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罚根据相关论文
我国《刑法》第24条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因而自动性是成立犯罪中止的......
大陆法系的共同犯罪理论已蔚然成观,相较之下,我国的大多数刑法著作关于共犯理论的研究就显得薄弱。德日刑法学共犯论中热烈探讨的......
未遂犯作为犯罪停止形态之一,同时也是各国刑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有关犯罪未遂的一般抽象概念最早出自中世纪意大利刑法学家......
未遂犯处罚是刑法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但以往的研究,都侧重于在犯罪论内部来进行研究,本文转换视角,运用逻辑演绎的方法,从刑罚根据论......
教唆犯的性质和处罚根据研究是国外刑法学界尤其是以德国、日本为代表的大陆刑法体系国家刑法学者所热衷讨论的问题。我国大陆刑法......
对于教唆犯究竟为何应受处罚,在学界素有争论,通过对教唆犯处罚根据论的各学说进行比较研究,探寻各种处罚教唆犯理论的差异,可以看......
【摘要】当前,在世界各国的刑法理论研究和立法研讨中,对于犯罪未遂行为均给予一定的刑事处罚。但对犯罪未遂的处罚根据却存在诸多争......
区分制共犯体系的逻辑起点是限制正犯概念。这一错误的逻辑起点,导致区分制共犯体系产生了正犯与共犯的区分无法实现、共犯从属性......
我国新刑法中关于单位犯罪的处罚根据,应该根据单位犯罪的两种类型,单位决策型犯罪处罚的根据为单位组织责任体说,对单位一般职员犯罪......
近些年来,我国刑法理论对“中止犯减免处罚根据”所进行的探讨大都囿于德日刑法学中的理论认识进行.然而,由于德日刑法学理论与我......
结果加重犯在刑法实务中屡见不鲜,在各国刑法中基本上都规定了对结果加重犯的处罚。但是对于结果加重犯中共犯的问题,许多国家的刑......
“原因自由行为”的相关理论在刑法学理论中处于一个相对特殊的地位,它既与罪刑法定原则密切联系,又与责任原则内容戚戚相关,而这......
关于共犯的处罚根据,理论上存在着各种学说,其中,惹起说(因果共犯论)具有理论的合理性。但是,在惹起说内部,又存在着混合惹起说和......
摘要:从未遂犯处罚的立法源流考察,未遂犯的处罚根据存在“客观的未遂论”、“主观的未遂论”以及“折衷的未遂论”的争议,且表现为客......
韩国刑法第 27 条的基本主观立场是规定,即使没有发生结果,但是有危险的存在,按照未遂来处罚,采取处罚未遂的积极的规程形式。因此......
未遂教唆是否具有可罚性,一直都是学界争论的焦点。从犯罪的本质出发,确定共犯的处罚根据和共犯的性质,明确教唆故意的内容不仅包括对......
犯罪未遂是故意犯罪发展过程中未完成形态中的一种,与预备、中止和既遂密切关联而又严格区别,甚至牵涉到刑事政策、法哲学等相关问题......
共犯之处罚根据论不仅适用予狭义的共犯,也适用于共同正犯.是整个共犯理论的基础。“可罚性借用论”主张共犯缺乏独立的处罚根据,有违......
大陆法系国家共犯的处罚根据,理论上有责任共犯说、不法共犯说、因果共犯说之界分。最初发展起来的责任共犯说与不法共犯说因其自身......
中止犯减免处罚的根据在中止犯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德日研究路径下各派学说因刑法规定和犯罪论体系差异,无法与我国刑法语境相衔......
结果无价值、行为无价值、主观主义等既有理论难以解释预备犯处罚根据的正当性,预备犯处罚正当性的探究应当是刑事政策功能发挥视......
身份犯的处罚根据问题是身份犯理论研究的基础性范畴,它直接决定了身份犯具体问题的展开。发端于大陆法系刑法中的“义务违反说”、......
关于未遂犯的处罚根据,大陆法系各国提出了各种学说,在我国也是各种学说林立。大陆法系出现了主观的未遂论、客观的未遂论和折中的......
研究我国刑法第29条第2款,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意义。对于该条规定,学术界的争论从数量上来说是相当可观的:在其内涵、属性、形态......
本文主要讨论不纯正不作为犯的处罚根据,即已经处于具体危险状态的法益、作为义务和罪质等价性。已经处于具体危险状态的法益解决的......
处理共犯脱离作为共犯论中的一大纠葛,其理论根据存在意思联络欠缺说、准障碍未遂说、共犯关系脱离说和因果关系遮断说等观点的聚......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教唆犯的处罚是教唆犯理论中比较复杂的问题,尤其是教唆犯的处罚根据和处罚原则,学界对此问题早已有争论。网络教唆作为网络时代出......
"克隆"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敏感问题。生殖性克隆会对克隆人的健康与福祉、女性人权、次世代的安全、现有社会秩序以及人类尊严形......
在现代各国刑事立法和刑法理论中,犯罪未遂的情形应予处罚已经成为一项公认的原则。但对犯罪未遂的处罚根据却存在诸多争论。客观......
共谋共同正犯是日本刑法共同犯罪理论中特有的概念 ,是共同犯罪中共同正犯的一种形式。我国刑法理论对其关注的不多 ,且有些问题尚......
事后行为是一种尚未引起理论注意的新型行为形态。在我国刑法中,事后行为有事后目的行为和事后不作为行为两种。对事后行为的处罚......
英国刑法学对于犯罪过失的处罚根据,存在着否定说与肯定说两种不同的学说。否定说从心理责任论的观点出发,认为在犯罪过失的情况下......
结果加重犯,是指基于故意实施基本犯罪行为,导致意想不到的重大结果的犯罪形态。有关结果加重犯的加重处罚根据,危险性说虽然有一......
作为言论犯罪的一种特殊形式,煽动犯是立法者对于滥用宪法言论权利行为的规制,但其历来并不为学界所“青睐”,也许煽动犯设立背后......
在现代法治国的不法理论框架内,作为主观未遂论之具体表现的计划理论和印象理论均具有不可克服的内在缺陷。主观的未遂犯处罚根据......
教唆犯是我国刑法规定的共同犯罪人之一,对其性质的探讨应在我国共同犯罪的立法框架内进行。对刑法第29条第2款规定的理解,应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