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丝》相关论文
1996年梅志在《胡风传》中谈到胡风1927年3月离开家乡蕲春县到省会武汉省立第二女子中学任教的经历,称:“当时武汉的革命群众热情十......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的《鲁迅全集》第三卷《而已集.略谈香港》的注〔15〕原文如下:陈大悲(1887—1944)浙江杭县(今余杭)人,剧......
在鲁迅小说《祝福》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会对鲁四老爷说的“可恶!然而……”很感兴趣,并且印象深刻,甚至课下还会用这句话互相开玩笑......
《雪》写于1925年1月18日,刊于1月26日《语丝》周刊第11期。《鲁迅日记》记载,1924年12月30日,北京连续下了两天的大雪:“雨雪。…......
文学文体的演变犹如社会历史进程之变迁,虽有转型与激荡,但总体来看,既不可能断崖式崩塌,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基本呈现互为关联......
从鲁迅的杂感《太平歌诀》出发,本文通过史料的梳理和分析对1928年南京拾魂恐慌进行重新解读,这种解读分别依次呈现为社会事件、政......
钱玄同是著名的国学大师、语言学教授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闯将。其子钱三强则是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享有“中国原子能之父”......
这是小峰出给我的一个题目。 这题目并不出得过分。半农去世,我是应该哀悼的,因为他也是我的老朋友。但是,这是十来年前的话了,现在......
20世纪20年代,鲁迅受邀在北京大学当文学方面的讲师。他有个学生叫李小峰,不但学习刻苦,人也很机灵,深得鲁迅喜欢。当时,鲁迅和几个朋友......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和八十年代,上海文艺出版社、人民出版社、扬州广陵书局、上海书店等曾影印过一批民国文学期刊,如《现代》、《新月......
如果说,莎士比亚是独步文坛、一枝独秀,鲁迅则是领袖群伦、作育群英。“凡有可造之材,不忍其埋没”。“先生爱一切人,爱一切有专长......
硕果仅存的《语丝》作者 时间最是无情物。七八十年前在“五四”新文坛风行一时的《语丝》杂志,早已进入了历史的档案,当年活......
2002年初,与友人合著《字字珍藏》一书时,为了丰富是书的内容,承蒙江绍原先生的女儿江小惠提供了鲁迅先生写给江绍原先生的一封带有实......
珍道尔老师要离开学校去经商了,他向所有不愿让他离去的孩子们许下一个愿望。 同学们各自写下自己的愿望。11岁的埃文也郑重地写......
(一)茅盾见到丁聪之前想像这位画家一定有一头长而且乱的头发,苍白脸,大领结。到了1941年在香港见到丁先生,竟觉他得像运动员,短小......
鲁迅这位世纪文豪格外提携和爱护青年人,其中有一位被称为“翼城才女”的“女子”与鲁迅保持了长达七年的友谊,直到1930年这位“翼城......
高长虹原名高仰愈,又名高春海,山西盂縣人。曾留学日本,后又赴欧洲,在德、法等国漂泊,前后8年。长虹是他的笔名,本名反而鲜为人知。他是......
1924—1926年间,正是五四与国民大革命两个时代之间的过渡期,在外部环境遽变的刺激之下,五四启蒙阵营内部发生了一波又一波的分化......
中国何时开始翻译俄苏诗歌?中国出版的第一本俄国诗文集是什么?在《俄苏诗歌在中国的译介和发展》一文中,毛志文先生指出:“据考证,在中......
在香港出版界,有位令人敬重的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名誉博士石景宜先生。他在大半生的不凡经历中,开拓了辉煌书业,体现了博大胸襟,抒......
本文主要讨论了1913至1934年间的刘半农在中国现代文学发展过程中的意义和价值。这一时期,刘半农以独具个性的文学创作和多方面的......
《语丝》是现代文学史上最早以发表散文为主的文学刊物,是鲁迅、周作人主办的。《语丝》在1924年11月创刊,1930年3月在上海停刊,共有......
本文通过分析林语堂《插论的文体——稳健,骂人,及费厄泼赖》的写作背景及原因,并对文章进行具体阐释,根据作者所提倡的“费厄泼赖”及......
《语丝》是现代文学史上最早以发表散文为主的文学刊物,以鲁迅、周作人为主将。本文主要研究《语丝》的广告,进而透视鲁迅、周作人广......
《野草》浓郁的诗情和深邃的哲思引起了学术界阐释的强烈兴趣,然而由于其文本的朦胧、晦涩及阐释者方法的限制,目前对《野草》的阐......
《语丝》是20世纪初期由鲁迅、周作人、林语堂等16位著名文人主办的综合性文学期刊。“语丝文体”的风格是:排旧促新,纵情而谈,古今并......
十多岁的青春少年,我们自认为不再是小孩子了,即使在父母眼中永远都长不大。我们开始有自己的想法,我们慢慢渴望独立,然而父母总是......
《语丝》作为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极有影响力的文艺期刊,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通过北京时期《语丝》的通信栏目来考察思想学......
<语丝>的诞生,是现代杂文发展的一块里程碑.五四运动的退潮导致了杂文作家的明显减少,许多作家很少或不写杂文.<语丝>的创刊,情形......
《语丝》批评本体的建构主要是由启蒙意识下的文明批评和理性关注下的社会批评这两个方面形成的。经过语丝同仁的共同努力,批评成为......
鲁迅的《复仇》共两篇,写于1924年12月20日,又一同发表在1924年12月29日《语丝》周刊第7期上。这两篇作品,属于同一母题的两个故事......
《语丝》周刊在中国现代文学发展中有着重要地位,在当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其成就的取得离不开良好的出版策略,包括......
近日笔者整理<语丝>与<现代评论>两种期刊,顺便翻阅了一些与之有关的书籍和资料,没想到竟然遇到如此多的问题,小到刊物的创终刊时......
鲁迅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在中国早期白话杂志的发展史上留上了影响深远的个人痕迹,他亲自参与了诸多杂志的编辑工作,也形成了鲜明......
<正>鲁迅的散文诗《求乞者》作于一九二四年九月,最初发表于同年十二月出刊的《语丝》周刊第四期。 《求乞者》是一篇释愤抒情文。......
鲁迅先生不以编辑名家,而以作家立世.但他对编辑工作情有独钟,在他不算太长的生命历程中,曾编辑过至少18种报刊杂志,因此可以说,他......
曾为五四新文化运动骁将的周作人,自20世纪30年代始,逐渐减弱其弄潮的势头,终于由激进而平庸,由平庸而保守,由保守而走向了反动.在......
《语丝》的暴得大名得益于它的独立批判意识,这在它与《现代评论》的论战中得到了充分彰显。在与《现代评论》的论战过程中,《语丝......
周作人注重思想启蒙,试图通过文艺的"新生"来重建"国民精神";参与编辑文学刊物,针对中国国情积极倡导现代知识分子言说方式的多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