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彷徨》相关论文
对国人的创伤描写,特别是心理和精神创伤的描写,是鲁迅《呐喊》《彷徨》创作中的一个鲜明特点。曾经是医学生的鲁迅,在《呐喊》《彷徨......
长期以来,《彷徨》都被视为《呐喊》的延续,统摄于《呐喊》《彷徨》综合研究和“鲁迅小说”研究的视野之下,而未被视作独立且整体......
鲁迅及其小说在世界各地传播广泛,尤其对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等南洋国家的华文小说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与其小说独特的叙事艺术有......
鲁迅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彷徨》是鲁迅先生写于“五·四”运动后新文化阵营分管时期(1924年—1925年......
《彷徨》是中国著名文学家鲁迅的代表作之一,收录了鲁迅先生于1924年至1925年期间创作的11篇短篇小说。《彷徨》出版之后,诸多学者......
严家炎在《的历史地位》中说道:"中国现代小说在鲁迅手中开始,又在鲁迅手中成熟,这在历史上是一种并不多见的现象。"《呐喊》和......
在上世纪二十年代,茅盾曾经这样评价鲁迅的作品:“在中国新文坛上,鲁迅君常常是创造‘新形式’的先锋;《呐喊》里十多篇小说几乎一篇有......
编者推荐辞:在中学语文教材中,鲁迅先生的作品有好几篇入选。陈建忠先生将《药》《孔乙己》《阿Q正传》《狂人日记》等作品中的“看......
对经典文本的解读历来是大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在小说《祝福》中,鲁迅以讲述祥林嫂的不幸进而审视作为启蒙者的自己的社会价值,表达......
摘 要:要想让学生在课外也能学到语文知识,把语文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教师就应该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设计出开放性、练笔性、延伸......
1924-1927年间,鲁迅的文学创作,呈现出了非常复杂的心境,仅以《呐喊·自序》而言,有学者便统计出“‘悲哀’与‘寂寞’竟出现了15......
鲁迅的人生长途与心理历程,大抵呈现出“呐喊”而“彷徨”——“彷徨”而“呐喊”——“呐喊”波浪般推进之势。后一次“呐喊”总......
阅读能启迪人的智慧,扩大视野,丰富知识。阅读一本好书,认识一个作家。你认识图片中的作家吗?说出他们的名字。 ①他是浙江绍兴人。......
叙事结构的转变与意蕴空间的拓展──《呐喊》《彷徨》的叙事学意义之一陈柏林作为中国小说现代化历程的奠基石《呐喊》《彷徨》的......
读《呐喊》,读《彷徨》,读《故事新编》,我们常常会被一种触人心灵的东西吸引。时而着迷,时而震动,时而激愤,时而净化。难忘《狂人日记》......
关于1981年版《鲁迅全集》的编辑出版背景资料[编者按]去年年底至今年年初,有些全国性大报刊登有关1981年版《鲁迅全集》编辑过程的文章,某些内......
维吾尔族与鲁迅作品●伊明·阿布拉1981年在鲁迅先生诞辰100周年之际和1996年纪念鲁迅逝世60周年的时候,我怀着对这位一代文豪的崇敬之情,曾两度参......
论鲁迅的文言小说———《怀旧》●李泱《怀旧》作于1911年冬,最初发表于1913年4月《小说月报》第4卷第1号,署名周。作为革命的前驱,作为积极探......
鬼气·血气·正气●孙郁看了裘沙夫妇的《鲁迅之世界》画展后,几位朋友,曾开过一个小型座谈会。钱理群先生说:这些作品,充满了血气。这......
《呐喊》和《彷徨》基本主题是封建思想及封建伦理道德吃人,主要表现是封建思想环境吃人,绝大多数属悲剧作品。人的生命无端丧失是......
2014年2月21日 晴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我们不管这句话在今天的意义是否积极,但我们必须......
写作与时代 大凡一提到黄昏,人们首先想到的便是黎明。而往往忽视了在从黄昏到黎明的途中,必然会经历长时间的黑暗。 黄昏不......
<正>《在酒楼上》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彷徨》,现在入选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短篇小说选读》,在鲁迅作品入选课本受到广泛质疑的......
陶元庆的装帧设计开启了中国新文艺书籍装帧设计采用新颖的图案作装饰的先河,在中国装帧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从形式美、......
“整本书阅读”不仅是国家层面对中小学生的一个培养要求,也是需要语文教育工作者努力去完成的教育教学任务,本文将以《整本书阅读......
《彷徨》是鲁迅的代表作之一,已有多位翻译家或学者将其翻译成英文,其中杨宪益和戴乃迭夫妇的英译本影响较大且较为完整,在西方国家很......
摘要:鲁迅常年吃药、饮酒,这对他的个人性格和写作风格有着重要的影响。《呐喊》《彷徨》中,药与酒是重要的意象,蕴含了鲁迅这一时期希......
鲁迅的前二部小说集《呐喊》和《彷徨》都是选取带有强烈心理学色彩的词语为小说集命名,所谓“呐喊”正是表明作者内心有着强烈的情......
本文主要围绕着三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一是《呐喊》、《彷徨》中的家庭成员关系;二是鲁迅的家庭成员关系及对其小说《呐喊》、《彷徨》......
鉴于鲁迅覆盖整个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巨大身影,反思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整体品格,鲁迅便成为无论如何也绕不开的存在。而作为后精神分......
由于《呐喊》《彷徨》与《中国小说史略》在写作时间上的重叠、写作意图上的相通,并且鲁迅作为中国小说史以及现代小说各自开创者的......
鲁迅是中国现代小说的鼻祖,在他的《呐喊》、《彷徨》中所体现出的叙述技巧令人叹为观止。但是,作为开创新形式的先锋,鲁迅遇到的困难......
本文将《故事新编》与鲁迅早期小说《呐喊》《彷徨》进行对比,探究其独特性,尝试在鲁迅一生创作脉络中及在文学史上将其重新定位。 ......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特别是现代小说的奠基者。《呐喊》《彷徨》的批评与研究体现了五四新文学启蒙批判与艺术审美的最高追求。一百......
农民主题曾经阐释了中国现代历史农民题材,自五四时代起,就构成了中国现代文学的两个基本主题之一。它与另一个主题,知识分子主题,......
1924年初,鲁迅开始着笔《彷徨》,《在酒楼上》是《彷徨》的第二篇.与《呐喊》相比,《彷徨》少了些激愤与热情,多了些沉缓颓丧的气......
故乡是每个人生命中都无法割舍掉的地方,故乡情结也便成了人之常情.在《呐喊》与《彷徨》中,鲁迅先生通过“我”在归去来兮的人生......
鲁迅小说研究在广度上或深度上都已取得显著成就,但是其小说中人物出场尚未得到重视.通过对 《呐喊》《彷徨》 人物出场方式的总结......
鲁迅先生的与中,写知识分子题材的小说主要有14篇.在这14篇中,鲁迅真实地描述了当时知识分子中封建体制的捍卫者、抛弃者和反抗者......
《秋夜》写于1924年9月15日,最初发表于1924年12月1日《语丝》第三期,是《野草》的第一篇。时值“五四”新文化运动落潮。革命阵营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