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刻相关论文
该文围绕良渚文化线刻纹饰展开研究,探讨纹饰中线条的造型方法、文化意涵和审美原则,从观象制器、器以藏礼、以形写意三个层面考察线......
水乐宫,全名大重阳万寿宫,是为纪念“八仙”之一的吕洞宾而建造的一座大型道观建筑群。它的旧址原在山西省芮城县城西20公里永乐......
<正> 郑州市博物馆藏有一座唐中和五年(885年)造“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石幢。该幢原立于郑州开元寺旧址(现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内),......
一、画像辨义画像砖、画像石,是指汉代建筑壁面上、棺椁表面上镌刻及窑烧的画面。这些画面主要包括线刻和浮雕。汉代建筑遗存至今,......
石椁墓的使用主要流行于汉唐期间,其椁壁及前后挡上一般会刻有装饰或寓意性的纹饰,因此这种作为石质葬具与线刻艺术作品集合体这一......
446尊线刻佛造像,在蓟县盘山东麓古千像寺周围近百块山石上密藏千年,近日被天津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考古专家发现。 位于蓟县县城西......
从造型艺术形式本身而言,泰陵石刻翼马的造型有着和唐代其他帝王的陵墓共有的特点:以圆雕的造型而存在运用线刻、浮雕、圆雕相结合......
<正> 去年,一方体量不大,看似普通的墓志出土于长安县大兆乡,但拂去千年尘封仔细审看,才发现它是那样珍贵和不同凡响,原来此方墓志......
隋《宇文述墓志》,2006年陕西泾阳县云阳镇出土,是近年来陕西出土的具有重要价值的墓志之一。墓志略呈正方形,宽75厘米,长75.5厘米......
笔者新近在友人处得见一套大唐开元二十一年(733)墓志拓本,志主为杨志忠。墓志方形,志盖为盝顶形。拓本志盖长、宽均49厘米,四杀线......
陪葬乾陵的永泰公主墓埋葬于唐中宗神龙二年(706),属于盛唐时期。出土的大量陶俑、三彩俑、壁画、石椁线刻图案中,反映的盛唐初期......
很多人不知道篆刻是什么,即使明白,也不会将我与篆刻联系在一起。我是一个瘦小的女生,这点儿小力气怎么刻得动坚硬的石头? 我是在20......
《集王圣教序碑》,又名《集字圣教序碑》、《大唐三藏圣教序》,为世人所熟知。因碑上部线刻有七尊佛像,也被称为《七佛圣教序碑》......
【正】 一九八五年五月二十八日新疆库车县文物保管所从吾冲公社买买提·阿木提同志手中征集到一件卵石线刻佛像,左侧横刻一行......
<正> 1 沿革 景德镇古称新平,又称昌南、陶阳。春秋时(公元前770~前476年)景德镇地属楚东境管辖。秦时属九江郡番县(今波阳县)。相......
<正> 1981年3月,浙江省萧山县所前公社杜家大队社员开山时,在小东山西坡离地面60厘米深处发现一件西周青铜甬钟(图一)。钟通高41.......
【正】 1976年初,江油县大康乡某单位在该乡巩家坝白果寺遗址施工时,离地表3米处发现一个大型窖藏沟,沟宽3米,长8米,呈曲尺型。沟......
本文从药王山石刻造像的雕刻造型研究入手,以唐代代表性窟龛为具体研究对象.通过对造像营造法式、风格特征、形体比例、面部五官、......
本文从石辟邪的赏析入手,对汉代和南北朝时期的石刻艺术在审美理想、艺术风格。造型特点、表现方法和雕刻技法上存在的差异进行了研......
三星堆青铜雕塑具有浓厚的宗教信仰与图腾崇拜色彩。在造型手法上,既具备传统雕刻的具象写实特点,又兼具抽象夸张的艺术表现力,将......
线刻是汉画像石重要的表现手法。山东嘉祥武氏祠汉画像石的线刻语言古拙 ,沉雄而又精雅。其雕凿美、力度美、节奏美、装饰美、律动......
<正> 1974年夏,在河南省登封县少林寺初祖庵后发现一件缺盖舍利石函。到1980年夏,根据一位焦姓老人提供的线索,找出了被他藏于初祖......
雕刻技法作为汉画像石画像研究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世纪初以来一直受到学界关注。虽然形成汉画像石之间风格差别的原因虽然非......
灵璧磬石雕刻艺术作为一门古老的工艺美术,历史久远,文化底蕴丰厚,工艺特征明显。故此,其传承与发展问题,也是当下社会转型时期一......
笔者通过比较豫北晋南宋金墓葬中所发现的部分重要的杂剧砖雕和石刻,尝试讨论了当时杂剧演出形象在墓葬空间中表现形式和意义的变......
原始玉器工艺发展到夏代,开始出现镶嵌、勾彻、浅浮雕和圆雕等琢玉技术,这就使得夏代玉器的造型和纹饰走向程式化和复杂化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