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近溪相关论文
作为"良知现成派"的代表人物,罗近溪常为后人诟病为近禅。然而近溪不仅主张重返孔孟的仁礼之宗旨,而且非常重视"天-人"之间的关系,可以......
罗近溪针对以王龙溪为代表的王门后学“虚玄而荡”的流弊,“从无入有”,“专以孝弟慈为本”,试图修正阳明良知学说可能存在的问题......
作为阳明后学之一的罗近溪,在继承了阳明的良知学说和知行合一的学术要旨前提下,以发挥孔孟宗旨为己任,以博观约取之精神在日用伦......
依牟宗三,儒家所言的圣人化境是一大德敦化的境界。实现这一境界的途径是笃实的道德实践工夫:一是罗近溪所极力弘阐的破光景工夫;二是......
“仁”与“孝”是罗近溪思想的核心.罗近溪坚持孔孟仁孝互释与仁孝一体的思考方式,重新诠释了“仁”与“孝”的关系.他主张“孝弟......
罗近溪是晚明时期一位著名的阳明学者,他的“赤子之心”思想是其良知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阳明学思想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罗近溪是明代中后期的一位重要人物,不仅在当时的学术界有很大的影响力,而且在民间会讲历史中留下了浓重的一笔。近溪的思想体悟不仅......
罗近溪是我国明中后期著名的思想家,阳明后学中泰州学派的代表人物。罗近溪一生生活经历曲折,思想博大丰富,其哲学思想极具生命情怀......
“仁”与“孝”是罗近溪思想的核心。罗近溪坚持孔孟仁孝互释与仁孝一体的思考方式,重新诠释了“仁”与“孝”的关系。他主张“孝......
身体并不是独立自存的个体身体,而是关涉到"天"、"人"、"心"之关系身体。就其"天"的一面,吾人此身与天地万物之身一道是天地"和气"......
【正】 何心隐,原名梁汝元,字桂乾,号夫山,江西吉安永丰瑶田梁坊人。生于明正德十二年(1517),卒于明万历七年(1579年)。何心隐是王......
王龙溪、罗近溪都主张良知现成、不学不虑而自得,对卓吾“童心说”的影响至为明显:近溪赤子良心之论是“童心说”的直接理论源头。近......
近溪"不学不虑"之学可从三个方面展开:"赤子之心"是立其体,"孝弟慈"是贯其实,"当下理趣"是受其用,三者循环互解又自成一体。在识取道德源头......
本文通过对罗近溪学说中形而上的宇宙论、性命论、心体论的层层分析,指出提倡自然、生生不已和仁,是他"赤子之心,不学不虑"学术宗......
<正> 明嘉靖,万历年间,贵州高原出了位闻名遐迩的哲学家孙应鳌。当时他与国内第一流思想家罗近溪、赵大洲,耿楚侗等齐名,被尊为“......
罗近溪作为明代泰州一脉代表人物,与王龙溪并称为“二溪”,其学以阳明学为根基,为王门正宗。唐君毅、牟宗三对近溪之评价略有差别:牟先......
本文从罗近溪早年的“格物”之悟出发,详细考察了罗近溪“格物”说的具体内涵,认为罗近溪的“格物”说奠基在他的“大学”说和“知止......
罗近溪是明代泰州学派代表人物,透过唐君毅先生对其思想的诠释,可提供'即生即身言仁''复以自知'这两条线索来掌握......
“仁”与“孝”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范畴,对仁孝关系的辨析、谈论成为历代学者学术体系建构的应有之义。近溪思想归宗孔孟,以孔门“求......
<正>"知行合一"是阳明心学的基本命题,这个命题在现代中国哲学中接受了多种诠释,马克思主义哲学便是诠释"知行合一"的主要方式。李......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阳明后学中的中坚人物“二溪”(王龙溪、罗近溪)论《易》是他们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都以万物一体论《易》,体现了《易......
罗近溪是我国中晚明时期著名思想家,阳明后学泰州学派的主要代表人。他融合儒释道的思想精华,用“赤子之心”来表述良知本体,构成其思......
如果说,朱子理学是宋代的思想标签,那么阳明心学则是明代思想界的标志性符号,而现成良知思想又是阳明心学中的特出者。现成良知思......
孟子和罗近溪都把“赤子之心”看作人人具足的道德良知,但在赤子之心与圣人的关系上,孟子认为“赤子之心”仅为人的性善之端,需要......
作为泰州学派代表人物之一,罗近溪最具特色的思想就是"赤子之心",并赋予其良知的深刻内涵。他以不学不虑为赤子之心的基本根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