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相关论文
郭沫若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伟大的诗人、戏剧家,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开创者,他很早就接受了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并使用唯物史观研......
郭沫若1942年创作的话剧《屈原》,无疑是20世纪最为瞩目的屈原题材戏剧。然而,郭剧的耀熠光环遮蔽了不少同类题材剧目,高佩琅1934年底......
《屈原》是郭沫若影响最大、最震撼人心的五幕话剧,1942年4月,中华剧艺社在重庆国泰大剧院举行该剧首次公演时,便轰动山城,将正在举行......
摘要作为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郭沫若以深刻的现代意识和独特的创作视角,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管是其小说还是......
2000年3月1日8时40分,一代宗师尹桂芳离开我们了,数以万计观众冒着雨、排着长队前去为尹桂芳先生送别,他们个个神情黯然,悲难自抑,场面......
本文对抗战戏剧《野玫瑰》的创作、公演及其批判风波进行重新考察,分析该剧的创作目的和客观效果,以及陈铨在“战国策派”的重要地......
“君子本色,表里如一”出自《孟子》的《尽心章句上》。原文是:“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 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
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第五幕第二场主人公屈原的一次长篇抒情独白----《雷电颂》,以前见于高中语文教材,现被编入八年级下册语文......
郭沫若历史悲剧的独创性在于从不拘泥成论,极力展现主观个性,以自己的感受和认识再创历史,其深厚的底蕴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积极的人生......
郭沫若和傅抱石是分别驰骋在我国现当代文学和国画领域的两位风云人物,他们一个以诗集《女神》、剧作《屈原》等名作著称文坛,一个......
郭沫若和傅抱石是分别驰骋在我国现当代文学和国画领域的两位风云人物,他们一个以诗集《女神》、剧作《屈原》等名作著称文坛,一个......
今年是中国话剧诞辰100周年。回顾中国话剧的百年历史,我们会记忆起许多对中国话剧作出过重大贡献的剧作家、表演艺术家和话剧运动......
本文分析了郭沫若历史剧创作的艺术特点,首先从文本入手,通过分析语言、形象、故事结构等表征,展现郭沫若作品中现实主义与浪漫主......
当代著名作曲家施光南,创作了许多艺术性、通俗性兼具的优秀作品,包括大量的艺术歌曲和《伤逝》、《屈原》两部歌剧。其中,大型历史歌......
歌剧《屈原》是我国新一代作曲家施光南先生用尽一生精力创作的大型历史性歌剧,这部歌剧对施光南先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歌剧《屈......
他生于四零年代,因对雕塑情有独钟,一生与雕塑为伴,为雕塑而活;他是中国现代当代雕塑承上启下的的人物;他的雕塑艺术是力和美的交......
文章是需要反复锤炼与修改的,不少文章便是反复打磨的佳作。语不惊人死不休先来说说几个文人小故事。古来就有半字师、一字师与二字......
[教学设想]屈原祠中有一副对联一直流传至今"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这是纪念屈原对联中的一副精品,......
概述两千多年来人们对屈原政治活动的主要评价及其根据与时代背景.作者认为:屈原是伟大的诗人,但够不上伟大的爱国者.他为之呕心沥......
一九四二年一月,郭沫若以“历来所未有”的泉涌妙思,一笔挥成他成就最高的史剧《屈原》。一六○五年,莎士比亚饱蘸忧愤,写成他著名......
任何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创作,作家总是要说明什么或表现什么。作为剧作家的郭沫若,首先是以一个无产阶级战士的英姿出现在自己的时代......
郭沫若同志笔下的南后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人物,《屈原》的成就,在一定程度上有赖于这一形象的成功塑造。在过去对《屈原》的评论中,......
<屈原>是新近推出的一部具有相当审美价值与认识价值的电视连续剧,对当下电视剧创作不乏深远的艺术启示.本文试图就其历史想象、审......
《屈原》是郭末若史剧创作的高峰,也是抗战戏剧的重大收获。《屈原》的戏剧冲突从政治、性格、情感三个层面交错展开,既十分集中、......
<野玫瑰>似乎消失在人们视野中,无人欣赏.很难想象,这部曾经轰动陪都重庆,在第一届'雾季公演'中与<屈原>同获头彩,给人们......
历史意识对历史叙事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正是由于历史意识的匮乏而使得当下不少的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走向了误区。长篇电视连续剧《......
总爱读许地山的那篇叙事说理的散文《落花生》,记得住其中的那些话:"(花生)不像那好看的苹果、桃子、石榴,把它们底果实悬在枝上,鲜红......
<正> 郭老的光辉一生,经历了我国从旧民主主义到新民主主义革命,从民主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转变的时代。“这是一次人类从来......
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历来存在争议,对其解读多从文本与时代关系的角度,阐释其抗战时期独特的政治含义,并困于"历史"的阐释与抒......
1942年至1943年间,郭沫若在重庆一连写出了《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南冠草》等多部历史剧。其中《虎符》一剧,借"窃......
1984年人物画作品《屈原》获西安市美协颁发二等奖,并获“巴黎国际博览会金奖”还入选第六界全国美展。1995年荣获“国务院文化艺术......
习惯于将历史和现实情感化的剧作家郭沫若,在上个世纪40年代前期,旋风一般连续写出六部历史剧。其中,影响最大的要数《屈原》。《......
屈原,是我国古代的一位最伟大的诗人。公历纪元前二百七十八年农历五月五日,这位伟大诗人为了祖国残破,愤世伤时,自沉于汨罗江,到......
孙伏园对历史剧《屈原》的刊发,作为其报人生涯中发出的"第三炮"被传为文坛佳话。重返历史现场,《屈原》的发表应是孙伏园与郭沫若二......
重提《屈原》,我们不得不回到1941年10月到1942年5月的重庆首届“雾季公演”的历史情境中去。“雾季公演”创造了重庆话剧运动.也是......
《屈原》的出现是20世纪40年代中国文坛的重大事件,陪都剧坛的一大奇迹,更是同国民党反动派作斗争的一大战役。在抗日战争的关键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