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起义相关论文
《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学生能够尝试多角度探究当前生活中的挑战与机遇,学会独立思考、提出疑问、进行反思,逐步提......
教学实践中,讲历史不同于讲历史课。历史课的首要任务是保证课业任务的完成,而讲历史的目标在于从历史中获得某种教益。历史教育要把......
武昌起义后,袁世凯复出主政,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众多论著皆有述及,一般较多关注武昌起义之后革命逼迫及列强施压导致清廷再次起......
摘 要 清末民初我國政治体制之所以得以平稳转型,原因之一在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武装斗争未在清王朝灭亡事件中起到关键作用,这可以从......
1911年,清朝的洋务运动已经进行了50年,编练新军有近二十年,清末新政也已经实行十年,怎么武昌起义一声炮响,清朝连个像样的反扑也没有,就......
对历史人物的解读和评论是一件冒险的事,我们极易囿于时代的偏见或误判,或谬托知己。举例来说,生活在阶级斗争年代的论者一定相信,武昌......
武昌起义时的局面是,孙中山等人在别处组织起义,恰巧,武昌年轻的士兵造炸弹时失手爆炸,意想不到地引爆了武昌起义。当时四川爆发“保路......
武昌起义爆发后,孙中山除喜悦之外的第一反应是筹谋组建革命政府,第二个反应是寻求列强对中国革命的支持。在谋求美国和日本的支持无......
关键词 开放性问题,辛亥革命,历史逻辑,学生主体 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0457-6241(2020)13-0061-06 在执......
上课、听课、评课看起来是很平常的事,但如果用“有效”两个字来衡量,都有着很高的专业要求和技术含量。而符合逻辑、建构好的逻辑,是......
父亲白崇禧将军,出生于公元1893年桂林六塘山尾村,一个回民家庭。祖父志书公早逝,家道中落,父亲幼年在艰苦的环境中奋发勤学,努力向上,很......
摘要:微课产自于西方的“翻转课堂”的新概念。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在结合孩子年龄特点与理解力基础上进行微课教学,有助于引导学生......
在当前的中学历史教学中,运用各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是比较普遍的情况了。在历史课堂上如何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经过几......
教科书是历史叙事的重要载体,对学生学习历史产生直接而深远的影响。两岸同根同源,而历史教科书的编写异同互见。本文从“辛亥革命”......
摘 要:随着社会变革的深入,课改也在不断深化。在不断变换的新形势下,基于核心素養的教学该如何展开?以“七步成诗”教学理念来统领,以......
吴兆麟是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元勋之一,时任武昌起义新军的临时总指挥。年轻时,他在革命战线上奋勇努力;解甲归田后,投身公益,造福于民;......
[摘 要]《辛亥革命》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3课的内容,在教材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教师需给予高度重视和认真对待。高中生善于思考......
这个世界,不该是“前人负责革命、后人负责纪念革命”那么简单。1911年10月10日发生的辛亥革命,距今已经100年。今年的10月10日,是辛......
鄂军都督印既是湖北军政府的政权符号,也是黎元洪使用的官印。借助湖北地区档案史料,可精确界定民国时期紫花大都督印使用年代。......
人,来到这个世界,就必然要参加一场马拉松竞走比赛,看谁走得更远、更持久。人活百岁,起码说明你生命的续航能力强于他人,仅就这一点看,就......
为了应付武昌起义引发的变局,最大限度地实现本集团的利益,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部分立宪派人士,在其军事政变的图谋落空之后,无......
1911年10月11日凌晨,辛亥革命武昌起义胜利了。武昌起义的各路湖北新军在临时总指挥吴兆麟的率领下,攻占了总督署,赶跑了湖广总督瑞澄......
当大家都认为朝廷搞假立宪、把权揽在自己手里的时候,作为小人物的立宪追随者,其悲观绝望,肯定要比他们的领袖更甚。 发生武昌......
1911年,武昌起义的炮声震撼了中国大地,各地纷纷起义响应。很快,湘、陕、赣、晋、滇、浙、黔、苏、皖等省先后光复,但东南重镇南京仍处......
原本只有具体经济诉求的社会冲突由于得不到有效控制,涓涓细流终于汇成长河,晚清十年一千多起社会骚乱也就成为1911年政治巨变的背景......
一、最好的动员,莫过于形成一种人人自危的恐怖气氛 俗话说,形势比人强。俗话说的这个形势,事实上是清朝的湖广总督瑞■和革命......
[摘要]民元国庆前夕,纷争的各派出于不同的目的和需要暂时达成了妥协,共筹国庆纪念。表面上看,民元国庆纪念中革命纪念成为公共空间和......
<正>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在全国范围内引起巨大反响,社会各界敦促清帝退位的呼声四起,先后有14个省宣布独立,清政府统治岌......
为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2011年12月10日至11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南开大学、安阳师范学院等单位联合主办,安阳师范......
一九一一年(辛亥)十月,革命军武昌起义,推翻满清政府,建立民国,翌年为中华民国元年,史称“辛亥革命”。其时著名墨肆胡开文制纪念墨数种,甚......
明朝的第二个皇帝建文帝是怎么死的?是烧死的,还是后来饿死的?是当即吓死的,还是活到自然死的?这在明朝是一桩悬案,连杀手朱棣都没搞清楚......
辛亥革命爆发时,孙中山远在美国,他事先对发生于1911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义毫无估计。但后来的事实人们都知道了,当这场影响并改变中国......
“反抗”并非早年孙中山思想的主流 1880和1890年代,对清朝来讲是一个发展得不错的时代,已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随之也出现了一......
辛亥革命是指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推翻清王朝,建立民主共和国的一场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911年10月10日,湖北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