绛州相关论文
1930年春,冯阎反蒋战争在河南开始,秋末冯阎失败,冯退居山西绛州,后到汾阳洞庙内。蒋介石乘胜陈兵河南陕州灵宝一带,迫逼冯阎下野,阎锡山......
皇帝下达诏令,分为敕、诏、谕或敕命等,通称“圣旨”。圣旨多书写在较为贵重的丝织物上,并且以卷轴形式出现。宋金时期,“敕”是皇......
南岩新归石,霹雳压根出; 勺水润其根,成竹知何日。 这是北宋诗人黄庭坚喜得一方竹笋石后,写出的中国历史上最早吟咏竹笋石的著名......
1988年元月31日,新绛县农民锣鼓队带着绛州鼓乐,首次来到北京荣登人民大会堂表演,他们为演出的成功,按捺不住激动心情,回到驻地自发组建......
摘 要 从秦始皇实现大一统以来,废分封,行郡县,直到后世,地方的领属问题一直在发生变化,致使给一些阅读古籍的人造成阅读障碍。比如:龙门......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最近有学者翻出了《弟子规》的前世今生。清代文献研究者黄晓丹说:“《弟子规》的作者李毓秀,是清代山西......
摘 要:木版年画是我国民间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绛州木版年画又是山西省晋南地区特有的年画艺术,其艺术特色蕴含着绛州深厚的精神民俗......
绛州木版年画是我国民间艺术中的瑰宝之一,而“老鼠娶亲”则是民间年画中一个广泛流行的题材,绛州木板年画中的“老鼠娶亲”不仅作......
2015年新绛县刊布一通没有具体纪年的清代《绛州太平会商号捐资碑》,本文以古今志书的记载、纪年清楚的同类捐施碑和碑文中货币述......
初唐诗人王绩(公元585—644年),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县)人。隋末大儒文中子王通的弟弟,早年有才学,自负不凡。在......
摘 要:绛州地处山西省西南部,这里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文化氛围浓厚,早在北宋年间就出现了表达当地民俗民风的木版年画,是......
戏出是根据戏曲中某个场面而绘画或雕塑的人物形象。绛州传统戏出年画将戏台上易于消逝的故事情节,通过木版画的形式转化为对戏曲......
<正> 山西刻书业由来已久,现存最早的刻本是雍熙三年(986年)绛州宋守真刊印的《佛说北斗七星经》,距今已千年。到金代,平阳(今临汾......
【正】 稷益庙位于山西新绛县(古称绛州)西南之阳王,俗称阳王庙,离绛州古城二十公里。稷益庙重修于明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始建朝......
【正】 袁枚有一首诗是为他的小说集《子不语》搜集材料事而作的:“老去全无记事珠,戏将小说志虞初,徐铉悬赏东坡索,载得杭州鬼一......
初唐诗人王绩(公元585——644年,)字元功,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县)人。他出身于贵族,是隋末大儒文中子王通的弟弟,早年有才学,自负......
<正>文彦博(1006—1097),字宽夫,汾州介休(今山西介休)人,北宋著名政治家、书法家,历任翼城县知县、绛州通判、殿中侍御史、转运副......
《碧落碑》是中国唐代的著名篆书石刻。唐高宗时,先后刻于泽州、绛州两地。泽州碑摩崖刻于山中,元代已毁,历来缺乏研究,由此对于绛......
源于秦汉、兴盛于唐宋的绛州澄泥砚艺术,发展到清代末年曾一度中断。20世纪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我国经济、文化事业开始复兴,......
绛州,地处山西省西南部,运城市(古河东)北端,汾河与黄河汇合处。清雍正二年(1724)升绛州为直隶州。民国元年(1912)改为新绛县。绛州木版年画......
轵关陉起点在河南济源县东的轵城镇,终点在侯马市南峨嵋岭和紫金山相交处的铁刹关,是山西绛州先到河南济源,后达洛阳的必经之路。始设......
通过历史文化名城——新绛古城城市发展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对于旅游环境的评价因子做出了类型划分,并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
绛州大地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早在部落联盟时期,绛州地区就是华夏文明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春秋时期,晋国定都于此,绛地是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