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政治哲学思想研究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stacy_s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淮南子》,一部综合性巨著,高诱在《淮南子·叙目》中说:“学者不论淮南,则不知大道之深也。”1931年,胡适著《淮南王书》是最早研究《淮南子》思想的专著,并称赞:“道家集古代思想的大成,而《淮南子》又集道家的大成。”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后,众学者对《淮南子》的研究以专题为主,研究范围涵盖《淮南子》思想的多个方面,成绩斐然。直至今日,这部鸿篇巨著仍有很多优秀思想有待挖掘,值得继续研究。《淮南子》作为新道家著作,是在由分裂走向统一的社会条件下和士人阶层的活跃而导致诸子思想相互吸收融合的历史文化条件下形成的,在汉初黄老的学术氛围下通过对先秦老庄道家的传承再配合借鉴吸收其它各家优秀思想而成的思想体系具有独特的学术个性。《淮南子》以道作为基础将自然、人、社会视为一体,在其宇宙论、人性论的基础上不断的摸索宇宙、万物、人、社会、政治之间的和谐之道。《要略》总结此书的主要内容是“帝王之术”,主要目的是“备帝王之道”。可以说政治哲学是此书的主要思想内容之一。本文以《淮南子》全书为视角,对其政治哲学进行深度系统地梳理,用哲学的角度考察其政治思想特点,不仅对其政治规范、政治权利、政治规律、政治行为给予阐释,还要挖掘其政治规范以何定、政治权利从何出、政治规律何以循、政治行为何依据等问题的答案。本文对《淮南子》政治哲学思想的研究主要从精神支柱、实践原则、统治格局、理论基石和践行保障五个部分进行:第一章,《淮南子》政治哲学的精神支柱--道论。研究其政治哲学不得不先论道。《淮南子》的道论不同于先秦老庄以及黄老之道,尤其在道的致用方面的发挥颇具新意。本章按照先“究天地之理”再“接人间之事”的结构顺序,从本体的道论出发,以“天人同构”来连接形而上的道与形而下的人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其人性论,最后将道落实到治的层面。其治离不开道,其道也为治,道是治的前提,治的道的结果。如此以来,以道为本、以“为务治”为中心而展开的一切治国理民的具体行为就变得合理且具有权威性。第二章,《淮南子》政治哲学的实践原则--“无为”论。“无为”是道的要求与表现,既是修身之道,又是治国之道;既是国家为治的最高理想,又是国家为治的基本准则。《淮南子》用“因”作为实践“无为”的办法,主张“因而无为”,为实现“无为”提供了具体的途径,实则是因天法道、以道而循,尊重规律、利用规律,不忘加造作的顺应而为,是积极的“无为”。最后,《淮南子》的“无为”思想与传统道家以及汉初黄老的“无为”思想还是有很大不同,值得深入探究。第三章,《淮南子》政治哲学的统治格局--君臣论。以道为治的落实首先体现在君治上。君主是国家统治集团的核心,在道的指引下有其需要遵循的行为规范与准则。君有君之道:首先是君主的修养之道,先体道才能执道而治,治国先修身,修身为治国,治国修身乃一理之术;其次是君臣之道,利用因人而异的方法坚持君无为而臣有为。君臣的相处之道包括职责分工,君对臣的选拔、任用,臣对君的辅助、进谏等内容,君臣之间既相互依赖又相互牵制,是充满智慧的君臣论。从政治领域看,得道者兴,失道者亡,身国要同治,修身与治国就以道为桥梁联系起来,使得个人修养也具有了政治意义。第四章,《淮南子》政治哲学的理论基石--民本论。民本乃是中国传统政治哲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淮南子》中的民本思想是在吸收诸子优秀民本思想的基础上,坚持以民为本来调和君本与民本的关系,认为“治民无为而民自治”,通过结合社会的需要再对民何以为本、如何治国为民以及具体的为民而治给予了系统的阐释。最后要正确的看待古代的民本思想,虽然不同于现代的民主,但用民主的视角辩证地看待民本仍然有很多进步的理念,而且民本为民主在中国的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第五章,《淮南子》政治哲学的践行保障--法思想。《淮南子》是一部理性的著作,看待法是客观的,秦灭之后,法家思想退居幕后,其反思了旧法的弊端之后对法进行重构,首先承认法的必须性,通过“以道统法”来保障其存在的合理性,提出“法生于义”的立法原则,“公正严明”的执法主张。其次,为了法能够更好的为国家治理保驾护航,提出“法与时变”、“法辅仁义”来弥补法存在的缺陷,发挥出了法思想中“周于事,利于民”的价值。《淮南子》的作者刘安拥有丰富的管理经验与治理智慧,所提出的统一理念、无为而治、君臣异道、以民为本、法辅仁义的思想体现了汉初思想文化的精髓,尤其是对历史事实的反思、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对未来政治理想的构建都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就其学术价值来看,其政治哲学思想试图融合百家、超拔百家的智慧值得我们继续探索和挖掘。
其他文献
