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总长相关论文
1924年11月5日下午,在北洋政府中担任教育总长的易培基匆匆来到吴瀛家,兴奋地告诉他说:“你平常谈的要请溥仪出宫,昨晚我们深夜开了一......
从51岁出任北大校长到61岁最后卸任,蔡元培在任一共10年,但实际上在校时间不足5年,期间他曾七辞北大校长而未获准。 先看看这张辞......
1927年7月24日,顾颉刚给鲁迅去信,声称鲁迅在汉口《中央日报副刊》上登载的书信中说顾氏反对国民党,于是他决定“拟于九月中回粤后......
辛亥革命的胜利,结束了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其构建的以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博爱为核心的价值体系,有力地推动了新的社会文化建......
刘和珍,江西南昌人。1918年入南昌女子师范学校,因受“五·四”运动的影响,为争取民主自由,组织学生自治会,宣扬新思想,倡行新风尚,带头剪......
章士钊、鲁迅,都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知名人士,关于他们之间的行政诉讼,已有不少人谈到过,孰是孰非,已成历史公案。但是,在21世纪的今天,认......
最近因为撰写《鲁迅年谱长编》要核对鲁迅诉章士钊事件的部分史实,我查阅了文汇出版社在2000年出版的《章士钊全集》,但是结果令我有......
安福系的军阀政客们恨透研究系的人,但审查过程中,学生们异口同声,致使我们的是我们的良心,与他人无涉。这些人找不到研究系的把柄......
<正>上一课我们讲了中国共产党早期创始人和领导者陈独秀编撰的地理教科书——《小学万国地理新编》,这一课,我们将介绍中国国民党......
曾任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业部长的黄炎培在儿子黄大能出国留学时,赠予他一幅座右铭:“事闲勿荒,事繁勿慌。有言必信,无欲则刚。和若春风......
蔡孑民先生自述身家轶事肖瑜1937年12月至1938年9月,我同一位热心奔走中国抗战的外国朋友常川住在香港与九龙,恰好蔡孑民(元培)先生也不公开的住在......
期刊
李叔同与鲁迅──文化史札记金梅这两位文化名人,相互间只知其名,并无交往。唯一一次间接的关系是,1931年3月初,鲁迅在上海内山完造家里见到......
蔡元培(1868年-1940年),字鹤卿,号孑民,浙江绍兴人,汉族,原籍浙江诸暨,民主主义革命家和教育家。数度赴德国和法国留学、考察,研究哲学、......
胡玉缙是近现代文学家、学者,编撰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补正》60卷等史学典籍。但在民国初年,其人其学尚不为世人所知。时任教育总长......
北京大学建校115年来,名气最大、贡献最巨的北京大学校长,当属蔡元培。而京师大学堂改名北京大学的首任校长何燏时,却是鲜为人知。 ......
1 1912年3月,蔡元培就任中华民国教育总长后,无意中读到胡玉缙写的《孔学商榷》,由于内容生动、材料丰实,引起了他的浓厚兴趣。他一......
蔡元培,一位被毛泽东称为是“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大师巨匠式人物。辛亥革命后,蔡元培曾任国府委员、司法部长、教育总长、中研院......
中国美术源远流长,遗产极为丰富。在漫长的封建社会,留下不少画史著作。辛亥革命后,经第一任教育总长蔡元培先生的大力倡导,我国......
在家里,鲁迅从小到大都不忘孝敬父母。自1893年鲁迅的祖父科举贿赂案爆发后,家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不幸接连降临......
<正>经康有为大弟子罗璎公和蔡元培举荐,1918年11月教育总长傅增湘批给徐悲鸿赴法留学的名额。[1]1919年3月17日,徐悲鸿携夫人蒋碧......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美育,体现了中国语文民族化的特点。美育思想在中国源远流长,从孔夫子到蔡元培有一座丰富的美育思想宝库......
1912年2月,鲁迅在教育部供职之初,职务是部员,相当于现在的科员。8月21日,32岁的鲁迅升任为教育部的佥事,5天后兼社会教育司第一科......
一百年前,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上书刚刚上任不久的教育总长蔡元培,对推翻清王朝后的中国现代教育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先后发表了......
读摩罗先生的《让传统文化经典重回中小学课堂》(载《语文学习》2011年第1期)一文,很有感触,但对其观点却断不敢认同。 论证伊始,摩......
经学在近代的瓦解 民国十六年,即西元1927年,时距蔡元培任教育总长,废除经学科的民元年仅十五年,日本学者本田成之出版了《支那经学......
辛亥革命后,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浙江绍兴人)曾任国府委员、监察院长、司法部长、教育总长、中研院院长、北京大学校长等多重职务......
1927年,时任北洋政府教育总长刘哲以“音乐有伤风化,无关社会人心”为由取消北大音乐传习所,被迫南下的萧友梅博士在时任南京国民......
在1917年元月就任北大校长时,作为辛亥元勋与学通新旧的学者,年已半百的蔡元培在政坛和学界的地位早已奠定,他曾参与创办光复会、......
蔡元培与鲁迅是绍兴同乡。作为前辈学人,蔡元培对鲁迅提携有加,知遇甚深。蔡元培与鲁迅相识始于第一次出任教育总长之时。当时教育......
才华横溢、毕生从事职业教育事业的黄炎培,曾有一个坚定的志向:一生造福公众,拒不做官。民国初年,袁世凯和以后的北洋政府曾两次电......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特定时期,社会利益格局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越来越少.亲情、友......
蔡元培是国民党元老,曾出任中华民国第一任教育总长,担任北京大学校长多年,是北大历史上最有名望的校长之一;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又历......
被毛泽东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蔡元培,字鹤卿,号孑民,1868年1月生于浙江绍兴,1940年3月病逝于香港。他73年的生命历程,求学......
《悲歌》,又名《处世难》。创作于1927年冬。与《苦闷之讴》的创作前后相距不到一年。1927年也是军阀割据与混战的一年。这年,奉系......
民国时期,偏远省份人士出掌教育中枢者为数不多,任可澄即是其中一位。任氏一生主要的教育和政治生涯在滇黔地区,影响及于川粤。就......
蔡元培是中国近代著名民主主义革命家、教育家和图书馆学家。他曾先后担任民国教育总长、北大校长、北京图书馆馆长等职,竭力倡导图......
一、蔡元培眼中的美育民国以前,中国教育以写小楷、诵八股、应科举为主,八股加小楷是消磨国民精神的利器,这种教育是违反人的自然本性......
蔡元培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历任教育总长、北京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为了提倡北大学术研究的风气,蔡元培聘请教授,只问......
他的一生虽然短暂,却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痕迹。在那十几年富有传奇色彩的教育生涯中,他曾三度出任中华民国的教育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