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喻相关论文
有一个朋友的父亲是武侠迷,后来因为眼花看不了书,只好想方设法听小说广播。有一次去他家玩,老人家刚在收音机里听完一回,正心下火......
在“格竹事件”中,阳明开始着手解决朱熹理论中物理和吾心判若两截的问题.阳明的“心与理一”是就先天的预设而言——良知本心作为......
刘熙载和柏拉图分别代表了中西方镜喻向日喻的转变所包含的两种不同指向,这两种指向暗合中西方不同的思维特征,并导致二人在文艺思......
当前课程只是注重对普遍的知识和客观法则的传授,而忽视了对个别事物的具体知识以及学生个体所展示的特殊经验的关照,"镜喻"和"树......
古代铜镜不同于我们今天的玻璃镜,其正面可以照容,背面常铸有纹饰和铭文。就镜背而言,其丰富多彩的纹饰文化和铭文文化,可以说是我们了......
中国心灵哲学借用镜喻展示了丰富人学内涵,认为人是与天相通,具有情感、德性、理智诸多心灵层面的综合主体。借用镜喻,道家表述了......
《庄子》中的万物是自然物而非道德物,"自然"构成了对万物本性的规定,同时也成为"道"的法则。作为"自然"的万物,是"无用"的而非"有用"的,因为......
反基础主义是后现代哲学的一个基本理论倾向,与基础主义具有相反的意义。基础主义认为,任何知识都存在一个坚实的、不容置疑的、不......
严羽《沧浪诗话》用“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四喻,说明唐诗的兴趣、妙处.此后“水月镜象”之喻逐渐固定意象,成为尚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