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叶比相关论文
试验选用黑龙江省四个不同生态类型小麦品种,以A、B、C、D分别代表旱肥型的新克旱九号、抗旱型的东农7742、水肥型的克丰四号和耐湿......
水稻产量、品质和营养物质再分配利用与抽穗期粒叶比密切相关,前人研究表明抽穗期粒叶比有利于产量和营养物质再分配利用率的提高,......
粒叶比是衡量源库关系是否协调的一种数量化表示方法,被作为筛选高产品种的综合指标。本文主要从生长发育时期、叶面积和茎蘖等的......
对10个小麦品系的粒叶比、产量及产量性状的遗传参数和遗传相关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麦产量因素具有较高的遗传力,但与产量的表型相......
对河南省当前生产上推广的12个不同穗型的高产小麦品种(系)在密植条件下的粒叶比及其与产量性状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
以扬麦5 号、扬麦158 为材料,研究高粒叶比群体建成特点及其培育途径。结果如下:高粒叶比群体,在降低群体起点的基础上,要求出苗-......
该文阐述了不同播种期小麦基本苗对粒叶比影响的试验情况,结果表明扬麦14号在10月23日到11月16日之间播种时,粒叶比随着基本苗的增......
以1934~2006年育成,在我国南方广泛种植的16个代表性早籼稻品种为材料,参照生产实践及品种演变阶段,按育成时间将供试品种划分为高......
以日本和IRRI的9个水稻品种为材料,分别以武香粳9号和两优培九为对照,在江苏南京和云南丽江研究了不同水稻基因型干物质积累与源库......
[目的]研究大麦苗情对粒叶比的影响。[方法]以大麦品种扬农啤5号为材料,研究不同播期(10月15、22、29日和11月5、12日)和不同种植密度......
以5个亚有限型大豆品种和3个有限型大豆品种为试材,研究了主茎上部各节位的叶面积、粒重及粒叶比。结果表明,两种结荚习性大豆品种均......
通过测定两个不同粒叶比小麦品种Lu22和Lu14叶片和非叶片光合器官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及叶绿素荧光参数,探讨了非叶光合器官光合特......
将等量氮肥分别以不同底追肥比例在不同时期施入,通过其对小麦旗叶叶面积的积累及群体粒叶比的影响,研究不同氮肥施肥处理对春小麦......
利用开顶式气室和盆栽方法,以冬小麦品种"小偃6号"和"小偃22"为供试材料,在2种CO2浓度(375μL.L 1和750μL.L 1)和3个施氮水平[0、0.15 g......
荚数、粒数、产量在水平方向上主要集中在主茎上,在垂直方向上主要集中在上层和中层.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水平方向上主茎产量所占......
为了探明稻油免耕复种条件下杂交水稻群体特征的研究规律,于2008年在贵阳以黔南优2058为材料,进行了免耕移栽与翻耕移栽两种栽培方......
以穗倾角为分类依据。研究了不同穗型水稻群体产量形成和干物质生产特点。结果表明,直立穗型、半弯曲穗型、弯曲穗型品种平均产量依......
为探讨水分胁迫对冬小麦粒叶比、光合及产量构成的影响,在控制条件下对2个不同类型品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土壤相对含水量50%-8......
用9个冬小麦品种按5×4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组配20个杂交组合,对小麦粒叶比的杂种优势和遗传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小麦粒叶比......
在湖南桂东生态点,以五期超级杂交稻代表品种两优培九、Y两优1号、Y两优2号、Y两优900及超优1000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施氮量(210、300......
[目的]通过不同播种期的种植试验,研究江苏里下河地区扬麦14号在10月23日到11月16日之间播种.密度在120万--340万/hm^2时,粒叶比对产量......
在常规节水条件下,通过对不同小麦基因型材料光合性状指标的测定,分析节水增产的主要限制因素,探讨光合性状指标与高产限制因素之......
在大田条件下,以半冬性品种安农0711和冬性品种烟农19为试验材料,对冬小麦粒叶比与产量的关系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安农0711的......
