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会士相关论文
明末的江南地区是耶稣会传教士"适应策略"的实验场。从万历二十七年(1599)利玛窦在南京成功建立传教点,到崇祯十七年(1644)明朝灭亡......
耶稣会士在17和18世纪西方科学技术向中国的传播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他们对水利技术的影响却未得到足够的关注。例如,传教士熊......
《中国哲学家孔夫子》(Confucius Sinarum Philosophus)于1687年问世,是由四位耶稣会士编纂的一部主要关于中国儒家文化的著述。该书......
学位
明清之际的两百余年时间里,中国历史来到了第二次翻译的高潮,同时也是第一次科学翻译的高潮.以文化适应为原则指导下的西洋耶稣会......
本文主要研究和探讨了明末时期意大利传教士来中国学习汉语的方法与其影响。耶稣会士们刚到中国时,最先使用的学习模式是先文后语......
学位
进士相当于博士 耶稣会士意大利人利玛窦神甫曾说,标志着与西方一大差别而值得注意的一个重大事实是,他们全国都是由知识阶层......
已经有两百多年历史的拉雪兹公墓位于巴黎东部,占地44公顷,正式名称是“东部公墓”。这里曾是“太阳王”路易十四(1643年一1715年在......
<正>清代以降,经历了康熙初年反教运动的波折之后,在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1623-1688)的呼吁之下,法国耶稣会开始分批派遣耶稣会士来......
明末清初这一时期在中西交往史上有着非常特殊的意义,虽然历史上中西之间文化交流一直连绵不绝,但真正第一次形成碰撞,还是发生在......
一六二○年,比利时耶稣会士金尼阁从欧洲携七千部西书来华,是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件大事。关于此中原委,方豪先生历时三十余年,数易其......
编者按:“《资治通鉴》讲座”栏目因故暂停一期,下月恢复连载 《鲁滨逊漂流记》是18世纪英国著名作家笛福(Daniel Defoe)的一部长篇......
通常的望远镜发明史是这样写的:一个荷兰眼镜商人利普荷偶然发现用两块镜片可以看清远处的景物,受此启发,他制造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架望......
明末清初的17世纪是中国和欧洲开始直接的文化接触和互动的时期。在中西文化和人员交流上,欧洲耶稣会士扮演了一个关键性的角色,16......
朱熹理学作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统治阶级的正统思想,不仅对我国后期封建社会及至近现代社会的哲学、政治、法律、道德以及文化、经......
莱布尼茨是17世纪中叶至18世纪20年代的一个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伟大人物。莱布尼茨所生活的年代正是欧洲“中......
康熙中后期由于个人健康的原因,皇帝不断招请西洋传教士医生入京效力。这些传教士医生在宫廷中的医疗服务,对清政府采取宽松的天主......
本文所研究的梵蒂冈教廷图书馆所藏手稿(Borg.Cin.316[7]),是目前所知第一篇用中文写成的描写多罗来华的文章,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明中叶后,西洋钟表作为礼品和商品开始进入中国,最初传入地为澳门,后逐渐被中国人普遍接受。在天主教传华的历史进程中,西洋钟表扮......
“这样的事并非不常发生:大规模的远征和轰轰烈烈的壮举,年深日久趋于成熟,但其创始时的情况,对于很久以后的人们,却完全是一本未......
跛子与皇帝 1601年的一天,利玛窦和他的同伴被召进了紫禁城,因为他们献给万历皇帝的大自鸣钟走不了。于是他们在紫禁城中的......
常言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许多事物要想名气大噪也得和名人扯上关系,在美食美酒方面尤其如此。西洋葡萄酒自明末清初来到中国后......
中国近代的中西文化冲突是人们共所瞩目的一个大课题,而对这一课题的深入探析,不能不上溯到晚明与清代的思想界,因为,诸多近代中西......
“任土作贡,自古有之”。中国封建社会里,封建国家实则为皇帝与皇室之家天下,全国饯物赋税所入,除维持封建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外(......
受宗教改革的冲击,天主教会也顺时求变,特兰托宗教会议经过旷日持久的争吵权衡,终于确立了一系列顺变的决议,修会的复兴正是此决议推波......
本文旨在利用明末清初耶稣会士关于中国的札记中所提供的文献资料,通过与中国官修史书和地方志的考辨,重点梳理书中有关北京皇城的......
最近偶然看到了有这么一套光盘,题为《清宫密档》,介绍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的清宫档案。虽然也只是普及层面上的介绍,但凭借实物和......
利玛窦通过穿儒服、学汉语、守礼节来表示对中国文化的尊重,并把他在罗马学到的神学、哲学、数学以及绘图等知识传授给明朝士大夫们......
十八世纪,中外历史“已渐次打成一片”——塞尔维亚朋友左兰娜(Zorana Bakovic)读到我的《乾隆十三年》后对我说,读者(包括她的众多读者......
利玛窦(1552-1610,Matteo Ricci),字西泰,意大利人,来华耶稣会士,晚明轰动一时的公众人物。是时,利玛窦以渊博的“西学”享誉士大夫中间,......
明代中后期,“西学东渐”和“中学西传”是中外关系史上的两件大事。大批耶稣会士、商人和使者来到中国,把西方早期近代化的科技文化......
中国人喜欢收礼和送礼 利玛窦和他的同事们很快发现,给中国人送礼可以得到对方的好感,给官员送礼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回报,这些回报......
利玛窦是1582年8月7日到澳门,并于1583年9月赴肇庆。他在中国度过了他的后半生。在长达20多年的中国传教生涯中,他写了不少著作,也......
十七世纪中叶到十八世纪末叶这段时间在欧洲历史的研究中通常被称为“启蒙时代”。它最为明显地体现出蒙昧教权的衰落与理性精神之......
<正>在形象学(Imagology)研究中,不管是“西方的中国观”,还是“英、法、德文学与思想史中的民族形象”之类的命题,不管是“波兰人......
期刊
在耶稣会士的作品里,中国女性很少存在;在商人的叙述里,则完全缺失。到十九世纪,虽然许多西方旅游者涌向中国,中国女性仍然很少被......
对于古代文献及历史的兴趣很自然地使贝尔坦(Henri Bertin)关注起古老的文明,而好奇心使他把目光尤其投向了远东——特别是中国。......
三百多年前的明朝天启年间,从莱茵河畔来了一位高鼻凹眼,长长胡须的传教士。他历经了明清鼎革之际的风风雨雨,及至清朝,又以朝廷......
康德一生没有离开柯尼斯堡,但他不是书斋里的纯粹思辨哲学家。康德和同时代的启蒙学者一样关怀时代,放眼世界。由耶稣会士引入的中......
书名:《西方将主宰多久》 作者:伊恩·莫里斯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伊恩·莫里斯:全球著名历史学家,斯坦福大学历史学和古典文......
本文以时代为序,将历年来有关徐日昇、德里格与清初西乐东渐的西文论著分为三个时期,即早期(1687年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20世纪8......
在明清之际,西学东输主要依靠的是传教士,尤其是天文学、地理学等西方占领先地位的学科,其知识主线都是由传教士为主体绘制的,文学......
中国儒家文化不仅影响了中国近2000年的历史,而且于17—18世纪还传往欧洲,尤其是传到了当时欧洲的文化中心法国。其媒介一方面是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