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分工相关论文
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各国都积极融入全球生产分工中来。与此同时,各国也出现高低技能劳动力工资差距扩大的现象,即技能溢......
伴随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的不断演进,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转变,在国际经济不确定性增强和“逆全球化”趋势背景下,这一转变为......
春秋战国时期手工业的发展和\"工商食官\"制度的衰落,使\"物勒工名\"作为一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新的手工业管理制度应运......
常州新岗遗址崧泽文化时期聚落存在两种社会组织形式:一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亲属群体;二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生产分工为基础的......
近四十年来,伴随着国际性的产业转移,东亚区域的生产日益分散化、网络化,而两岸在生产链条最多、结构与层次最复杂的东亚生产网络中占......
20世纪90年代以后,东亚经济的飞速发展被称为“东亚奇迹”,东亚地区的贸易额已占到全球贸易总额的四分之一左右。上述发展是在90年代......
20世纪后半期,第二次经济全球化浪潮开始兴起。其特征可以归纳为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零部件贸易日益盛行。中日韩......
国际收支失衡一直是国际经济学的重点议题,也是国际经济秩序变革的主要推动力之一。从19世纪末期开始,国际贸易和金融往来就伴随着一......
东亚地区FTA体系的构建是以东亚已形成的相对完整的生产协作关系为基础进行的。因此,在东亚地区,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必然与现有的跨境......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进一步发展,21世纪的全球商务活动和经济活动必然随着生产分工的逐步细分而逐步淡化国家的概念.国家与国......
服务贸易是生产分工和贸易国际化的必然结果。为推动服务贸易的自由化,《关贸总协定》有关缔约国于1995年1月在乌拉圭回合谈判过程......
在当前世界生产分工呈现新格局,我国贸易巨额顺差格局没有发生重大变化,以及我国汇率政策将继续坚持渐变战略的情况下,货币调控问题越......
在一般的情况下,评估机构依靠自己拥有的注册资产评估师(CPV)可以独立地完成评估委托。但是,由于评估对象的复杂性和评估目的的多样......
20世纪后期以来,市场竞争的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生产分工的细化、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技术方面的进步等等,使企业组织、市场结构......
常州作为外向型的开放区域,已经被逐渐纳入到全球生产分工网络体系中。常州区域合作的目标指向也从偏重于引进外资上升到让企业“......
做企业必须与人合伙才能做强做大——特别是现代化的大生产分工在比较细的情况下,对于中小企业,能否联合发展更是关键之所在。因为......
本文基于全球价值链参与度、长度和地位指数,运用投入产出及贸易统计数据,对选取国家制造业及其细分行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变化趋势......
随着大企业在制造业内逐步成长起来,制造业的规模经济特征越来越显著,资金需求量越来越大,技术要求及退出壁垒越来越南.这些新变化......
研究发现,中间品进口对中高、中低以及低收入国家提升本国出口竞争力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全球生产分工网络背景下,中高、中低以......
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工程,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必然选择,是破解“谁来种地”、“地怎么种”难题的关键举......
本着突破资源环境约束、从参与全球生产分工向融入全球研發分工提升的需要,江苏经济發展转型中必须用创新来引领“江苏制造”走向“......
全球生产分割这种新的国际分工生产方式,已经成为各国参与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分工的重要方式之一,与这种新型生产分工相对应的是中间......
<正> 目标成本管理是应社会在大生产分工细、协作性强的客观需要而产生的一种现代管理方法。这种方法主要内容:根据先进合理的定额......
考虑生产分工对中美间经贸联系程度、贸易规模和结构的影响,基于生产分工下价值链视角,构建出口竞争力测度指标体系,验证中国对美......
本文讨论了当代中国哲学处境的两个方面:以西方哲学为参照的中国传统哲学;西方哲学的中国化。分析了西方的分类学对中国哲学的影响......
明清时期湖州桑蚕业商品生产的发展,体现在社会经济分工的扩大和湖州桑蚕业内部分工的加深。湖州桑蚕业的发展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土地流转是实现规模化经营的前提之一,然而土地流转中却出现大量小农复制,从而影响土地流转的质量和效果。运用12省(自治区)2 553......
"雁行模式"理论是建立在动态比较优势原则基础之上的"追赶型"发展模式,曾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各国的经济发展产生过重要的影响。但随......
宋代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当时纺织服装手工业的蓬勃发展,使得纺织服装手工业成为了独立的重要部门,出现了许多新的更细分工的纺......
采用WWZ(WANG-WEI-ZHU)方法,对海峡两岸的全行业、制造业与服务业、电气和光学设备业的出口进行增加值分解,探讨两岸在全球价值链......
科技革命是推动国际生产分工的根本动力。历次科技革命都极大提升了社会分工效率,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本文分析了蒸汽时代、......
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反映了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程度,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本文匹配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全球投入产出表数据,......
东亚区域生产分工经历了产业间、产业内和产品内三种分工形式以及雁行和生产网络两种分工模式的演进路径,并且影响着东亚区域内产......
以2002~2012年中国与东亚其他经济体的投资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东亚生产分工的决定因素。发现国际生产分工的演进与投资发展周......
20世纪90年代以后,东亚经济的飞速发展被称为“东亚奇迹”,东亚地区的贸易额已占到全球贸易总额的四分之一左右。上述发展是在90年代......
垂直专业化分工是促进东亚区域内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以Hummels等(2001)的方法为基础,计算了1995年和2001年东亚十国(地区)的......
东亚生产分工体系贯穿于东亚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中。一方面其对东亚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另一方面随着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动处于不......
本文首先对有关合成谬误论及东亚经济发展模式有效性的争论进行了文献综述,重点阐述了合成谬误论的逻辑起点、理论基础及方法论。......
1949年1月,苏联东欧六国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又称“经互会”),以实践斯大林的平行市场理论。“经互会”成员国间的互助合作,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