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事变相关论文
1935年末,在日方策动与地方实力派配合下,“华北自治运动”达到最高潮,国民党南京政府与地方实力派间的博弈亦白热化。在此种复杂情势......
1935年,华北事变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潮迭起,国民党内部主张抗日的力量逐渐增强。为了适应形势的发展,中国共产党以......
在纪念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首部大型报纸图集《日本报纸记录的侵华史实》,由黄河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1935年华北事变后,随着日本帝国主义对华侵略的步步深入,国民党政府的对日政策发生了某种变化,即由妥协退让逐渐转向强硬,其发生变......
1935年华北事变以后,上海民众抗日情绪继“九一八”“一二八”之后,又出现了一次高潮,各界抗日救国的组织如雨后春笋般的迅速发展,......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日战争胜利刷新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屈辱历史,成为中华民族......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开始对中国的军事进攻。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华民族唯一的出路就是向日本侵略者......
1937年7月,继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之后,日本侵略者进一步发动了企图灭亡中国的全面侵华战争。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之际,中国共产党发......
华北事变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到肥沃的华北平原,中华民族危在旦夕!已经是共产党员的田汉,为了躲避搜捕,搬到上海法租界。他发......
这是1935年1月的中国,伤痕累累,危机重重:侵占着中国长达三个月的日本关东军两次蓄意挑起“察东事件”成为了华北事变的序幕之一,迫使......
19世纪60年代末,日本通过维新运动,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明治维新以后的七十余年间,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倾销商品和掠夺资源,发动了......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侵入中国东北。从此,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内阶级矛盾下降到次要地位。1935年,日军......
《历史学习》2002年第6期李友焱老师《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的时间》一文,认为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的时间为1935......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重温70年前那段波澜壮阔、气势恢弘的斗争历史,世人无不被中国共产党在抗......
在与华北事变几乎同时发生的1935年上半年,以蒋介石发表《敌乎?友乎?》一文为契机,国民政府在年初确定了对日和缓、化敌为友的方针,......
有这样一道选择题:20世纪30年代,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在A.“九·一八”事变后B.华北事变后C.“七·七”事变后......
众所周知,中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战争是一场伟大的正义战争。它是中国人民在自己的土地上反击入侵的日本军国主义强盗。这个战争......
1935年华北事变,日本侵略势力逐渐深入华北,不但直接损害了英、美帝国主义在华利益,而且严重损害到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在华北的政治和经济利......
"九·一八"后,日本侵华愈獗,尤其华北事变更让国民政府深感威胁,于是加快了"联苏御日"政策的实施.而苏联此时也感到了日本的压......
【正】进入20世纪30年代后,日本不断在中国挑起各种事端。特别是在1935年华北事变后,其吞并中国的野心已经昭然若揭。此时,天津《......
华北事变后 ,日本在华北的走私活动渐趋猖獗。这不仅严重践踏了中国主权 ,打击了中国弱小的民族工商业 ,也从根本上动摇了国民政府......
留学生,作为近代中国一个在救亡意识激荡了的新型知识群体,一个蕴藏着同时代其他群体无法比拟的能量的精英群体,在30年代的民族救亡大......
7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取得了近代百年以来反对外来殖民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抗战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
【正】 全民族团结抗战局面的形成,是国共两党实行第二次合作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当局,逐步放弃了实行多年......
国立中央大学作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国的最高学府,在这一时期的历次学生运动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发挥着重要作用。从1928年的济南......
1935年初国民政府的对日对苏政策具有多重性质。对处于复杂的互动作用中的中日苏三角关系及蒋介石的战略作出片面的理解,是日本发......
问世之源:牺盟会抗日工作搞得有声有色1935年华北事变以来,在中国共产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号召的重大影响下,由当时在山西自强救国......
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的开始,这一结论符合历史事实,无可争议。而中国全面抗战起于何时呢?传统的说......
<正> 一九三三年七月,在德王通电要求“自治”的同时,日本帝国主义也开始积极策划对内蒙的侵略,到一九三五年,这一阴谋行动已达到......
1935年华北事变后,抗击日本侵略的主张和行动成为了当时举国一致的爱国主义的主要内容。探讨华北事变后爱国主义所起的作用,对于加......
1935年5月以来,日本帝国主义在“中日亲善”的烟幕下,策划并制造了一系列侵略事件,由此导致华北事变的发生。此时中日民族矛盾空前......
1935年华北事变后南京政府的对日政策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 ,表现为对日态度的日趋强硬和决心抵抗。南京政府对日政策的转变不是偶......
“何梅协定”是1935年7月时任国民党政府军政部长、北平军分会委员长的何应钦和日本驻华北屯军司令官梅津美治郎达成的一个旨在谋......
在救亡图存视域下审视近代中国的社会运动,可以发现,凡是民众觉醒得越坚决、越彻底,民众的觉悟程度越高,运动则越容易成功;反之则......
从华北事变到全面抗战爆发,是中国战时财政理论发展的关键阶段,战费动员思想由此走向理论化和政策化。其特征之一是形成了抗日战争......
本文对1932—1937年的冀东走私以及国民政府冀东缉私进行研究,探讨了冀东走私的复杂性、冀东缉私的艰巨性、国民政府缉私措施的局......
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又进一步侵略华北,制造了“华北事变”。而在日本侵略华北的过程中,日军的“中国通”土肥原贤二扮演了重要角......
本文从几个不同角度分析比较了“九·一八”事变后至“华北事变”前这一时期我国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客观变化,指出这一时期......
<正> 总资本3.5亿元的华北开发会社于1938年11月设立,当时有“华北经济参谋部”之称,是“七·七”事变后日本掠夺华北资源的总枢纽......
日本帝国主义从1931年发动“九·八事变”开始,揭开了大举侵略中国的序幕,企图把中国变为日本帝国主义独占的殖民地。中国民族危......
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蒋介石政府把共产党看作是“第一个敌人”,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国共两党成为势不西立、不共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