现代控制理论中,能控性和能观性是两个重要概念。它们分别描述了输入对系统状态的控制能力及输出对系统状态的可测能力,且它们是最优控制和最优估计的设计基础。线性系统的能控能观性理论研究和实践已非常成熟。然而,非线性系统是自然界和工程技术领域里最普遍的现象,对于非线性系统的认识却远不如线性系统成熟。死区、间隙和迟滞都是典型的非光滑非线性算子,在实际工程系统中,它们存在于液压执行器驱动的飞机升降梯、超精密运
学位
达斡尔族是我国北方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内蒙古自治区和新疆自治区的伊犁地区。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配合实证分析,以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裕县友谊达斡尔族满族柯尔克孜族乡的聚居村登科村和塔哈满族达斡尔族乡的散居村东塔哈村作为研究个案,采用田野调查法、文献研究法、统计分析法、描写分析法和理论阐释法对收集的调研数据进行定量、定性研究,对富裕县两个不同类型调查点达斡尔语的使
学位
铝及铝合金具有密度小、比强度高、良好的导电导热性、耐蚀性等优点,在航空、航天、船舶、汽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其表面硬度低、耐磨性差等缺点限制了其应用范围,且因摩擦磨损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资源能源的浪费。因此,为了提高其表面硬度和强度、减小摩擦、降低磨损,本文利用复合电沉积技术,在铝合金表面分别制备了镍-铁-石墨烯复合镀层和铝-石墨烯复合镀层,对其表面形貌、微观组织结构进行了表征分析,通过研究各工
学位
民国法律解释制度的直接渊源可追溯至清末。清末,西方法律解释理论传入,为民国法律解释制度的确立提供了理论储备。在清廷改革官制、筹备宪政的过程中,形成了由中央机关解答下级机关所提法律疑问的法律解释制度,为民国法律解释制度的诞生作了实践准备。民国法律解释制度的法律规范直接承袭自清末《法院编制法》的有关规定。民国法律解释权包括法律规定的统一解释法令权、宪法解释权及实际上存在的立法解释权、行政解释权。统一解
学位
网络行政问责是指以政府体制外的社会力量为主体的网络公众利用互联网的开放性、互动性、即时性、信息共享性的优势动员、形成、整合公共舆论,以网络为主要方式发起对各级政府行政部门,及作为个体的公务员特别是各级各部门行政首长行使行政权力和实施行政管理行为的监督,并要求他们对其行政后果承担责任的行为及其过程。网络行政问责对强化公权力监督制约,推进中国政治文明建设有积极作用,具有较为重要的研究价值。但是,已有文
学位
道教和染有道教色彩的中国古代小说传入古代朝鲜后,对他们的汉文小说创作产生深远影响。本文在对韩国汉文小说进行文本分析、文化阐释的基础上,始终贯穿在东亚文化交流背景下,着力于道教和中国古代涉道小说对韩国汉文小说的影响以及韩国汉文小说本土化特色的研究,并对韩国汉文小说与东亚汉文小说在题材内容、创作手法、艺术风格、文化意蕴等方面的关联和差异进行探讨。第一章总结道教在韩国的传播与接受情况,并以《海东传道录》
学位
黑格尔的《法哲学原理》主要是讲“自由”问题。这种客观精神中的“自由”在国家中得到最为具体的实现。自由的实现离不开权利与义务的统一,这使我们发现当下权利至上观念的缺陷。每个人都摆脱不了国家、社会对自己影响,既然无法逃避,那么我们就应当直接面对这些问题。黑格尔的国家哲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绝佳视角。在他的理论中,既能看见古希腊的伦理实体,又能看见现代世界的主观自由原则。同时,他还对古代城邦理论和现代自由主
学位
“自”语词是指以“自”字为结构原型,与其后的动词、代词、形容词、词组、短语等组成相对独立的语词或语言单元,并以“自”+动词为根基。“自”语词主要是一种观念范畴,观念是变化、发展的,“自”语词经历着由观念而概念的过程。“自”语词可分为四类:一般观念性“自”语词;观念-思想化“自”语词;观念-哲学性“自”语词;概念-哲学性“自”语词。《老子》“自”语词主要是观念-哲学性“自”语词和概念-哲学性“自”语
学位
马克思通过对西方抽象人学思想批判,实现了人学革命,创立了实践人学。马克思的人学革命有着深刻的理论背景和现实背景。对马克思的人学革命的深入研究有助于完善实践人学的理论体系,有助于发现马克思理论新的生长点,有助于回应当代中国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在西方抽象人学中,人的理性往往被视为与人之现实存在相分离的思辨理性或工具理性,人成了狭隘的理性的化身,现实世界也成了由这样的理性所构建的精神世界;理性被绝对化、狭
学位
人与自然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两种关系的历史生成性、这两种关系之间的关系及其演化路径,是马克思生态思想的核心构架。生态哲学、生态经济学、生态政治学、生态社会学、生态人类学是马克思生态思想体系的基本组成并且是不断演化拓展、交融互动的。《博士论文》中“定在中的自由”的前提界定标志着马克思生态思想的出场,《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中“物质利益的纠缠”境况折射出马克思生态思想的现实在场,《1844年经济学哲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