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电影相关论文
苏联电影在中国内地的传播与接受一直是备受瞩目的话题,却鲜有人关注到苏联电影在香港的情况。冷战格局形成后,电影成为意识形态斗......
期刊
民国时期在华公映的苏联电影《阿比西尼亚》在上海放映时曾引起了一场风波,遭到禁映。《阿比西尼亚》一片因其一波三折的禁映历史,在......
苏联电影界的杰出电影导演安德烈·塔尔科夫斯基的作品永远饱含着对人类世界的悲悯和责任感,透露着他对生命哲理、人类命运的哲思......
期刊
民国初年,电影经由商业活动进入新疆。彼时新疆正处于政局混乱、经济衰败、文化闭塞的落后阶段,又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呈现出复杂、......
上海时期鲁迅对苏联电影怀有特殊情感,尤其偏爱革命战争、社会建设、探险纪录等题材类型.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形式,鲁迅认为苏联电影......
提起冬宫,首先联想到的是儿时不知看了多少遍的苏联电影《列宁在十月》。后来得知,那部拍摄于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黑白影片根本没有......
我对伏尔加河的了解来自俄罗斯经典歌曲《伏尔加纤夫曲》和《三套车》,对俄罗斯文化和历史的了解来自文学巨匠托尔斯泰长篇小说《战......
一 曾几何时,一部苏联电影比任何一部国产片更深入人心。至少两代中国人观赏《列宁在十月》的经验,改变了他们一个时代的记忆。二......
“苏联电影史纲”共分三卷。第一卷(已出版)的叙述范围从1917年至1934年,第二卷——1935年至1945年,第三卷——1946年至1956年。......
反法西斯电影反思录罗艺军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和电影诞生100周年在今年......
安娜·劳顿在回顾90年代初的苏联电影与苏联解体后的电影时特别注意到苏联时期与苏联解体后的哈萨克斯坦电影制作中心哈萨克电影制片......
译制片,蛮荒过后的一份艺术滋养那样的声音永远不会因为时间的推逝而模糊,因为它们早已凝聚成了历史它们提供的不仅是一部好看的影......
塔可夫斯基是著名苏联电影大师,他1961年毕业于苏联电影学院,被西方视为爱森斯坦之后俄罗斯最伟大的电影奇才。其作品《乡愁》获得......
战争中的自由与绝望 战争中的人性之光——与《红高粱》一脉相承的,还有苏联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对个体生命的集中关注,对战......
解放战争后期,在中苏友好的氛围中,前苏联电影已在广大解放区放映。因为没有译制,观众只有通过幻灯字幕或放映员用土喇叭讲解简要情节......
本文通过对普多夫金与爱森斯坦的蒙太奇理论的对比研究,阐明电影是艺术与技术结合的产物,二者只有完美结合才能创作出优秀的影片。......
苏联电影是俄罗斯不可分割的文化遗产。无论是战争题材,还是道德情感题材,苏联电影都深刻反映了俄罗斯20世纪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社......
近来翻检写过的文字,居然和“考据”有关的为多。其实我连大学都没读过,也没有考据的训练,怎么就写了些这个呢?仔细想来还是小时候为了......
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是苏联文学史中独特的文学现象,电影是解读作品的一种方式,《静静的顿河》曾经三次被改编成电影,通过改......
勇敢、机智、剽悍,哥萨克皮帽、小胡子……这是人们所熟悉的苏联电影中“夏伯阳”的英雄形象。电影《夏伯阳》是前苏联作家富尔曼......
“夏伯阳”是最受观众喜爱和欢迎的、真正富有人民性的影片之一。它在我们国内获得了无比的荣誉,在千百万国外观众中也赢得了极大......
鲍·瓦·史楚金是苏联红军的一名普通战士,平时喜欢业余时间演话剧。1937年5月的一天,他正在某部队礼堂排练一部小型话剧,这时,著名作......
很早以前我看过一部苏联电影《列宁在1918》,其中一句台词至今不忘:“不要忘记过去,忘记就意味着背叛。”今夏游了一次俄罗斯,我对这句......
与电影结缘,实属偶然 在2008年的金鸡百花电影节上, 长春电影制片厂的老一代电影人袁乃晨,获得了中国电影金鸡奖终身成就奖。袁乃......
鲁迅作为资深影迷,尤其青睐苏联电影,体现了其独特的艺术审美和社会思考.本文以《申报》电影广告为基础,统计1933-1937年鲁迅所观......
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 54岁1月7日,同许广平等五人观非洲探险纪录片《Ubangi》(《兽国奇观》)。1月8日,作杂文《未来的光荣》。就......
在我国1962年发行的第三套人民币一元券上有位英姿飒爽的女拖拉机手,她的原型就是我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梁军。1950年9月27日,《......
在德国讲学时,张玉书曾与一位德国教授合开一门跨文化课,“上课时,我俩就开始打擂台,针锋相对。他就把茨威格的作品定位为通俗小说,而我......
《中苏文化》是抗战时期由中苏文化协会创办的特殊刊物,旨在宣传中苏两国文化,促进两国人文交流.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中苏文化》......
爱情是人类共有的情感,也是民族文化观念中的核心观念之一。电影作为社会现实与民族图景的记录者,借助语言、影像等多重手段关注与呈......
中国现代文学和前苏联电影曾有不容忽视的联系,苏联电影的传入对中国“红色经典”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二十世纪90年代,随着对十七年文......
从电影史的角度来划分,苏联电影从诞生到成熟,再到颠峰年代,它的第一个阶段是:1917年十月革命后的草创阶段(至1934年),这个阶段由......
建国之际考虑到社会稳定,人民政府暂允外国在华影院在遵守《共同纲领》和政府法令的前提下继续办理、外国影片可以继续在华各影院......
解放战争后期,在中苏友好的氛围中,前苏联电影已在广大解放区放映。因为没有译制,观众只有通过幻灯字幕或放映员用土喇叭讲解简要......
本文拟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当下语境分析苏联"解冻"时期战争题材影片:通过对四部经典电影([1956,导演丘赫莱依];[1957,导演卡拉......
《两个人的车站》是苏联经典爱情影片之片一,曾获苏联十佳影片之名。20世纪80年代正是苏联电影的辉煌时期,影片以符号与隐喻相结合......
鲁迅与外国电影勇赴这个题目虽然至今还没有人作过,但是,有关内容在一些谈“鲁迅与电影”的文章中已有所涉及。本文则试图在这些文章......
梁赞诺夫说过,他就是让人在银幕上看到平时看不到的机关生活。《办公室的故事》就是他在机关生活的大背景下写就的爱情喜剧,影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