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陵相关论文
内容摘要:长期背负着“民族主义文艺”的发起者、“御用文人”标签的王平陵,只是作为一个政治斗争的负面形象而存在,他在抗战时期的文......
民国时期是中国影业发展的关键时期,王平陵以高度的热情活跃其间,以崇高的责任感积极创作,在电影理论和电影剧本创作方面颇有成果......
抗战时期,全国文化人的到来提升了重庆儿童文学创作和理论研究的文化含量和学术档次。在理论研究上,陈伯吹把寓言与小说、童话等进行......
研究20世纪三十年代一份隶属于中国文艺社的具有国民党背景的重要文学期刊——《文艺月刊》的文艺理念、出版发行、编辑变化、多样......
论文阐释了三十年代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的“另类”——“民族主义文学”创作及其文艺思潮兴起的历史呈现。论文分七个部分。引言部......
1941年初发生的皖南事变,直接影响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为中国抗战分期的转折点,也成为中国抗战戏剧的转折点。受当时现实政治的......
20世纪20年代末,普罗文学作为一种强势话语,对国民党文艺构成了威胁,也对强调艺术独立性的20年代末戏剧运动,尤其是田汉领导的南国......
王平陵被认为是"民族主义文艺运动"的发起者和参与者之一,与文学史不符。"民族主义文艺运动"从种族的意义上阐释民族,淡化成员的主......
在中国现代史上,抗日战争是一场团结各族人民、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民主的伟大的正义战争,在世界史上,也是一......
王平陵在现代文学史上虽以“国民党御用文人”身份著称,但实际上他还有作为抗日爱国作家及清贫文士的一面。......
论文以《文艺月刊》(1930年——1941年)为研究对象,这份创刊于南京,停刊于重庆的具有国民党背景的期刊杂志,是右翼文艺阵营中持续......
刚刚过去的2015年是彰显中国抗日战争的伟大意义极其重要的一年,不管是对于中国的抗日战争研究,还是抗战文学的研究都是具有决定性......
《文艺月刊》创办于1930年8月的南京,作为1927年定都南京的国民党新生政权,“在许多方面是新民族主义运动在中国的一个产物”(1)。......
1940年代的国民党当局并不乏对戏剧运动的重视。除普遍推行的剧团监督、戏剧审查外,它更想将其奉行的国民党官方话剧理念以行政法......
20世纪20年代,王平陵最初以在京沪各报发表作品而崭露头角,随后以《学灯》、《大道》、《青白》的主编和“民族主义文艺”的倡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