珞巴族相关论文
随着现代文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加快,珞巴族民族文化尤其是传统体育文化在现代生活中受到冲击而改变,这种改变意味着珞巴族......
墨脱的热带雨林,直到19世纪末才被探险家发现。 在中国的热带地区中,墨脱堪称“另类”,它位于北纬29度,比北回归线高6度,和热带区域......
摘要:西藏米林县南伊珞巴民族乡琼林村在2009年被列入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它拥有独特的民族文化,包括语言、服饰、饮食、手......
冀文正1954年调入墨脱,成为早期到这里工作的汉族干部之一,1970年正式调出。16年间,他记录墨脱地区口头文化的笔记达84万字,写下了56万......
摘 要:出身行伍,有着战地记者工作经历的罗洪忠先生,作为一位战地记者,呈现了大量军旅生活题材的纪实作品。他还通过深入地调查、记录,......
创世史诗传唱者亚夏 “夏”是她的名字。据说要说出她的全部姓名,要加上她的家族部落父亲等名字,冗长费解,所以大家就只叫她“亞夏......
简介 我国首部以珞巴族文化为题材、全程取景于米林珞巴族生存之地南伊沟的电影,成功入围2017世界民族电影节。影片以公元8世纪上半......
简介 《莲花遗梦》是一本口述记录,口述者冀文正是20世纪50年代我国首位徒步穿越世界第一大峡谷最艰险地段的汉人,其足迹遍及“麦克......
汽车在雅鲁藏布江边奔驰,这里没有拉萨灼人的阳光和干燥的空气,宽广而舒缓的山谷,江水如镜子反射着变化的天光云影,满眼是清新的绿色,忽......
和藏族、门巴族一样,珞巴族也是世居西藏高原的古老民族之一。从遥远的古代起,他们就生息于喜马拉雅山东南,现中国西藏境内以米林、墨......
藏东群山角落,散居着少数民族部落。很难说他们从什么时间开始定居于此,也很难判定这些民族最早的起源。然而,走进古老的村寨,哪怕一块......
【摘要】珞巴族民歌是珞巴族口传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珞巴族进行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之一;是记载历史、传播知......
苏龙语是我国珞巴族苏龙部落使用的一种语言.该部落主要分布在我国西藏自治区喜马拉雅山东段门达旺以东地区,分散居住在从潘尼尔河......
珞巴族作为较少人口的民族之一,其历史悠久,族群文化独特,为当代社会留下了宝贵的具有原始遗风的文化现象.文章通过描述西藏米林县......
西藏米林县南伊珞巴民族乡琼林村在2009年被列入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它拥有独特的民族文化,包括语言、服饰、饮食、手工......
本文运用大量的第一手田野调查材料和藏、汉、外文资料,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对藏族、门巴族和珞巴族的民族关系进行了全面系统......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类的精神家园。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持续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文化战略。近几年来,我国的传统文化特别是......
经国务院批准,门巴族和珞巴族分别于1964年和1965年成为了我们56个民族中的成员.通过十年的努力,我终于实现了为门巴族和珞巴族的......
从黑龙江抚远的赫哲族,到海南三亚的黎族;从西藏米村的珞巴族,到贵州凯里的苗族……62岁的武汉老人王元松,用8年时间走访了我国的5......
南伊沟是喜玛拉雅山脉最美丽的沟谷之一,有“藏地药王谷”之称,沟内景色绮丽,既有保护完好的原始森林和植被,又有牧草丰盛的草甸。群山......
笔者通过采访“珞巴族”,从中了解到珞巴族与其他民族不同的生活习性、宗教信仰、服饰、歌舞等并对如何传承与发展这一独特的民族文......
珞巴族属于我国28个人口较少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我国藏东南的珞渝地区,那里山高谷深、交通闭塞,长期以来很少进入外界的视野.冀文......
人口较少民族是指在人口实际普查范围内人口总数不足一万人的少数民族,现阶段共有7个。通过对门巴族、鄂伦春族、独龙族、塔塔尔族......
一妻多夫制(Polyandry)是一种仅占世界婚姻总量1%的奇特婚俗与家庭制度,①在我国,至今还保留在藏族、珞巴族、门巴族以及一部分纳......
自古以来,人与树息息相关,各地各民族崇拜树的表现形式不一:云南富民彝族每个家庭都栽“应树”,西藏珞巴族在小孩背带上插竹枝以保护小......
珞巴刀舞早先是珞巴先民狩猎归来时的祭祀活动,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研究珞巴刀舞对于了解珞巴族先民的生产生活、性格特征都有着......
地方生态知识是当地人在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对环境、动植物资源以及农业生产等方面积累的能力与技术,,地方生态知识的内涵取决于族群的......
2010年4月6日,人民论坛赴西藏采访组一行在参观福建省援助建设的藏南博物馆时,领略了西藏珞巴族极具特色的民族风情。怀着好奇的心......
辽阔的内蒙古大地上,生活着除珞巴族以外的蒙古、汉、满、回、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朝鲜等55个民族。在这里,各族人民手足相亲......
传统文化要在新形势下发展,变迁是一个重要途径。在现代化浪潮中,西藏林芝地区米林县南伊乡琼林村三层次的传统文化,即传统物质,传......
从历史背景来看,国家语言文化政策、少数民族个体发展的需求都为我国双语或多语教育的落实提供了充分性条件。长期以来,大部分的珞......
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基于新时代“三农”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所提出的一项......
学位
珞巴族的传统命名方式以父子连名为主,父子连名制是产生于父系氏族社会中的一种拥有稳定的连名方式的命名制度,珞巴族的父子连名制......
族群认同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因族群而异,并随社会条件变化而变化。因此,不能以同一种方式看待不同性质族群的族群认同。就西藏珞巴......
珞巴族是我国实控区内人数最少的一个独立少数民族,生活在林芝地区琼林村的珞巴族人的自20世纪40年代迁入南伊沟到现在,人口、经济、......
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的发展极为重视。珞巴族作为全国人口较少民族之一,经济发展相对落。因此,在发展过程中,更......
珞巴族属于无文字民族,历史上民族文化的传承主要依赖世世代代的口耳相传,由此产生了大量的口述文献。这些口述文献不仅是研究珞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