对不同粒叶比的济麦19和鲁麦14群体发展动态和干物质积累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高粒叶比的济麦19无效分蘖少,茎蘖动态变化平缓,茎......
根据穗倾角(穗颈节至穗尖的连线与茎秆延长线的夹角)的大小,将参试的12个品种划分为直立穗型、半弯曲穗型、弯曲穗型3种类型,研究......
黑米具有良好的食味、药用价值,目前人们对黑米需求不断增加,但产量低是影响其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一个主要因素。以黑糯(Y4)为试验......
水稻粒叶比是衡量品种源库关系的一项重要指标,是拟定和改进栽培技术的重要依据。本研究选取江苏省各年代有代表性的粳稻品种为材......
采用Griffing方法Ⅱ,分析粒叶比、叶面积及穗粒数的遗传特性,结果表明:三性状的遗传均由基因效应控制,遗传决定度在89%以上,不易受......
为探讨花生增产途径,本文以“日花2号”花生品种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比较了一般产量(FY)、区域高产(RHY)和试验高产(EHY)三个不同产量水平......
以龙粳14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氮磷钾肥用量与密度对源库关系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蘖肥氮用量、密度因素与叶面积指数间存在着显著的......
对粒叶比不同的济麦19和鲁麦14的衰老特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衰老过程中,粒叶比高的济麦19的旗叶叶绿素降解较慢,活性氧清除系统......
本文通过不同播种期的种植试验,阐述了在江苏四里河地区扬麦14号在10月23日到11月16日播种,密度在120~340万/hm2,有效穗数、结实粒数、......
为探究寒地杂交粳稻高产优质育种生理基础,以第二积温区生产试验对照品种龙稻5号和杂交组合800s/958为试验材料,对寒地杂交粳稻与......
为给小麦节水高产、超高产栽培提供依据,在节水条件下,分析了不同粒叶比类型小麦品种旗叶与非叶器官光合性能的差异及其与粒叶比的关......
以4个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比较研究了超高产玉米和普通玉米源库的协调关系。结果表明:群体条件下超高产品种“先玉335”和“郑单958......
【目的】阐明不同生态区及品种条件下玉米源库协调性、碳氮代谢的差异表现及其与产量的关系。【方法】在东北(吉林省农安)、京津唐(北......
以北农6号为材料,采用温室管栽试验,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分条件对冬小麦粒叶比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小麦粒叶比对水分变化十分敏感,......
2011—2012年在湖南长沙以超级杂交稻Y两优1号、杂交稻汕优63和常规稻黄华占为材料进行大田试验,比较了垄作梯式生态稻作(RT)和垄......
经过6年试验,系统研究了玉米群体吐丝期前后的干物质积累量、吐丝期叶面积及其组成、总粒数、粒叶比、茎秆性状、气生根量及根系伤......
对春小麦两个品种在不同密度、施肥量处理下群体库源比值(粒叶比)在产量形成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合理......
以汕优63和两优培九为材料,在抽穗期剪去1/3枝梗,形成不同的粒叶比,研究其对叶片SOD、POD、CAT活性及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
本试验对在相同环境和栽培条件下种植的2个超高产(紧凑型)品种——先玉335、郑单958和2个普通(平展型)品种——通吉100、长城799共4个......
目的研究密闭系统中光强和光照时间对小麦生长发育及生产效率的交互作用,并以此为依据优化受控生态生保系统(CELSS)中小麦培养的光......
自1928年Mason和Maskell提出作物产量的源库理论(Source-sink theory以来,人们常以源库的观点探索作物高产的途径。在水稻生产上,......
为探明洞庭湖平原双季稻区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光合生理特性、粒叶比和产量的影响,以常规稻和杂交稻为材料,对塑料软盘育秧抛栽、手......
回顾了近年来小麦育种工作的进展,并提出了今后小麦育种的目标和途径。小麦育种目标的制定应该包含4个方面:丰产性,稳产性,品质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