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川静相关论文
德方鼎铭文当中最难懂的一句话是“■珷裸自蒿”。对这句话,郭沫若(1958)、马承源(1963)、白川静(1965)、唐兰(1986)四家都做过解......
日本学者白川静的“诗经学研究”植根于日本民俗学研究,受日本《万叶集》民俗研究的影响,从古代汉字的构造原理出发,认为古代歌谣原本......
白川静撰写《孔子传》,在消解与重建中完成了孔子形象的书写。他所消解的是具有虚构性的圣人形象、虚无的绝对权威、孔子与体制之......
<正> 《诗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在其305篇诗作中,反映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社会状况及人们的生产、生活......
【正】 一些学者认为,《诗经》中植物兴象之本义,具有女性象征物的神秘内涵。《诗经》中还有大量采摘植物(或赠予植物)的兴象,无疑......
<正>撰写2011年的"回顾与展望"时,看到手头收集的著作和学术杂志的版权页上印有"三月"的发行月时,不由得生出一种特别的感觉。听说......
京都桂川河畔有一位为汉字“生存权”而默默倾注心血的可尊敬的老人,他就是日本著名的文字学家白川静先生。其汉字研究三部曲——......
白川静博士(1910-),日本现代汉学大家,是少有的多次受到政府及地方褒奖的学者。上世纪50年代,他从研究甲骨卜辞入手,初露头角,继而......
白川静是日本著名的汉学家,他以其卓越的汉字学研究闻名于学界,国内学者对他的了解也仅限于此,事实上,白川静的文学研究也同样有很......
<正> 一在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分期断代研究中,西周青铜器最受人关注。原因在于西周青铜器的特殊性,即这一时期青铜器上多铸有铭文,而......
《诗经》文化人类学阐释的得与失王晓平在20世纪国外的《诗经》研究中,运用文化人类学、民族学的尝试以法国的葛兰言(1844—1940)为嚆矢,日本的松......
白川静是日本著名的汉语言文字学家,他的研究领域以古汉字研究为核心,能将考古、民俗、文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纳入到古汉字的研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