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祇·祥瑞·妖魅:中国古代笔记与小说中的猫故事研究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y_nn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中国古典文献中的猫故事进行研究。以笔记、章回体小说作为主要参考,辅之以类书、史籍、佛教典籍、诗文集等各类资料,对其中有关猫的故事叙述进行分类整理工作,总结古代文士笔下关于这一动物最为典型的描述。同时以此为基础探究故事背后蕴含的鲜明文化特征,以期管窥猫在中国古代各时段的故事演变及古人对猫认知态度的转变,从而为我们了解古人、研究古代社会生活提供一个特别的切入点。文章主要分上、下两篇展开探讨研究。上篇对以笔记、小说为主的历代文献资料进行整理,选取其中出现频率较高或情节较为鲜明的猫故事进行类型划分及基本特征总结。大致划分为“猫之神怪化类型”、“猫之异闻类型”、“猫之驯养类型”三类,其中猫被神怪化后的形象在历代记叙中出现数目不多且描述单薄,“猫之异闻类型”所囊括的故事种类最为繁杂,而对于猫之驯养轶事的记载则是古人笔下涉及最多、最为普遍的一类记叙。下篇以上篇所举猫之主要记叙为基础并关联其他动物文化,深入故事背后挖掘更为深远的文化元素,其最为鲜明的文化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猫在“春秋至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这四个主要历史时段大致经历了神性减弱,妖性、世俗性增强的历程,亦经历了时人对其评价下降又渐趋回升的过程。二、猫文化与虎文化的关联性,不仅体现在猫、虎生物学习性上的类似,更表现为二者发展历程及佛教形象塑造的部分相似性。三、类比猫、狐文化中神性与妖性的方面,猫文化中的神性特质较狐文化更为平稳而纯粹,狐文化中的精魅性质无论从精魅取名亦或雌化历程来观均更加成熟系统。动物史学者法吉(Erica Fudge)曾指出,因动物无法留下文献及对历史进行分期,故“没有所谓的动物史”,只有“人类对待动物态度和行为的历史”。若从此观点出发,则本文研究猫故事,其本质更似探究一个古人对猫如何进行历史书写的命题,亦或是一次对人与动物关系的思考。
其他文献
未成年人群体被关注的历史,可上溯至先秦,两周考古资料与传世文献中,已不乏未成年人的相关内容。三礼的部分篇目,详述了其生活及教育内容,史书中也不乏此类记载,部分出土文献,则直接提供了未成年人的生存资料。诸类材料,为研究两周时期的未成年人,提供了重要线索,奈何前人关注不多。本文则以上述资料为依据,对两周时期未成年人的相关概念、未成年人早逝问题、未成年人日常生活、教育情况和“早慧儿童”等问题进行探讨,尽
学位
唐代官制分为文官和武官两个系统,武官制度是唐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果毅都尉一职在唐代武官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从唐代果毅都尉的设置、选任授予、职能与迁转等方面综合探讨其与唐代社会的关系,揭示果毅都尉在唐代社会历史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有唐一代,职官制度在前期和中后期的变化,集中表现为“职事官的阶官化”,果毅都尉由此也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呈现出不同特点。唐初的府兵制时代
学位
明清鼎革之际,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发生着巨变。危与机相伴而生,天崩地解的乱世为明朝武官和士人阶层提供了新的选择机会,既有精忠报国、以死明志者,又有不问世事、隐居山林者,更有审时度势、叛明投清者。不同的选择就形成了不同的群体。投降后金(清)的人就构成了降臣这一特殊群体,这一群体乃是拥有明清仕宦经历的人员的集合。明清易代,战事频繁,汉臣的投降不论是主动还是被动,不论是贪生怕死还是战败被俘,毋
学位
在所有疾病中,癌症的死亡率位列第二,仅次于心血管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跨膜糖蛋白MUC1是上皮癌的生物标志物之一,当上皮组织发生癌变时,MUC1的异常糖基化和过量表达会造成血液中MUC1含量的升高。因此开发可以精确、灵敏检测MUC1的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对于上皮癌的早期诊断、治疗监测和预后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开发的三种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性能优异,不仅完成了血清中MUC1的灵敏、精确检测,
学位
笔记作为一种文体,在宋代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其体裁灵活自由,受到很多文人的喜爱,宋代笔记的数量远远超过前代,本文所选择的研究对象《钱塘遗事》正是其中之一。《钱塘遗事》,是一本记载南宋晚期军国大事的笔记,编纂者刘一清。《遗事》共十卷,内容多是南宋晚期的政治和军事见闻,间或夹杂着一些逸闻轶事和人文地理,许多事件的完整记载仅见于本书,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本文试图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和《遗事》的基本资料入
学位
朝鲜和琉球的关系肇始于明代。立足于两国各自需要,得益于明朝的宽松政策,朝鲜与琉球通过直接遣使、对马商人、赴北京使团等多种渠道建立了较为密切的双边关系。十七世纪初,随着地区局势的变动,受到日本侵略的琉球与受到后金威胁的朝鲜之间的相互交往无奈被迫中断。清朝实力提升后,通过武力征服将朝鲜纳为藩属,又以宣谕的方式招抚了琉球,两国关系在新的朝贡体制中呈现出崭新的特征。作为朝贡国,朝鲜、琉球向清遣使最为频繁。
学位
1644年3月,崇祯帝自缢煤山,明中央政府就此灭亡。4月,清王朝在吴三桂的协助下挥师入关,取代明王朝成为中国大陆上新的统治者。之后,南京等地的明臣扶持明宗室朱由崧等人,在南方先后建立了数个南明政权。为了对抗清军,他们多次向外国请求军事或经济援助,即所谓的“乞师”或“乞资”。其中,南明诸政权向日本请援的次数最多——自1645年至1687年的四十余年间,周崔芝、郑芝龙等明室遗臣曾向日本请援二十余次,这
学位
电化学发光(ECL)技术具有选择性好、灵敏度高、无需外部光源、动态范围宽等优点,在疾病诊断、环境监测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经济及科技的快速发展,对ECL传感器提出了便携、低成本等更高要求,而纸具有成本低廉、轻量便携、易功能化、设计灵活等优点,是理想的传感器基底材料之一。本文基于课题组在纸基器件方面的研究工作,结合铂纳米材料在电化学发光领域的多重功能,可以有效提高电子转移速率,增强电化学发光性能
学位
泾原镇是唐王朝在安史之乱后设立的京西北八镇之一。唐王朝之所以设立泾原镇,是因为在安史之乱爆发之后,面对吐蕃的大力入侵,邠宁等镇力不能敌,所以大历三年,代宗分邠州兵士至泾原,以马璘担任泾原节度使,再将郭子仪的朔方军移镇邠州,以两者之间相互补充,相互配合的方式,从而实现抵御吐蕃等少数民族入侵,保卫京师长安的目的。新设的泾原镇位于唐蕃交战的最前线,因此为抵御吐蕃入侵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泾原镇的设
学位
microRNA(mi RNA)作为一种内源性非编码RNA与很多疾病基因的表达直接相关。因此,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标志物,对其实施快速、超灵敏的检测对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预后治疗都具有深远的意义。电致化学发光测试技术由于其具备快速的响应效率、超高的灵敏度和极低的背景噪音等优势赢得了科研界的广泛关注。本论文致力于将电致化学发光分析与生物传感器结合起来构建电致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实现对mi RNA的快速检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