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共抗日相关论文
汉中市档案馆前不久征集到一件珍贵档案,这是党史研究者、著名军旅作家李伶给汉中提供的。此件档案,披露了杨虎城1933年派员和红四方......
国共关系是牵动中国现代政局的关键,其形成与发展并不是孤立的。在国共关系的演变过程中,中间势力始终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九......
西安事变期间,蒋介石曾对周恩来明确表示:停止剿共,联共抗日;为解决有关问题,周恩来可以到南京去与其进行谈判.为此,中共中央决定......
上世纪30年代,国难当头,民族危亡之时,蒋介石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实行“不抵抗主义”,先后丢掉东三省和热河,华北也岌岌可......
史迪威是年月来中国战区任职的。史迪威初来中国时,蒋介石对他是信任的,同时对他还抱有很大期望。因为史迪威身兼美国驻华军事代表......
1936年12月12日发生的西安事变.以张学良为首的东北军和以杨虎城为首的驻防陕西的第十七路军在临潼华清池实行“兵谏”,要求蒋介石联......
张学良(1901--2001),字汉卿,号毅庵,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长子。1928年6月4日,张作霖在日本关东军制造的皇姑屯事件中重伤不治身亡。年仅......
张学良的早年经历跌宕起伏,其思想也随着复杂的国际国内局势而发生巨大变化。张学良在鄂豫皖边区的"剿共"经历和见闻,使张学良对中共......
西安事变是影响20世纪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重大事件,这一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张学良联共抗日思想与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反动方......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扣押蒋介石,要求蒋介石结束内战,一致抗日,此事件即为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在中国共......
张学良走上联共抗日道路并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因素诸多.其中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以及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
<正> 1936年12月的西安事变,是国民党蒋介石由“剿共”内战到联共抗日的一个转折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初步形成了国共两党第二......
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西安事变的发生杨颖奇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和策略,对西安事变的发生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它表现在不......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与杨虎城联手发动“兵谏”,将蒋介石扣留于陕西临潼华清池,并通电全国,提出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八项主张。这便......
本文对流传甚广的张毛会面之事作了初步分析,作者基本上倾向于可能实有其事,但尚难定谳.最后的结论,还有待于新史料的发掘来印证.......
董道泉之所以被杀,防泄密而灭口的成分固然有,但更重要的原因则是其丧失了张学良所反复强调的东北军之"立场";故张之杀董,既是环境......
西安事变从爆发到最终和平解决,中国共产党在其整个过程中都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从四个方面对此作了全面详尽的......
指出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张学良将军,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位真正朋友.论述了张学良联共抗日的思想基础、形成及其实现联共抗日的途径......
剿共无果、抗日无期的张学良在感到前途渺茫时,逐渐产生联共抗日的思想。 与周恩来秘密会谈后,张学良豁然开朗:“对中共,我不仅知道......
<正> 为了进一步推动中华民国史研究,加强海内外学者的联系,促进中外学术交流,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和南京中华民国史研究会主办了"......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7年七七事变,这是日本帝国主义由对中国的地区性侵略向全国性侵略急剧升级的时期,也是中国人民由局部抗......
本文对蒋介石和汪精卫在1925年至1939年间五次分合的原因与性质作了客观分析,文章指出蒋、汪矛盾除了权力之争外,还有联共与分共、......
对张学良在武汉时期(1934—1935年)思想变化历史的研究目前几乎还是个空白。其实,这一时期是张学良思想变化最活跃的时期,也是其思......
阎锡山与抗战时期的山西统一战线高培英山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它自己的不同于全国抗日民族......
【正】 1995年8月29日,由中共辽宁省委党史研究室、辽宁社会科学院共同主办的辽宁省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学术讨论会在沈阳举行......
深受张学良将军信赖的东北大学学生领袖——宋黎,在西安事变60周年后的今天,通过《西安事变前一些重要历史事件的回忆》,首次披露......
<正>1936年12月12日,东北军和西北军的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变,蒋介石在西安华清池被拘,史称西安事变。事变发生之前的中国局......
<正> 抗日战争初期(1937年7月——1938年10月),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经过中国共产党的艰苦努力和斗争,国民党政府由内战政......
毛泽东在争取东北军联共抗日方面的作用陈肖沫以张学良为首的东北军之所以能够走上联共抗日道路并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因素诸多......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是我国近代史上唯一取得最后彻底胜利的民族自卫战争.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在国共合作......
为联共抗日而献身的人─—记高福源生平赵东阜高福源,字少卿,1901年生于奉天(今辽宁)营口县博洛铺乡马家屯村(原属海城)。祖籍河北盐山县。母......
热诚联共抗日促进沈阳解放──记赵国屏将军赵东阜赵国屏,1902年12月11日出生于吉林省永吉县木石河大田屯。幼年读书时名权,上中学后更名镇藩......
1935年12月,北平爆发的一二·九学生救亡运动吹响了时局转折的前奏曲,成为西安事变的政治动员。爱国学生运动的深入发展不但加速了......
<正> 1944年10月19日,美国总统罗斯福下令召回中缅印战区美军司令、中国战区最高司令参谋长、四星上将史迪威,就此结束了战时中美......
《西安事变》教学设计张德保教学目的:1.了解西安事变发生的原因和简单经过,掌握事变发生的时间、结果及其历史意义。2.向学生渗透爱祖国......
<正> 关于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矛盾的性质问题,亦即中国人民同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矛盾性质问题,关系到对蒋介石国民党在抗......
<正>纪念西安事变60周年学术讨论会,于1996年12月7日至10日在西安举行。现将会议提出的主要观点简述如下: 一、关于西安事变的历......
李济深是国民党民主派人士."九·一八"事变后,他反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方针,在抗日救国斗争中结成革命组织和救亡团......
<正> 1928年8月,在国难家仇,内忧外患,东北各项事业亟待振兴之际,张学良以军政之暇,兼及教育,亲任东北大学校长,使东北大学在暂短......
【正】 现代中国的历史经验证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有原则有条件地建立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国共合作”,是非常重要的。毛泽......
【正】 伟大的抗日战争胜利距今已四十多年了。当人们回顾抗战胜利的结局时,不能不想起中国由十年内战走向全民族一致抗战的枢纽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