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素园相关论文
《莽原》在翻译上的贡献一方面得益于鲁迅的强力引导,另一方面则与各位译者的个人志趣相关。在鲁迅的影响下,《莽原》确立了“有益于......
现代皖西籍作家韦素园是“五四”后期文学社团未名社的骨干,“未名四杰”之一。在他30年追寻人生意义的生成过程中,逐步塑造了完美人......
“未名四杰”重要成员之一韦素园,“宏才远志,厄于短年”。他以抱病之身“实地劳作”,甘为人梯,生前虽然未有诗文结集出版,但在文艺理论......
韦素园的诗文创作与时代思潮同步,表现了对社会文化现实的怀疑与批判精神,同时也抒写了个人的孤独与忧伤情绪,其真挚、简约、朴实......
在干亢的,尘沙飞扬的北京城里,本来不多雨,这几日,不知为了什么,落了一次,今晚又落起来了--,想是送暮春的。 我的心陡然忆起当日青年争......
鲁迅评价朱自清的散文“漂亮而缜密”。《春》正是漂亮而缜密的典范。朱自清以其漂亮的文笔和缜密的情思,创造了最丰满的春。春的......
鲁迅与韦素园的交往是短暂而又真挚的,而这段交往由于种种原因却被遮蔽于现代文学史料中。二人的交往始于未名社的成立和对进步翻译......
皖籍现代未名社作家韦素园的文学创作大部分完成于1926年底病后,在内容上主要以病患者的独特视角,呈现由于疾病引发的各种心理体验......
韦素园一生极其短暂,却为20世纪早期的文学翻译做出了杰出的贡献。韦素园和他主持的“未名社”在鲁迅的支持和指导下,译介了大量苏......
鲁迅所藏托洛茨基(1879-1940)的《文学与革命》日文译本,茂森唯士译,改造社出版,1925年(日本大正十四年)7月15日印刷,7月20日发行......
伏牛山的儿子巍巍然然、莽莽苍苍的伏牛山,盘亘在祖国中州的河南省的西部和南部。它西接秦岭,东连霍山,是我国著名的北岭山脉的主......
《故事新编》是鲁迅集腋成裘之作,创作时间持续13年之久。但鲁迅在与友人的书信中对其评价不高,说“《不周山》的后半是很草率的,......
《春雨》这题目颇具诗意。试想,暮春时节,干旱少雨,尘沙飞扬的北京,突然落了一场春雨,它不仅净化了空气,润泽了干涸的大地,使万物......
1925年秋,鲁迅先生在北京创办了进步文学社团“未名社”。这个进步文学团体的问世,犹如一颗耀眼的流星,划过旧中国文学界的沉沉夜......
<正>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记念”与“纪念”是同一个词,只是写法不同而已,譬如《汉语词典(简本)》(商务印书馆,1962年)和《现......
【正】进入鲁迅杂文的天地,读者会情不自禁地惊叹那一个个妙语连珠的比喻,如朵朵含露欲滴、色彩斑斓的鲜花灿烂地盛开在眼前,令人......
【正】 《鲁迅、许广平所藏书信选》一书的广告,我是早就见过了;近日有幸拜读了这书,感到它确实是部好书,应当介绍给关心鲁迅著作......
第一部鲁迅研究资料集是1926年7月未名社印行的《关于鲁迅及其著作》,该书正文122页,定价四角。这部资料集是在很短的时间里赶出来......
期刊
<正>去年底,黄乔生先生主编出版了《台静农全集》,共11卷13册,近200万字,是国内首次以全集形式出版台静农作品,涵盖台静农的文学创......
<正>今年4月24日,是鲁迅主编的《莽原》创刊88周年纪念日。《莽原》是鲁迅以莽原社名义对外编发稿件的一个文学刊物。莽原社是由鲁......
<正>我们都知道:鲁迅喜欢亲近青年。这里要讨论的是:鲁迅喜欢亲近的是什么样的青年?我们首先想起鲁迅笔下的青年——他的学生刘和......
<正>广东高考在2009年和2012年都选考了散文阅读。作为能够综合考量与评价考生阅读能力的权重文体,散文仍是2013届高考文学类阅读......
1925年8月30日晚,鲁迅在北京阜成门西三条寓所接待了五位安徽籍青年,他们是李霁野、韦素园、韦丛芜、台静农、赵赤坪。李霁野当年2......
作为未名社的重要成员,李霁野在翻译之外,还有为数可观的散文创作,但长期以来未能进入学术研究者的视野.本文藉2004年百花文艺出版......
<正>一九一八年,鲁迅重新执笔为文投人新文化运动之后,他的书籍出版情况大有改观。全国最大的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单是一九二二年至......
<正> 其次,再就《未名丛刊》的书目广告进行考辨。《未名丛刊》即鲁迅在《<未名丛刊>与<乌合丛书>广告》的引言中所说的:“所谓《......
<正>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极少有作家的命运像高长虹一般,从叱咤风云、轰轰烈烈到销声匿迹、不知所踪,乃至改革开放之后很长一段时......
<正>李霁野与台静农,是一对十分稀罕的、友谊几乎跨越整个20世纪的老朋友。这一是他们两人均高龄至耄耋,再是说他们交谊之早,用李......
<正> 未名丛刊和未名新集几个青年,有感于译稿出版之难,在鲁迅家里议论,打算筹款自印。鲁迅热情支持他们:不但在经济上支持,而且愿......
在鲁迅的巨大精神遗产中,现今保存下来的一千五百余封书简是一座蕴藏丰富的宝库,其意义和价值不低于他的文学创作和学术著作。它不......
鲁迅先生的悼文跳出了“回忆性文章”的窠臼,以平和、妥帖的笔调讲述他与逝者间的难忘细节,见微知著,滴滴见血,展现出一个我们所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