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华公司相关论文
<正>电影市场的初步繁荣1925年似乎标志着早期的中国电影市场进入第一个发展高峰期。据1927年出版的《中华影业年鉴》统计,1925年......
<正> 七一九三二年,在日帝侵略国难严重的形势下,我和史东山、蔡楚生、王次龙四人集体创作、联合导演(由蔡楚生执行)了一部《共赴......
联华影业公司自1930年成立至1937年停业,是当时中国最重要的影业公司之一。该公司的制片人、编剧、导演和演员都具有现代的宽容精......
1935年至1937年,影界萧条,巨星风云流散;明星阵营发生了剧变。在这个时期,明星控制系统出现了重要的变革:新的劳务方式——明星出......
<正>2016年底由周申、刘露导演的喜剧电影《驴得水》在国内上映,讲述了民国时期一群"品行不端"却怀揣教育梦想的教师来到偏远乡村......
在“新生活运动”话语的影响下,20世纪30年代中期的流行电影热衷以现代女性走入公共领域为情节主题。这些影片通过塑造理想女性典......
片中的记者形象引起争议1935年旧历新年(2月3日),电影<新女性>在上海金城剧院正式上映.①时逢年节,又加上名导演蔡楚生、名影星阮......
<正>兴起于20世纪30年代初的"国片复兴"运动,在电影史的书写和重构中一直占据着显要的位置。从以往的史述来看,对"国片复兴"运动的......
【正】 伟大的“五四”运动从一九一九年起到今年已经度过了光辉灿烂的六十周年。这个革命运动以辛亥革命所不曾有的彻底的不妥协......
本文先从明星生产角度考察促成袁美云银幕人生之黄金时代的诸种缘由,然后择取袁美云人生中的三个事件来探讨明星个体自由与社会意......
提出两个观点供讨论,一是中国民营电影的历程;二是双城电影的变迁.这两条线索交织在一起,成为中国电影发展的一条独特道路,有利于......
1933年是左翼电影登上影坛、大放异彩的一年,联华影业公司(以下简称"联华公司")在这一年共出品了《天明》《城市之夜》《都会的早......
<正>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社会的强烈震荡带来了主体价值判断尺度的大转移,新旧文化之间的博弈及其形成的复杂、微妙的文化语境投......
1933年至1935年,在明星级别系统定位之下,制片、发行、放映三个环节连接得更为有序,电影产业机制良性运转。......
上世纪30年代,是中国电影产业的黄金时代,作为产业中心的上海,不仅电影演员的数量达到了解放前的最高峰,而且,对电影演员的管理也......
<正>阮玲玉,一个被美丽与哀愁所缠绕的名字。尽管她所指称的一代名伶早在75年前就已香消玉殒,但她身后依然源源不断地被各种文化经......
<正>中国早期电影明星阮玲玉陨落距今78年,今天的年轻人对这个名字仍然不陌生。她的艺术才华和她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在将近一个世纪......
期刊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电影检查制度,抗战前已经初具规模,在机构设置、人员配置、工作流程、检查范围建立起相应的规范。本文以上海特......
私营电影公司一直都是早期中国电影生存与发展不可缺少的载体。然而在以影片与导演为主体的历史叙述中,对于公司的关注和研究显得犹......
<正> 二三十年代之后,华北电影公司总经理、年方30岁的罗明佑,发起和领导了一个“复兴国片运动”。这个运动犹如一声春雷,震动了当......
在中国现代电影史上,20世纪30年代初联华影业公司创作拍摄的一批故事片,因在电影艺术上摆脱了文明戏的影响,突破了中国电影因袭的......
在中国早期电影史上,罗明佑是一个不应忘记的人物,他开创的联华影片公司在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滩,演绎了一个中国早期国产电影黄金......
本文借助一些史料,尝试"重建"《渔光曲》首轮放映前后的"历史现场",并通过对其首映过程的种种制约性因素的考察,洞悉"经典"得以形......
<正>[整理者言]何非光(1903~1997),提起这个名字,现在很多人不知道,包括电影圈内人。但是,这个中国电影史上富于传奇色彩的"台湾人"......
<正>出现于上世纪30年代的“新兴电影”运动,作为中国电影历史上规模最为宏大、影响极其深远的一场电影运动,其缘起和发生的机制,......
有声电影和它所在国家的第一届学会奖同年诞生,这一巧合注定了历年的奥斯卡奖将不可避免地关注和纪录有声片的发展历程。在第二届(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