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山断裂相关论文
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发生了7.0级地震.该地震是自2008年汶川8.0级地震以来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上的最强地震,截至5月5日,四川省数......
如何给出能够反映近场大震特点的坝址的最大可信地震是在我国西部修建高坝时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以我国西部重大水电工程沙牌拱坝......
GPS作为重要的技术手段,在地壳运动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以青藏高原东缘的鲜水河、龙门山两条重要活动断裂为例,根据GPS监测获得的......
摘要:利用1999~2012年4期GPS速度场数据,对龙门山断裂天全—映秀段及安县—广元段的GPS剖面变形与应变积累作了探讨。在剖面应变积累......
与河流阶地相关的地震地貌包括地震阶地和阶地断错两方面。地震阶地是古地震事件的直接反映;阶地断错则是多次古地震事件的累积效应......
汶川8.0级地震发生在青藏活动地块区的东部边界带,是继2001年昆仑山口西大地震之后青藏块区的又一次巨大地震。根据龙门山推覆逆冲......
利用双差定位法,对紫坪铺水库台网8个地震台站记录到的2004年8月16日至2008年5月10日的1569个小震进行重新定位。结果显示,重新定......
主要研究川西地区地质构造变形、应变分配以及深部动力过程,介绍了川西地质构造概况,对鲜水河断裂带、龙门山断裂、南北向活动断裂......
08.5.12四川汶川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灾情最重震域最广的一次地震。高烈度区面积比同级地震要广阔得多,究其原因除山高谷深、......
基于卫星遥感图像解译、地形起伏度分析和地面调查资料,论述了青藏高原东缘构造地貌格局、新构造演化阶段和活动断裂特征,提出青藏......
具有强震孕育能力的龙门山前山断裂南段附近地区的强震事件仅有以史料记载的1327年天全地震和仪器记载的1970年大邑6.2级、2013年......
汶川发生8.0级地震后,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和第二监测中心分别施测了平武-北川-绵竹(201.8km)和桂溪-江油(35.6km)两条一等水准测线。对......
基于四川防震减灾信息网以及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中国地震信息网、国家地震科学数据共享中心提供的汶川8.0级地震目录资料,对2008年......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一个让中国人乃至世界刻骨铭心的时刻。由于印度板块长期对欧亚板块的碰撞和挤压,龙门山-鲜水河-安宁河断......
地震危险性分析是地震动估计的一种重要方法,其准确性对抗震设计至关重要,因此,该方法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实际工程问题.我国东、西部......
汶川地震的规模和龙门山断裂在地震中的破裂长度,与地震前的认识存在很大差别;核设施的地质地震工作要求与大型水利水电工程有很多相......
用GPS实测结果对由ALOSPALSAR数据获取的汶川Mw7.9地震InSAR同震形变场结果进行校检和误差分析,结果表明InSARLOS观测值含有断裂两侧......
2008年5月12日汶川MS8.0地震造成了巨大的同震形变,地表破裂带分布广泛。为了研究汶川地震震后形变的分布特征,收集了震后2008年5......
地震灾害以其突发性和不可准确预测性给人类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2008年的汶川地震对中国人民造成巨大生命和财产损失。20世纪地......
青藏高原东缘的川西地区是中国大陆南北地震带的中段,构造变形复杂,断裂活动强烈,控制着一系列历史强震的发生,2008年5月12日汶川8......
从大量的地震参数分析可知,在由同一主震引发的所有的余震发生的位置都不同。在发生地震之前,地震的震中位置都是一些相互独立、互......
以汶川地震为例,统计分析2008年5月12日—2009年9月30日5级以上强余震与引潮力的关系,发现平行断层方向的线应变引潮力峰(谷)值时......
研究了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前龙门山断裂带及其附近地区的地震活动.利用区域地震台网和流动测震台的数字地震波资料,测定了......
芦山地震是龙门山断裂带南段的一次破裂,其性质为角度较低的逆断层,破裂未通到地表,没有形成连续而规模显著的地震断层,但存在断续......
青藏高原东缘新构造运动复杂而强烈,地震与地质灾害多发,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工作意义重大。基于地质力学和大陆动力学相互补充的区......
汶川MS8.0地震的地表破裂出现在中央和前山2条断裂上,分别形成了235km和72km长的地震地表破裂带,而且地表破裂表现出复杂的几何学......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内发生MS8.0地震。此次地震沿龙门山中央断裂产生1条长达200km的同震地表破裂带。文中选择位于地震地......
茂县-汶川一带不同时期、不同性质、不同规模的断裂比较发育,且多具有韧性或脆-韧性断层的特点,主构造断裂呈北东-南西向波状弯曲......
利用汶川8.0级地震周边区域水准、跨断裂水准资料,分析了汶川Ms8.0地震前后的地壳垂直形变。结果表明:震前,区域垂直形变表现出某种阶段......
利用紫坪铺水库数字地震台网和成都区域数字台网中的油榨坪台2004年8月到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前的地震波形资料,采用遗传算法......
利用模拟数据和实测GPS速度场,分析了断层倾角、权值f、数据空间分布等对Defnode负位错反演程序的影响。模拟数据反演结果表明,在低......
期刊
利用几何分形学的方法,测算了北川县及邻区区域内龙门山断裂的总体分形维和各分带的分形维,再分别对研究区灾害点分布进行总体分形......
因缺少详细的地质调查,关于龙日坝断裂带南段是否具有强烈的晚第四纪活动及其在青藏高原东缘应变分配中承担的作用目前尚不清楚。......
利用跨龙门山断裂的流动短水准观测资料分析了汶川地震前后各测点的变化特征。分析认为:1)汶川地震前(2006年)跨断层短水准观测到......
继2008年汶川MS8.0地震之后,2013年4月20日又发生了芦山MS7.0地震,两次地震的发震构造同属龙门山断裂带.根据最新的重力和地形资料......
利用四川数字地震台网和流动地震台站在芦山MS7.0地震震后(2013年4月20日—6月23日)记录到的2 026次区域地震事件的28 188条P波到......
在地壳内部存在大量的地震断裂带,地震的发生是断裂带上应力不断积累的结果,而地震发生的地点和时间取决于断裂带之间的应力传递。......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境内发生8.0级特大地震.这次逆冲型地震发生在大陆内部的高角度逆冲断裂之上,与有历史记载以来所发生的......
2008年5月12日,四川龙门山断裂发生Mw7.9强烈地震,导致重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据预测,汶川地震余震将持续至少1年,并且不排除发......
2013年4月20日上午8:02分,四川芦山县及周边地区发生了7.0级强震,引发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根据中......
利用2011~2013年南北地震带104个地磁测点3期流动地磁矢量测量的可靠资料,获得了2期该区域岩石圈磁场的动态变化。分析了2013年4月......
青藏高原东缘的大渡河中游泸定—石棉段呈深切河谷地貌,发育岩崩、滑坡、古地震堰塞湖、冲洪积扇等不同类型的堆积物、沉积物。基于......
为了解2008年汶川地震破裂分段特征及滑移,采用弹性位错模型和模拟退火算法,数值模拟汶川震区密集的GPS同震形变。结果表明,GPS同震形......
青藏高原东缘的地壳结构是两种主流青藏高原隆升模式争辩的焦点之一.中下地壳流曾经被认为是高原东缘隆升的主要构造驱动力,但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