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毒理学相关论文
mRNA差异显示PCR技术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显示mRNA差异表达的方法,它的应用将基因表达的研究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本文就该技术的基本原理......
目的:分别从基因、染色体以及DNA的角度来探讨纳米磷酸三钙/胶原复合人工骨的遗传毒理学特性.借以了解此复合人工骨的生物相容性,为......
目的分析223名放射工作人员周围血淋巴细胞的微核率。方法以广东省医疗卫生及企事业单位的223名放射工作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
应用 NIH纯系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和染色体畸变试验 ,探究海洋低温碱性蛋白酶的遗传毒性作用及对人类的潜在危害。观察并计数嗜多......
在遗传毒理学研究中,传统的致突变检测方法由于受到分析技术的限制,多数无法阐明致突变的分子事件.现在新发展的分子突变分析方法......
目的分析石油作业女性外周血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与习惯性流产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习惯性流产的石油作业女性20名和健康育龄......
目的: 评价某调节血糖保健食品有无遗传毒性,为应用该功能食品提供毒理学资料.方法:依据国标进行Ames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
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把恶性肿瘤定义为一种慢性疾病。201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纲要......
研究了农药乐果与轻稀土乐果混合溶液对蚕豆根尖的细胞遗传毒性,探讨了稀土修复和稀土预处理对乐果染毒根尖的细胞遗传毒性的影响......
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本室改进的表面铺展-硝酸银染色制备联会复合体(SC)电镜样品技术.取小鼠睾丸组织制成细胞悬液,取少量悬液滴在0......
研究氟化物的致突变性和潜在致癌性,探讨其诱变机理。方法:应用NaF诱导转化金黄地鼠胚胎细胞(SHE),以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
彗星试验是一种快速、灵敏、简便的检测个体细胞DNA断裂的技术。近几年来,通过不断改进,这种方法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使用。本文对彗星试验......
多色荧光原位杂交(MFISH)在检测核酸序列、染色体和基因方面有着强大功能.由于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畸变被认为是遗传毒性研究重要的生......
单细胞凝胶电泳(single cell gel electrophoresis.SCGE)又称彗星实验(comet assay),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在单细胞水平上检测DNA损伤......
<正>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发展至今已有近一百年的历史,对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研究领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利用流式细......
应用遗传毒理学Ames试验,研究了C市某水厂出厂水的致突变活性,研究发现,出厂水可诱导鼠伤寒沙门氏菌TA98和AT100菌株的回复突变,含......
本研究采用小鼠骨髓细胞微核分析法和离体培养人体外周血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SCE)和微核试验,对绿茶水溶性提取物GTPP的遗传安全性......
吴中亮、夏世钧、吕伯钦主编的<毒理学辞典>于2005年6月由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它收集毒理学词目4 871条,共92万字.......
苯酚是中国地表水中的第一大类污染物,对水生生态环境存在一定的生态风险。RAPD技术是一种新型基因差异分析技术,具有简单灵敏和快......
采用紫露草四分体微核技术,对氧化型染发剂中两种主要成分对苯二胺(PPD)和过氧化氢(H2O2)及二者混合物的遗传毒理学效应进行研究。结果......
乙草胺(acetochlor)是酰胺类最具代表性的、我国使用最多的3种除草剂中的一种。乙草胺原药在我国的使用量已超过1×107Kg。众所周......
废旧干电池对环境的污染已是公认的事实,但废旧干电池污染的特点不像工业企业所产生的废水、废气污染那样集中、短期效果明显、易......
本文介绍了人肝肿瘤细胞株的主要特点及其在遗传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价值 ,并通过对 Hep G2当前几种主要用途的分析 ,指出 Hep G2可......
目的通过3项致突变实验,了解丹凤牡丹花的遗传毒性,并对其安全性做出评价。方法骨髓细胞微核试验:通过2次经口灌胃小鼠后观察计数......
瞿麦对妊娠小鼠抗生育实验、遗传毒理学实验结果表明 :瞿麦 10、15、30g/kg对着床期、早期妊娠 ,15、30g/kg对中期妊娠均有较显著......
目的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探索遗传毒性生物标志物,用于预测和早期发现候选药物的遗传毒性。考察SNP芯片技术在染色体分析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参橘止咳方提取物的清咽功能、遗传毒理学和亚慢性毒性。方法:功效研究采用大鼠棉球植入实验和大鼠足趾肿胀实验,分别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