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仁相关论文
"识仁"、"透性"、"释空"是邹元标建构其实心本体论的三个重要途径,其中"识仁"、"透性"分别从功夫向度和实践向度对本体论进行正向......
传统观点认为,乾道己丑春(1169年,朱子年40岁),朱子与友人蔡季通讨论中和问题,突然自疑旧说之非并确立新说,中和新旧说遂以此为划......
《宋元学案》编纂者在编纂二程的学案时辑录、区分了二程的语录等思想资料,展现了二程各自的思想体系及其主旨,同时表明了推崇程颢......
汉末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儒学式微,其显赫地位逐渐被佛、道所取代,学者或溺于文章,或牵于训诂,或惑于异端,“圣人之道不行,圣人之......
"天理"是二程思想中的最高范畴,与程颐不同,程颢之"天理"则是与个人的生命感悟密切相关,由自然之道见当然之理。程颢继承《周易》"......
置身由汉唐经学向宋明理学转型过程中的程颢,对易学的天人之学作出了创造性诠释与转化,建构起仁与天理通而为一视域下的崭新易学天......
在宋代新儒学的各种工夫与境界的论说中,程颢的"定性识仁"说可谓显著异常,影响深远。"定性识仁"说既是程颢学术思想的主要内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