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荃麟相关论文
“中间人物”“文艺黑线”是“文革”时期《纪要》点名批评的八条“文艺黑线”之一,这条“文艺黑线”被安放在邵荃麟名下,邵也因此......
一直以来,关于邵荃麟的解读主要呈现两种态势:出于政治批判而认为其文艺思想政治性不足而审美性有余;出于审美立场而强调对其进行“去......
在中国现当代文论史上,邵荃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存在.他所倡导的写"中间人物"论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并最终使他成为了文艺的殉......
<正> 一九三二年五月,丁玲在她主编的左联文学刊物《北斗》二卷二期的头条位置发表了葛琴的短篇小说《总退却》。这是葛琴的处女作......
邵荃麟的文艺思想可以看作是中国现当代文艺学发展史曲折历程的缩影。文章旨在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分析邵荃麟的文艺心理。肺结核......
1937年初,为使上海的左翼作家们从鲁迅逝世的悲痛中走出,叶以群、张天翼提议就近寻一偏僻地一起研讨创作,邵荃麟、葛琴夫妇积极响......
本文详细梳理并考察1958年新民歌运动中的理论问题.包括其兴起的历史文化语境;新诗发展走古典和民歌相结合的道路问题;以及处理这......
“现实主义深化论”是邵荃麟有关现实主义理论的文艺批评的重要成果,它经历了三个阶段:处于萌芽期的40年代的“新现实主义”理论;处于......
对1964年<文艺报>批判邵荃麟的事件需要再认识,因为这里有许多未被揭破的真相.首先当时的批判者完全采取了强盗的逻辑,随便地嫁祸......
【正】 一九六四年震动中国文坛的“中间人物”事件,说起来也许人们不会相信,它只是起因于一件偶然发生的、微不足道的小事。一九......
本文阐述了从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中国小说创作及小说理论史的曲折展开,并首次以“更典型论”对这一时期主流的小说创作理论作出了概......
1937年11月至1938年10月,邵荃麟葛琴夫妇在龙泉期间,为开辟浙南抗日救亡运动,开展了大量的革命文化活动。他们参与领导和组织龙泉的各......
一直以来,关于邵荃麟的解读主要呈现两种态势:出于政治批判而认为其文艺思想政治性不足而审美性有余;出于审美立场而强调对其进行......
学位
抗日战争时期,在大后方先后出现了三个文化中心城市,即上海沦陷后文化中心转移至武汉,仅一年左右的光景,武汉也沦陷,随即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