起义后清政府走投无路,袁乘势出山,攫取清廷大权,实现自......
中国人的头一个国会,是1912年,即民国元年诞生的。在此之前,清朝搞的那个,叫资政院,里面的人自以为坐在国会里了,但在法律上其实还......
现在许多人只记得袁世凯是民国第一任大总统,却忘记了袁还是清政府的第一个责任内阁总理,这可能是因为人们习惯于以为议会政治是民国......
1910年10月3日,资政院举行开院典礼,总裁(议长)由朝廷任命。从成立到清王朝灭亡,朝廷先后任命了溥伦、世续、李家驹、许鼎霖四位总裁。......
1910年9月,作为晚清预备立宪产物的资政院成立,直至1912年初被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取代。资政院第一期常年会所议诸多议案,可谓开创了......
宣统三年(1911),清政府的立宪行动大大加快,时为"议院基础"的资政院也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资政院作为清廷主导产生的立宪机构,它同清......
清末预备立宪财政危机深重,曾有经资政院"疏通舆论"增税之议,但资政院、咨议局只是微妙的民意(准代议)机构,议员请求"赋权于院"、"许民监......
在传统思想和文化统治了几千年的中国,民选议员的出现本身就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他们在资政院两次常年会上所提出的具有近代民......
资政院是西方代议制度在中国最早尝试的全国性议事机关,它的创设,使清王朝的宪政改革深化到最高层次,推动中国政治和政治制度近代......
清季面对内忧外困的局面,在请立国会日不暇给的形势下,国人只简单专注于西方宪政体制所体现出的优越性,忽略了此种政体得以存在并......
鸦片战争以后,伴随着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中国被迫打开了国门。外国的商品和资本不断涌入中国,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也开始逐渐传入中国......
1840年之后中国开启了现代化进程,严重的民族危机迫使仁人志士探索救亡图存之道,迟至1901年清廷重启改革进程,开始了史无前例的新......
内容摘要:晚清出现过四次大的金融风潮,即1883年的倒账风潮、1897年的贴票风潮、1910年的橡胶股票风潮和1911年辛亥革命时期钱庄倒......
清政府曾经于它的最后时刻强制推行铁道干线国有及借洋款筑路政策,这一直被立宪派人士视为导致四川乃至全国动荡的直接诱因,因而主......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性代议机构,资政院是清末预备立宪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政院的设立与议事是中国近代力图实施宪政的一个重......
清末设立的资政院是清政府在仿行宪政过程中设立的一个重要的立法机关。虽然资政院院章 规定该院没有制宪权,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资......
晚清时期的汪荣宝,同时兼职于多个清末核心新政机构,参与了新刑律等重要法典的审议与起草工作,在清季法政界可谓举足轻重。同时,汪氏一......
《钦定宪法大纲》的颁布开启了清末宪政建设的新篇章。《大纲》所涉及的多种关系揭示了清末复杂多变的政改情势。从整体上看,清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