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州相关论文
1938年10月广州沦陷后,中共广东省委机关从广州迁至韶关,先在市区西河的八路军驻韶关办事处(现市中医院旁边)驻扎一段时间,随后落......
我昔在田间,寒庖有珍烹。 常支折脚鼎,自煮花蔓菁。 中年失此味,想像如隔生。 谁知南岳老,解作东坡羹。 中有芦菔根,尚含晓......
3.7 拜将台rn赣州城南古城墙上尚存一处拜将台遗址,为后梁防御史卢光稠扩大城址南部之唯一遗址。现存遗址长40 m,宽35 m,高9 m,北宋......
陈璘(1543-1607年),字朝爵,号龙崖,广东韶州翁源县龙田铺(现广东省韶关市翁源县周陂龙田村)人,是明朝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英......
陈奇涵:从黄埔教官到解放军军事大法官 陈奇涵在47位荣获3枚一级勋章的上将中,论年龄是最大的一位,论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时间则排在......
六祖慧能到韶州要做的最重要的大事,就是弘扬禅法。韶州刺史韦璩率领僚属进山邀请慧能到城内大梵寺开缘说法,使慧能的弘法事业有了......
宋代韶州永通监的设置得益于当地的资源优势和国家的支持,皇祐元年(1049)设置之后,在北宋中后期一直领跑全国铸钱业,是当时规模最......
<正> 韶州岑水场是宋代首屈一指的铜采基地,在两宋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故宋人有“产铜之地,莫盛于东南”,东南“铜课最盛......
永通监是北宋时期最具规模的铸币工场,关于永通监建置的第一手翔实记录系北宋名臣曲江人余靖撰写.据此订正了<宋史>、<长编>、<续......
韶州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的历史文化名城,是马坝人的故乡,石峡文化的遗址地;有禅宗祖庭南华寺,梅关古道珠玑巷;"风采楼"......
在自建《六祖坛经》语料库的基础上,通过语料库检索工具WordSmith5.0对《六祖坛经》文本内容的检索,考察六祖慧能大师在韶州的弘法......
北宋时期的韶州,社会相对稳定,禅林发展兴旺,僧多、寺多、信佛者众。在历史发展的天时、地利、人和等条件下,各寺院的住持弘扬农禅......
研究了利玛窦在韶州居住期间所进行的天主教文化和数学文化传播的主要工作及对以后的“学术传教”策略的影响,论证了韶州在利玛窦传......
研究了利玛窦在韶州居住期间所进行的天主教文化和数学文化传播的主要工作及对以后的“学术传教”策略的影响,论证了韶州在利玛窦......
清乾隆四十年,南韶兵备道李璜在一次闲游丹霞山别传寺时,在寺内方丈室偶然发现90多年前别传寺开山祖师澹归和尚所著的《偏行堂集》手......
利玛窦传教团在明末从肇庆来到韶州传教,由于不同宗教信仰的矛盾和明朝地方政府的腐败等原因,导致了韶州人民的反洋教斗争。这一系......
澳门自从被明朝政府允许葡萄牙人租地居住、传教以后,西方基督教势力也纷纷涌入。圣保禄教堂通过努力允许在肇庆设堂传教。但耶稣......
晚清官员、诗人方濬颐与韶州颇有缘分。他不仅多次行经韶州,而且出任过南韶连兵备道,宦寓韶州长达四年。同时还留下有关韶州的诗文......
无尽藏,为唐代比丘尼。韶州(广东)曹侯村人。六祖惠能欲参谒五祖弘忍而途经韶州,听师诵经。师执经卷问字,六祖则谓诸佛妙理非关文字。......
六祖慧能与韶州夙昔有缘,得法黄梅,广州剃度后又回到韶州,并在城内大梵寺开缘说法,由弟子法海集记,成为禅宗的传法依约和传宗法宝,......
韶州是利玛窦在中国内地传教的第二站。利玛窦在韶州传教6年,并建立了耶稣会传教团据点,为天主教向南昌、南京、北京发展,在思想上......
韶州地处交通要道,是明末耶稣会士的第二据点。从1589年利玛窦离开肇庆到韶州开辟新据点,到1617年被迫撤离韶州最后的南雄县,其间历时......
康熙初年,李复修在知韶州府、广州府事任上二度为澹归今释《徧行堂集》(《前集》《续集》)作序;《徧行堂(续)集》收录的诗文书札反......
利玛窦传教团在明末从肇庆来到韶州传教,由于不同宗教信仰的矛盾和明朝地方政府的腐败等原因,导致了韶州人民的反洋教斗争。这一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