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世报相关论文
安福系的军阀政客们恨透研究系的人,但审查过程中,学生们异口同声,致使我们的是我们的良心,与他人无涉。这些人找不到研究系的把柄......
民国时期,由于多数女性不能实现经济独立,婚姻的赡养功能尤为突出。法律虽然赋予了孀妇改嫁的权利,但是孀妇的再嫁在窘困的经济状......
在做历史的人看来,日记虽然属于第一手材料,但却是不大好的材料,因为记日记的人,往往喜欢在日记里做假,对于很多人来说,日记,尤其是记述得......
吴晗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在明史研究方面成就卓著,对中国烟草历史也颇有研究。1935年3月28日,吴晗在《益世报》“史学”副刊上发......
凡是看过曹禺创作《日出》的人,对陈白露的印象应该是很深的。在我的文学研究工作中,曾发现这么一段事——王右家是《日出》中陈......
在著名作家中,沈从文先生的书法是很有名的,尤其是他写的章草,深为书法爱好者喜爱。他一向视书法于自己只是件好玩的事情,从没想到卖字......
丁文江认为:“我们有职业而不靠政治吃饭的朋友应该组织一个小团体,研究政治,讨论政治,作为公开批评政治或提倡政治革新的准备。” ......
一九一○年十月三十日生于山东省利津县,原名长治,后改为长植,常用名为长之。一九二九年入北京大学预科甲部,为北京《益世报》编......
任访秋为现当代著名学者,近代文学研究专家.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任访秋文集》十三卷本,是任氏学术思想的集中展示,为学界研究任......
任访秋为现当代著名学者,近代文学研究专家.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任访秋文集》十三卷本,是任氏学术思想的集中展示,为学界研究任......
天津《益世报》是1915年外国传教士来华创办的宗教报刊,凭借天津“老西开事件”为华仗义执言站稳脚跟,又因五四运动顺应民意的言论......
《益世报》曾经同《大公报》、《申报》、《民国日报》并称民国的四大报纸,而“一·二八”淞沪抗战时期的《益世报》正处于辉煌期,因......
学位
大众媒体自诞生之日起就在公共舆论的生成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内忧外患频仍、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近代中国,大众传媒更是发挥......
本文拟运用新闻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从梳理《大公报》和《益世报》中有关1930年代江淮流域水灾赈济的资料出发,通过再现新闻文本中社会......
张秀亚(1919-2001),生于河北沧县(今黄骅县),民国时期著名天主教作家。1935年起以笔名"陈蓝"在《益世报·文学周刊》、《国闻周报》......
【正】进入20世纪30年代后,日本不断在中国挑起各种事端。特别是在1935年华北事变后,其吞并中国的野心已经昭然若揭。此时,天津《......
刘豁轩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报人和新闻教育家。1936年2月,他辞去《益世报》社长兼总编辑职务,进入燕京大学新闻系任教。七七事变后,他......
民国大学区制改革是近代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它冲破了旧有的教育禁锢,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本文主要通过对《益世报》相关......
作为近代知名报纸,天津《益世报》面对山东问题这一举国关注的历史事件,《益世报》用了大量篇幅来报道有关山东问题的相关消息。在......
《东方杂志》对近代乡村问题的关注是一种全景式的呈现,几乎贯穿了《东方杂志》的始终。《益世报》对乡村的关注相对比较少,直到19......
1917年夏,河北直隶地区发生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水灾,灾情极重。其中天津受灾最为严重,城区尽数没入水下,给城市带来巨大的灾难。作为津门......
1930年代前后,国共之争日益成为中外舆论关注的焦点。中共及其领导下的革命性质为何,中共割据下苏维埃民众的生活时态、民众心理究竟......
<正>在中国灾荒救济一直是政府基本而主要的职能。进入近代以来,中国救灾事业出现一些新的变化,主要是救灾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除......
作为“民国四大报刊”之一的天津《益世报》,虽然从未标榜自由主义报刊的身份,但从为“五四运动”伸张正义到鼓吹宪政再到宣扬“第......
报纸以一定时期的社会活动为报道内容,本文着重研究《益世报》对于"五·四运动"的报道,探查《益世报》学生运动报道特点,发现《益......
1919-1921年《益世报》的广告宣传以‘提倡国货,抵制日货’运动为主题。这一时期的广告反应出了不同的特点:涉及范围广、广告词表......
期刊
小说《惆怅》是冰心的佚文 ,这从冰心与天津《益世报副刊》密切关系 ,从《惆怅》表现的爱情婚姻观与吴文藻的《求婚书》转述的冰心......
天津《益世报》"社会服务版"曾掀起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报界"社会服务"之风,这是国民政府严酷的新闻检查制度、该报"扶植道德改良社......
《大公报》和《益世报》先后在1927年11月和1929年7月创办了《儿童》《小朋友》两份儿童副刊,积极参与儿童教育事业,以塑造符合现......
<正>徐悲鸿是20世纪中国画变革的关键人物,不仅在理论上多有建树,对中国画变革的推行和实践更是不遗余力,这一点在徐悲鸿1946年执......
刘豁轩是1928年到1936年、1945年到1948年期间天津《益世报》的总编辑,1932年起成为该报的实际主持人,直到1936年他辞职,转投燕京......
天津《益世报》创刊于1915年10月1日,距今已有百年历史。《益世报》作为民国四大报纸之一,与《大公报》比肩,是中国近代新闻传播史......
《益世报》是近代中国的一份全国性报纸,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1915年至1919年是中国社会变动十分剧烈的时期,期间社会政治、经济......
1927年的华北会道门活动十分猖獗,这既是由动荡的社会环境造成的,也有民众教育水平低下、封建迷信盛行等因素的影响。通过民国名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