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志跋绥夫相关论文
阿尔志跋绥夫曾说:不朽是种无聊的玩意,生命也鲜有乐趣。糟糕的是,死亡非常可怖,似乎你为此也打不定主意是否要主动让自己去见鬼。在阿......
从我接到参加修订工作座谈会的邀请函开始 ,一直在想这个问题。从 1976年济南会议想起 ,到虎坊桥由严文井同志主持每日逐篇逐行讨......
米哈伊尔·彼得罗维奇·阿尔志跋绥夫,是俄罗斯白银时代独具一格的作家。他用独特的视角和笔触让人们看到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生......
鲁迅致力于国民精神的雕塑,走进鲁迅的文字世界能不断体会到绝境的降临,却保留着最后的希望,始终寻求着一种失真或温情的梦幻.同样......
【正】 《野草》是以隐晦、含蓄、深邃的艺术风格展现在读者面前的。《影的告别》则是其中最为曲折、最为复杂、因而也最为难解的......
鲁迅对现代主义文学进行过一定的研究,对其表现方法有所肯定。他翻译过一些象征主义色彩浓厚的作品,并在创作中吸取过现代主义文学的......
鲁迅与无政府主义思潮发生过密切关系,并对其思想和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研究者们对此给予了一定关注,也取得了部分成果,但总体而言,学......
阿尔志跋绥夫的小说无不带有俄罗斯灵魂特有的尖锐、阴郁和深刻,其中呈现的伦理困境至今依然具有砭人肌骨的寒意。深入解读此种伦......
<正> 小说《药》里有三段奇特的文字,即首段华老栓买药的两个片断和末尾夏四奶奶上坟的一个片断。它们充满了神秘的阴冷的气氛,是......
出现在鲁迅眼前的故乡,到处是一片萧瑟的景象。他是在一九一九年十二月三日到达杭州的,第二天就乘上了去绍兴的小火轮,在薄暮时分......
【正】 鲁迅没有写过长篇小说,但译过长篇小说,这就是阿尔志跋绥夫的《工人绥惠略夫》、法捷耶夫的《毁灭》、雅各式来夫的《十月......
孙隆基博士,1984年毕业于美国斯坦福大学,现任孟菲斯州立大学中国史助理教授,曾著有《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一书。本文为其近作,考......
阿尔志跋绥夫的《妻子》与鲁迅的《伤逝》,在叙事视角、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方面存在若干相似,却又同中有异。两者之同,说明鲁迅......
米哈伊尔·彼得罗维奇·阿尔志跋绥夫是俄国白银时代的重要作家,在他的作品中到处都充盈着对死亡和命运的思考。其长篇小......
【正】 就散文诗集《野草》收刊的《复仇》一文,在发表后的十年(一九三四年五月十六日),鲁迅在给郑振铎的信中,这样写到: “我在《......
本文从鲁迅与俄国小说家阿尔志跋绥夫的关系着眼,探讨了鲁迅所说的“人道主义”与“个人的无治主义”这两个思想侧面的内涵、相互......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阿尔志跋绥夫(АрцыбашевМ.П.1878-1927)的长篇小说《萨宁》是世纪之交俄国自然主义小说的代表作,经过不断的重新审视与......
本文认为,鲁迅1934年提出的"拿来主义"观点具有独创性意义,仅仅把它当作毛泽东1940年提出的"批判继承"理论的诠解是不妥当的,为此......
米哈伊尔.彼德洛维奇.阿尔志跋绥夫((?))是白银时代拥有鲜明个性的作家,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萨宁》、《绝境》及中篇小说《兰德之......
俄国白银时代作家阿尔志跋绥夫所处的时代,是俄国革命知识分子空前彷徨的时代。阿尔志跋绥夫对革命知识分子步出思想困境的方式进......
《萨宁》是俄国白银时代作家阿尔志跋绥夫创作的长篇小说。作为阿尔志跋绥夫的代表作,《萨宁》通过对主人公萨宁人生经历的描写,表......
<正> 一现实主义问题是文艺理论和创作的一个中心问题。在中国,这个问题主要是五四以后才被直接提出,并且逐步加深对它的理解的。......
鲁迅作品中孤独的觉醒者[美]吴茂生著王家平,穆小琳译与俄国文学的关联鲁迅本时期(指本世纪一、二十年代──译注)翻译的全部俄国小说表......
阿尔志跋绥夫是俄国白银时代颇具争议的作家。他的小说《萨宁》既描述了肉欲主义者兽性极度膨胀的悲哀,也呈现了革命主义者理想破灭......
阿尔志跋绥夫是鲁迅早期比较关注的一个俄国作家,鲁迅翻译过他的四部作品,并在多处提到或者评论过阿尔志跋绥夫。鲁迅的早期思想和创......
黑泽明的自传《蛤蟆的油》写道:“哥哥以前常这么说:‘我要在三十岁之前死掉,人一过三十岁就只能变得丑恶。’这话他几乎像口头禅......
本文认为,艺术批评作为一种审美判断,应在美学范围内进行,不应质变为政治评论。艺术批评标准不是机械的检验器和创作的出发点,只是......
一在鲁迅的伟大文化业绩中,对世界文学的介绍与翻译是一个光辉的组成部分。据不完全统计,鲁迅一生翻译的作品和文艺理论约有三百多......
1.彷徨鲁迅的第1部小说集题为《呐喊》(1923),第2部小说集命名为《彷徨》(1926)。《呐喊》里所收作品的内容,大多为描绘鲁迅自己所谓“病态社会的不幸......
无政府主义是一个庞杂的政治思想体系,在19世纪的西方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就其内部分支来看,可约略分为个人无政府主义、共产无政......
【正】阿尔志跋绥夫(1878—1927)是一个俄国作家。在十九世纪末、廿世纪初,革命高涨的年代,一度以自由主义者的立场反映沙皇的黑暗......
阿尔志跋绥夫是俄罗斯白银时代的重要作家,作品于“五四”时期传入中国,并因为鲁迅先生的大力推崇而为人熟知,并在“五四”特殊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