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石相关论文
剖析柔石的乡土文学经典之作《为奴隶的母亲》中的两个悲剧女性形象“春宝娘”和“秀才妻”,并从旧中国农业社会经济的局限性、男......
遇见柔石前,冯铿不喜修饰,眼光犀利,行动利落,一手文字如刀似剑,直指她深恶痛绝的不平世界。她从不把自己当女人,而是当成一个在刀尖上行......
论中国书画,离不开三个字:精、气、神。中医问病,讲究气血两字。人在江湖,也强调一个气字,但有人往往有意无意露出霸气、神气、阔气、娇......
摘 要:柔石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开始接受人道主义思想的。“五四”时期的人道主义思想是资产阶级的以个人本位主义为中心的......
文章是语言的艺术。鲁迅先生的作品更是如此。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语言是存在的家园。”因此,通过研读语言文字......
《语文教学与研究》一九八二年十一、十二月合刊上登了张文斌同志《教学札记》一篇,颇有创见,使我有披览恨晚之感。他在文中指出......
一何士光无疑是贵州省或云贵高原最富功力和脑力的作家之一。上世纪80年代初以来,我格外偏爱他的小说,我们曾经循着作家的感觉和他......
为了忘却,我怎能忘却呵—那囚禁自由和真理的牢笼,那邓恶射向正义的枪声;那“吟罢低眉无写处”的浓黑的恶哀,那刀丛剑树下觅下的诗......
叶紫(原名余鹤林)在1930年代文坛堪称一颗闪亮的新星,然而叶紫英年早逝,文学生涯仅有七、八年时间,苦心酝酿的长篇小说也未及完成......
柔石早期深谙尼采学说,并将其内化于自己的文学创作之中,但由于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偏差,柔石在《二月》中表现的个体生命诉求一直......
我坐在街边,坐在秋日暖暖的斜阳下。左边是丁玲的铜像。她也坐着,和我一样坐在街边的长椅上,左手拿着一本书,右手夹着笔,是在看书,亦或是......
柔石故居坐落在依山傍海的宁海县城关西门,是一幢在江南一带常见的旧式木结构三合院,房子坐北朝南,建筑面积325平方米,是左联五烈士之......
在全球化、媒介化、网络化语境下,地方戏曲的传播场域,已从传统剧场延展至现代大众传媒场域,这也是地方戏曲适应社会文化变迁,多元......
1930年3月成立于上海的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中国革命文化运动上起了伟大的先锋作用,在人民的革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在1927年......
现代作家柔石,一生如流星般短暂,身后虽享有着巨大的政治声名却也留给我们似清晰又模糊的背影。进入柔石构筑的文学世界,他以独到......
《为奴隶的母亲》是柔石生前最后一部短篇小说,其摆脱了作者常选取的青年知识分子题材与“革命+恋爱”模式,书写了农村妇女遭受封......
考证,就是以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求得事物的真相。它属于历史研究的基本功。遇到一个有待考证的题目,应该怎样着手进行,才能得出正确......
稿酬是文人们养家糊口的一个重要来源,其标准的高低直接决定着笔杆子们的生活质量。民国在我国历史上是一段乱世,但谁曾想到,这却是文......
中学语文教育应该顺应时代潮流,肩负起培养创新人才的崇高使命,注重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的培养,做到以人为本,培养学生创......
胡也频(1903—1931),福建福州人,“左联五烈士”之一、早期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作家。他幼年入私塾读书,因家庭生活困难,曾两度辍学。15岁时......
王铁仙先生的散文集《平静》即将出版,铁仙先生希望我为他的新书写一篇序,心里既高兴,也有点惶恐。 王铁仙先生是我的老师,在华东师......
一、基础知识1.编者情况萧三(1896—1983),现代著名诗人、翻译家,原名子暲,湖南湘乡人。1949年后历任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主任,全国......
浙江新昌中学,是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学校以“不比阔气比志气,不比聪明比勤奋,不比基础比进步”为校训,形成了创造发明、德育、学科竞......
我有幸从少年时期就接触上鲁迅著作,是受了表哥刘光(刘光甫)的影响。他是我大舅的三儿子,比我大5岁。1946年我和弟弟去成都考初中,他......
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针对学生语言贫乏、干瘪、混乱、肤浅等现象,作为教师,不能仅用“语言不够生动,表达不够准确,思想不够深刻”......
1、“我和柔石最初的相见,不知道是何时,在那里。他仿佛说过,曾在北京听过我的讲义,那么,当在八九年之前了”。柔石于1923年6月毕......
1926年(民国十五年) 46岁1月1日,夜往北大第三院观于是剧社演出的话剧《不忠实的爱情》。1月24日,作杂文《学界的三魂》,淋漓尽致......
数年前,赫赫有名的北京大学宣布限制校外人员随便进校参观,不久,又开始限制非北大学生在北大教室内旁听。至此,一贯以开放著称的北京大......
《为奴隶的母亲》被看作是中国现代小说史上一部成功反映了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悲剧命运的作品.作品取材于浙东农村的“典妻”习俗,......
本文旨在弄清中国三十年代左翼小说创作的特点及其蕴含的价值观。 中国左翼小说的发展历史悠长,但本文只截取狭义的左翼小说,即中......
柔石是左联五烈士之一,他的革命精神感染着大众读者,作为一个革命作家,他的创作更是得到读者的关注与认可。柔石是一个英年早逝的......
通观柔石名作短篇小说《为奴隶的母亲》,作品正如柔石的笔名一样,刚柔并济,以人性与道德批判为文章的显性重点,而将革命与反抗意识......
本文主要探讨五四以后,大革命到来之前,青年知识分子对中国社会出路的探索.《二月》中的萧涧秋是革命青年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他们......
北大旁听传统,由来已久.毛泽东、瞿秋白、冯雪峰、沈从文、申寿生、杨沫、柔石、李苦禅、金克木等一大批名人,都曾在北大旁听过.岁......
随着五四启蒙思想的兴起和人的意识的觉醒,深受人道主义影响的柔石,通过文学创作揭露乡土文化中母亲所遭受的苦难和悲惨的人生,控......
《二月》作于1929年,反映了五四运动后知识分子的彷徨和探索,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时隔34年,新中国成立并在探索中发展,由原著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