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热相关论文
春、夏季青藏高原及其向东北延伸的黄土高原构成了太阳总辐射、地气温差高值与云状况异常区。本文采用不同区域边界层综合观测系统......
选取2014-2018年黑河流域中下游不同类型下垫面(荒漠、玉米田、湿地、胡杨、胡杨柽柳混合林)的站点观测数据,定量比较了不同下垫面......
高原低涡是造成高原及其东部周边地区降水的主要天气系统,掌握其活动的规律及变化特征有着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本文主要分析了在......
城市化发展导致城、郊在气象要素,辐射和地表能量平衡,储热上产生巨大差异,并且带来城市热岛等环境问题。本文主要利用城、郊春、......
利用2007年7月1日至10月10日安装在七一冰川消融区的自动气象站资料,计算和讨论了能量平衡方程中的净辐射、感热和潜热通量、冰雪......
N烷基取代丙烯酰胺共聚体系热敏性质研究祝黔江(贵州农学院基础部贵阳550025)陶朱马培华刘敏(贵州大学化学系应用化学研究所贵阳550025)关键词共......
该文利用1958-1998年NCAR/NCEP的逐日再分析资料和Scripps海洋研究所提供的0-400m上层海洋月平均的热含量资料,采用多种统计方法,......
根据动力与热力指标,2004和2005年南海季风建立前后可分成明显的4个阶段--季风建立前的雨期、非雨期;季风建立后的活跃期与非活跃......
将模式NP-89的陆面过程参数化方法应用到北京大学的三维复杂地形中尺度数值模式中,得到了一个较理想的三维陆面过程及边界层模式,......
根据长白山阔叶红松林2001年5月下旬至10月上旬微气象梯度观测资料和辐射、土壤热通量资料,用波文比-能量平衡方法(BREB方法)计算......
观测发现,西北干旱区对流边界层高度在夏、冬两季极大值分别达到4km和800m。利用热力学方法对西北干旱地区深厚对流边界层的原因进......
介绍了2004年在广州番禺进行的陆气相互作用观测试验。观测研究表明:新型的超声风温仪虽然带有雨滴鲁防护沙网,但雨滴对超声观测的误......
利用2005年夏季黄土高原塬区陆面过程野外试验(LOPEX05)的观测资料,初步分析了甘肃平凉黄土高原塬区地表辐射收支和热量平衡特征。结......
在黄土高原农牧交错带的六道沟流域,采用一维水热传输SHAW(the simultaneous heat and water)模型,对典型植被类型覆盖下2007年4-9月......
利用1956-2002年青藏高原地表感热状况,1957-2002年我国华北地区104站月降水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地表感热与华北夏季(7、8月)降水的可......
根据2002~2003年宁南山区不同下垫面小气候考察资料,用能量平衡法计算了不同下垫面不同季节的感热、潜热通量。分析结果表明:(1)宁......
径流在陆面模式水量平衡计算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但与土壤水的动态变化有关,而且会影响感热、潜热等其他通量的计算结果.作者针对......
利用1951-2000年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地温、气温和表面风场逐日4个时次(北京时间2、8、14和20时)的台站观测资料,以及NCEP/NCAR和ER......
利用1980-2011年观测的降水和美国NCEP/NCAR大气再分析等资料,采用经验正交分解(EOF)和线性回归等统计方法,讨论了2011年发生在长江中......
[目的]验证能量平衡融雪模型在天山西向阳坡融雪速率预测中的适用性。[方法]实验在天山积雪雪崩研究站进行。在天山西向阳坡设置了......
利用2000年5~6月在敦煌进行的陆面过程野外观测试验加强期的观测资料,采用变分法计算了西北干旱区荒漠戈壁的地表感热通量和潜热通......
1前言直接感热记录系统(TA方式)于1994年发售,它是全彩打印输出数字影像的方式之一.经过改良影像的坚牢性、非影像的白度、光泽度......
利用野外试验观测资料,就西北地区东部半干旱雨养农田典型晴天感热、潜热在作物不同生长时段的变化特征进行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
用茶卡站冻结日数与季风指数的相关简单说明高原冻融过程与东亚夏季风之间存在联系。作为个例,对沱沱河区域1998,1999年从冬到夏过渡......
本文利用1970—1979年COADS2°×2°格点月平均资料,计算了30°S—30°N热带太平洋和印度洋洋面上的有效长波......
利用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项目"藏东南地区复杂下垫面地气交换观测研究"在藏东南地区进行的地气交换观测实验数据,分析典型晴天和......
运用波文比-能量平衡法对极端干旱区柽柳林地的蒸散量及能量通量进行了连续的测定和估算,并对柽柳林地蒸散特点和能量平衡进行了分......
本文介绍了成色剂、重氮盐微胶囊化的发展,主要阐述了热响应性微胶囊制备、透明及全彩感热记录材料的技术要点等.......
塔克拉玛干沙漠(TD)是东亚地区主要沙尘源区之一,起沙量为东亚最高,由于其周围复杂的地形分布,导致沙尘难以传出[1]。目前,大多数研......
利用1996-04-20-05-10在内蒙古自治区吉兰泰气象站以及1997-04-05-27在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右旗气象站观测到的风、温、湿廓线资料,......
利用区域气候模式(NCC_RegCM1.0)对青藏高原前冬积雪对次年夏季中国降水的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所得结果与实际观测的积雪和降水......
利用2013年5月21日至7月9日藏东南地区草地下垫面的边界层观测数据,分别从典型晴天和长时间平均的角度,评估了中尺度模式WRF对藏东......
利用最新版的RegCM3模式通过增加西北干旱区地面向大气的感热输送,模拟了西北干旱区春、夏季感热异常对中国夏季降水的影响。结果......
为研究低丘红壤区近地层农田水热通量特征 ,更好地利用农业气候资源、理解农业水文生态系统过程 ,利用2013年和2014年田间波文比系......
水泥下垫面是城市各种人为下垫面类型中占比重最大的一种,且具有典型的城市化特征,其热力性质明显有别于自然下垫面,是局地天气、......
基于第二版本HOAPS(Hamburg Ocean Atmosphere Parameters and Fluxes from Satellite data)潜热、感热和海表温度(SST)3个参量的15a(19......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
NCEP再分分析资料数据丰富,资料年限包括1948年至今,成为目前气象研究、业务应用的重要来源。文章利用GRADS2.1软件编写和读取NCEP......
在广大的冻土地区,尤其是常年多风的冻土地区,空气与地面之间的热交换不仅仅表现为传导、自然对流和辐射。在风的作用下,地表上部......
为了分析沥青路面与天然地表在热量吸收方面的差异及原因,在青藏高原北麓河地区的沥青路面和天然地表进行了辐射、风速、气温、湿......
运用多年全球感热通量数据进行经验正交函数(EOF)分析,得到感热异常关键区。运用小波分析等方法发现,全球地表感热异常存在振荡现......
本文利用青藏高原(以下简称高原)中东部71个气象台站常规观测资料和2套卫星辐射资料,以及3套再分析资料,通过线性倾向估计、相关分......
[目的]验证能量平衡融雪模型在天山西向阳坡融雪速率预测中的适用性。[方法]实验在天山积雪雪崩研究站进行。在天山西向阳坡设置了......
利用ERA-Interim提供的地表感热、环流场资料和1979—2013年753站中国春季气温观测资料探讨了青藏高原(以下简称高原)东部春季感热......
黄河源区高寒湿地-大气间的水分和热量及碳交换过程是影响青藏高原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从2013年7月16日至10月19日期间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