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预备相关论文
预备行为实行化所具有的刑罚介入时间前置化、处罚范围扩大化、处罚程度严厉化特征,体现了立法者通过刑事立法加强对重大法益进行......
摘要量刑均衡问题是我国学术界和司法实务界普遍关注的问题。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量刑规范工作,带来量刑制度建设,促进了量刑均衡。但......
预备犯的处罚界限事关刑罚权的自律程度,并直接影响刑法辅助性法益保护功能的发挥。以可罚的行为概念的引入消解预备犯实行性缺乏......
<正>为清楚阐释语词或数理逻辑符号通过其使用规则建立的意义,维特根斯坦曾经选择如下的对比:谁要声称其是自我意义的单独承载者,......
随着各种类型的国家考试日益增多,考试作弊行为愈演愈烈,不仅侵犯了其他考生的公平竞争权益,败坏了社会诚信、公平、正义,还损害了......
摘 要:自冯·亨梯在《论犯罪人与被害人的相互作用》中明确写到,欺诈犯罪中的被害人应对犯罪之产生负有相当责任①,有关被害人过错的......
近年来,恐怖活动犯罪肆虐全球,并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我国也频繁遭受恐怖活动犯罪侵扰。为了有效遏制恐怖活动犯罪,《刑法修正案(......
毒品犯罪是近年刑事审判中判罚率很高的犯罪类型,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又是毒品犯罪罪名体系中的核心罪名。基于近代鸦片流入带......
学位
“着手实行”是犯罪未遂概念的核心要素之一,认定着手的标准在我国关系着犯罪预备与犯罪未遂的界限,在一些不处罚犯罪预备形态的国......
本文从现实案例中所面临的司法困境出发,详细讨论了以《刑法》第二百六十九条为例的准抢劫罪的各种停止形态的判定标准。本文正文包......
《刑法》第二十二条对犯罪预备概念的表述既不明确又不完整,模糊了犯罪预备和犯罪预备行为的界限;对犯罪预备刑罚的设置明显缺乏科......
摘要:在刑法理论领域,着手一直以来都被公认为犯罪实行行为的起点,对着手的认定是判断实行行为是否开始的重要标志,因此,很多刑法理论家......
[摘 要]刑法理论通说认为,着手是区分犯罪未遂与预备的界限。但因为抢劫罪侵犯的是特殊的双重客体,既包括人身权利,又包括财产权利,且......
作者简介:李义(1990.05-),女,汉,重庆人,法律硕士,西南政法大学2013级应用法学院。 摘要:犯罪预备是犯罪的未完成形态之一,是认定罪与非罪......
一、犯罪未完成形态的概念及分类 犯罪行为是一个过程,但并非任何犯罪行为都能顺利得以实施,并非任何犯罪人都能实现预期的目的。......
贷款诈骗罪是目前社会经济生活中常发生的经济犯罪之一,具有多发性、常见性,并且危害比较大,本文从贷款诈骗罪的预备、中止、未遂......
男子偷窥女邻居被判强奸罪,在本文看来,既不合法,也不合理.本文从着手、犯罪中止自动性之界定及犯罪预备之刑事可罚性三方面厘清争......
共谋共同正犯是共同犯罪中共犯行为的一种表现方式。由于共谋共同正犯在现实中出现的比较少,而且其犯罪构成与普通共同犯罪的犯罪......
在刑法学界对于实行行为着手的认定历来存在诸多争议,在大陆法系中形成了客观说、主观说和折中说三种学说。而在我国也形成了多种......
相对于犯罪构成的完成形态即犯罪既遂,犯罪预备、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是犯罪构成的未完成形态本文阐述了犯罪构成的三种未完成形态......
运用事实价值二元分析方法对既有犯罪预备概念的不合理性进行剖析,对犯罪预备重新进行界定。在事实层面上犯罪预备应表述为准备行为......
我国现行刑法中明确了犯罪预备的概念和对预备犯的处罚原则,但在刑法理论界颇有争议,它与罪刑法定原则相违背.且条文本身存在逻辑问题......
【正】 一、阐明“犯罪既遂”是当务之急故意犯罪过程,是指故意犯罪由发生、发展到完成的全部过程。一般来说,犯罪分子在实施故意......
我国刑法在划定犯罪预备的处罚范围时所秉持的是“原则上予以处罚”的立场,该立法不仅与刑法的最后手段性要求相悖,在司法实践亦无......
随着社会的进步,法治建设的宏伟目标的确立,我国刑事立法上的那种不作区分,原则处罚犯罪预备的立法已显得不合时宜,且与法治理念中......
从我国对犯罪预备阶段成立中止犯的理论通说出发,从刑法理论与刑事立法方面分析了通说的渊源;从中止犯成立条件的重新界定和刑罚的......
我国刑法规定犯罪预备是应当受到刑事处罚的,由于犯罪预备在故意犯罪过程中的特殊地位,在我国的刑法中是采取总则的一般规定的方法......
在我国,首要分子只存在于犯罪集团和聚众犯罪之中,犯罪集团首要分子又可以分为必要集团首要分子和任意集团首要分子,而聚众犯罪首......
我国的犯罪预备立法与国外刑法原则上不处罚犯罪预备的普遍做法相异。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法治建设目标的确立,我国的犯罪预备立法不......
正当防卫形式上是一种有侵害性的行为,刑法典中规定正当防卫是对这种行为合法性的一种确定,它是一行为合法与违法,乃至于是罪与非......
我国实务界对日本的"共同共谋正犯"理论有滥用以入罪的趋势,表现在对幕后起到组织、教唆、帮助作用的共谋者即"预定不参与实行行为的......
本刊一九八三年第一期徐学义、沈洁两同志写的《是一罪还是数罪》一文发表后,接到各地读者来稿,对该案定性提出不同看法,现摘要如......
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现行刑法中对“犯罪预备”规定的弊端,然后提出了对我国现行有关“犯罪预备”立法的修订建议。......
通过借鉴国外有关犯罪预备的立法经验,分析了我国刑法中对犯罪预备规定的弊端,提出对我国现行有关犯罪预备之规定的修改建议。......
犯罪预备是否具有可罚性一直是刑法中见仁见智的争论性课题。针对这一问题,世界各国存在三种处罚模式:不予处罚、普遍处罚、以不处......
犯罪的未完成形态有犯罪预备、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中国内地刑法与澳门刑法均对犯罪预备或预备行为作了决定,但对犯罪预备的处罚......
澳门刑法中具有很多值得思考和借鉴的科学法律思想与先进刑法制度。其中的犯罪未完成形态制度集中体现了澳门刑法的轻刑化、细密化......
我国犯罪预备的立法与罪刑法定原则相违背、与刑法轻缓化相左、与犯罪中止和未遂形态划分的标准不统一,容易造成司法机关滥用刑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