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都北京相关论文
在北方夜风的吹拂下,古老的明城墙独自屹立在那里,散发着沧桑和瑟缩的味道,黑暗的身躯和周围的霓虹灯显得格格不入。它在那里目睹了无......
胡同,可以是北京最小的元素,但同时,它也是古都最大的精华。胡同北京,也许不是最绚烂的北京,却是最属于平民的、最温暖舒坦的北京。钟楼......
《现规》第910页“庙号”条的解释是:“我国封建时代给死去的皇帝在太庙立牌奉祀时起的名号。如武帝是西汉皇帝刘彻的庙号。”这个......
从洪武元年建都到永乐十八年迁都北京,南京一直是明早期的政治、文化中心。笔者在南京明故宫捡瓷片十余年,曾捡获“赏赐”款洪武白釉......
十三、明的首都明王朝的开国之君是朱元璋。在元朝末年 ,政治的腐败、官吏对百姓的压迫、民族歧视 ,加上自然灾害频繁 ,黄河多次在......
淮河流域是自然灾害的多发区,淮河水系的畅通与否直接关系到流域内各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也关系着运河航运。治理淮河水系成为明清......
位于和平門外的琉璃厂文化街,是北京著名的景点之一。早在元代以前,这里还是郊外。元朝建立后,统治者在这里设立官窑,专门为皇宫烧制琉......
沈阳故宫营建于后金天命十年(1625)至清崇德元年(1636)之间,是太祖努尔哈赤和太宗皇太极时期的大内宫阙。顺治元年(1644)迁都北京......
在中国,最早的特务机构,恐怕要数明代的“厂卫”了。“厂卫”直接隶属于皇帝,只对皇帝一人负责。“厂卫”是锦衣卫、东厂、西厂、......
2001年1月,南京文物部门在位于雨花台区的梅岗北麓发现一通碑刻。该碑身通高2.64米,宽0.84米,厚0.23米,底座高0.84米,宽0.94米,厚0......
明成祖“靖难”取得政权后将都城由原来的南京迁往北京,既有风水地理原因,也有政治历史原因。迁都北京巩固了中央集权统治,有利于......
永乐三年(1405),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下令编纂《永乐大典》。高僧姚广孝和翰林学士解缙带领3000多文臣接手这项任务,前后耗时四年。按照......
民以食为天,国以民为本,粮食对国家和百姓都十分重要。古代农业生产水平低,粮食运输不便,所以,历代统治者的治国要务之一便是储备粮食。......
永乐十八年(1420)九月二十三日,明王朝发生了一件左右帝国命运的大事——永乐皇帝颁诏迁都北京。北京作为明朝新都,历经十四年营造,建成......
笔者提出郑和下西洋的动因是:政治上朱棣为实现朱家王朝千秋万代永远传承、实现“永乐盛世”的宏伟梦想;经济上朱棣为满足国内生产......
应正确认识朱棣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陈景云对于明成祖朱棣,史家历来褒贬不一,可谓毁誉参半。贬之者多基于以下两点认识:一是认为他当皇......
一年多前,由中央电视台、故宫博物院联合摄制的十二集大型纪录片《故宫》,在中央电视台热播后,受到海内外观众的好评。有鉴于此,最近电......
公元1620年,明朝第15个皇帝、15岁的太子朱由校即帝位,是为明熹宗,年号天启,又称天启帝。朱由校在位期间,十分贪玩,凡声色犬马、草木鱼虫......
明朝建立后,面对多民族国家治理的新格局,定都问题一直是困扰朱元璋君臣的一大难题。终洪武之世,朱元璋也未能解决迁都的问题。燕......
1368年,当徐达的军队攻入元大都之时,京畿地区实际上已经脱离中原汉族政权的统治达四百多年。 元末天灾频仍、战乱相继,元大都迅速......
自洪武元年(1368)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开始,到正统六年(1441)明英宗朱祁镇最终确立以北京为京师、南京为陪都的两京制度为止,明朝......
李时勉(1374—1450),名懋,以字行,江西吉安人,明朝著名清官,他性格刚毅耿直,曾多次触怒龙颜,有着“打不死”的美誉。 永乐十九年(1421年),明......
叶:中国建筑史上有一面旗帜,就是苏州人蒯祥,我听说有"北鲁南蒯"之说,是吗?孙:"北鲁"指鲁班,他发明了锯子等木匠工具,"南蒯"就是指苏州的蒯......
李时勉,名懋,以字行,号古廉,江西吉安安福人,明朝著名学者、清官,有着“打不死”的美誉。 为什么李时勉会有这样一个奇怪的称号呢?这得......
制假、售假、缺斤短两、以次充好等损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历来为人们所痛斥。古代虽没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消费者权益日”,但......
据媒体报道:2015年7月21日,广州美术学院图书馆原馆长萧元在广州中院受审。检方指控他贪污齐白石、张大千等名人的画作100多幅,涉案金......
南苑又称南海子,在永定门以南二十里,今大兴国际机场以北,南六环到南四环之间。南苑为明清时期北京重要的皇家苑囿,历史悠久,见证......
第I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每小题3分,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明洪武元年,朱元璋在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