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泾原镇研究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sh8605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泾原镇是唐王朝在安史之乱后设立的京西北八镇之一。唐王朝之所以设立泾原镇,是因为在安史之乱爆发之后,面对吐蕃的大力入侵,邠宁等镇力不能敌,所以大历三年,代宗分邠州兵士至泾原,以马璘担任泾原节度使,再将郭子仪的朔方军移镇邠州,以两者之间相互补充,相互配合的方式,从而实现抵御吐蕃等少数民族入侵,保卫京师长安的目的。新设的泾原镇位于唐蕃交战的最前线,因此为抵御吐蕃入侵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泾原镇的设立,也是唐王朝削弱朔方、邠宁等镇,进而建立京西北军事战略防线的手段之一。泾原镇设立之后,它的建置先后发生过数次变动,曾先后管辖泾州、(行)原州、郑州、颍州、渭州、武州等地。由于泾原镇设置前期,士卒多为安西、北庭士兵,他们骁勇善战,曾经数次发生兵士凌帅叛乱甚至反抗中央之事,因此唐王朝为了控制泾原镇,实施了相当多的策略与尝试,首先是企图以主动更新泾原节度使及将领的方式来达成这一目的,但是这一尝试最终因刘文喜叛乱而宣告失败。德宗建中年间四镇叛乱的爆发,为唐王朝消灭泾原镇乱卒提供了机会,于是德宗企图以泾原士兵对付四镇从而实现“坐收渔翁之利”的目的,未曾想泾原士兵突然发动叛乱,攻入长安拥立朱泚为帝。唐王朝费尽力气最终才平定了这次叛乱。此后李晟杀泾原节度使田希鉴等泾原将领数十人,自此,原安西、北庭将士在这次动乱中死伤殆尽,泾原节度使由原先的安西、北庭系将领担任到现在则由唐廷任命,泾原镇自此完全为唐王朝所控制,成为为唐王朝尽心尽力守卫边疆的藩镇。而泾原镇之所以会从一个“屡害戎帅,屡为乱阶”的跋扈型藩镇转变“顺从型”藩镇,除与泾原兵变发生之后唐廷的大清洗密切相关外,也与泾原镇后期士兵的来源变化、长安城都城地位的转变以及泾原镇军事地位的降低相关。泾原镇最初驻扎的士兵为安西、北庭士兵,后期则主要以泾原本地的士兵以及关东地区的防秋兵和神策军三者为主,三者彼此之间相互制约,从而防止了泾原士兵随意发动叛乱的机会。而且在唐朝后期,吐蕃势力削弱,唐蕃关系趋向缓和。再加上黄巢起义之后,都城长安毁坏严重,由于关中都城地位的降低,在经济重心已经发生转移的前提下,此时政治、军事重心也发生了转移,因此京城长安的重要性下降,昭宗被挟持迁都洛阳之后,泾原镇防御吐蕃、保卫京师长安的作用也相应的发生了转变,因此它的重要性也不断的降低,至此再也没有了往日的辉煌。泾原镇在防御吐蕃,保卫京师长安及唐王朝的安危的同时,也为促进泾原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他文献
本文的目的在于重新审视徐世昌在1919年南北议和中的作为,通过对相关档案、徐世昌在总统期间留下的文献、相关人物的电稿、书信、日记及报刊资料的挖掘,从派系争斗及宪法缺陷的角度分析徐世昌和平统一计划失败的原因。笔者认为,徐世昌在1919年推行和平统一的计划虽然以失败告终,但其为此做出的种种努力值得肯定。本文共分为以下六个章节:第一章重点论述徐世昌虽主张和平统一,但出于维护北洋团体之团结的目的在调和冯、
学位
中国古代社会的婚姻缔结要求子女遵从“父母之命”,法律、礼制赋予了父母对子女婚配的绝对掌控权。尽管传统婚姻更看重家庭利益,但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父母与子女天然的血缘关系,及长期相处培养的深厚感情都会影响父母对子女婚姻的态度。由于性别、家庭身份和人生体验的不同,父母对子女有着不一样的情感视角,导致父母对其婚配产生了不同的安排。前人对于唐代婚姻的研究成果丰富,但基本没有从整体上将唐代父母对子女婚姻的态度
学位
未成年人群体被关注的历史,可上溯至先秦,两周考古资料与传世文献中,已不乏未成年人的相关内容。三礼的部分篇目,详述了其生活及教育内容,史书中也不乏此类记载,部分出土文献,则直接提供了未成年人的生存资料。诸类材料,为研究两周时期的未成年人,提供了重要线索,奈何前人关注不多。本文则以上述资料为依据,对两周时期未成年人的相关概念、未成年人早逝问题、未成年人日常生活、教育情况和“早慧儿童”等问题进行探讨,尽
学位
唐代官制分为文官和武官两个系统,武官制度是唐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果毅都尉一职在唐代武官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从唐代果毅都尉的设置、选任授予、职能与迁转等方面综合探讨其与唐代社会的关系,揭示果毅都尉在唐代社会历史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有唐一代,职官制度在前期和中后期的变化,集中表现为“职事官的阶官化”,果毅都尉由此也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呈现出不同特点。唐初的府兵制时代
学位
明清鼎革之际,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发生着巨变。危与机相伴而生,天崩地解的乱世为明朝武官和士人阶层提供了新的选择机会,既有精忠报国、以死明志者,又有不问世事、隐居山林者,更有审时度势、叛明投清者。不同的选择就形成了不同的群体。投降后金(清)的人就构成了降臣这一特殊群体,这一群体乃是拥有明清仕宦经历的人员的集合。明清易代,战事频繁,汉臣的投降不论是主动还是被动,不论是贪生怕死还是战败被俘,毋
学位
在所有疾病中,癌症的死亡率位列第二,仅次于心血管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跨膜糖蛋白MUC1是上皮癌的生物标志物之一,当上皮组织发生癌变时,MUC1的异常糖基化和过量表达会造成血液中MUC1含量的升高。因此开发可以精确、灵敏检测MUC1的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对于上皮癌的早期诊断、治疗监测和预后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开发的三种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性能优异,不仅完成了血清中MUC1的灵敏、精确检测,
学位
笔记作为一种文体,在宋代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其体裁灵活自由,受到很多文人的喜爱,宋代笔记的数量远远超过前代,本文所选择的研究对象《钱塘遗事》正是其中之一。《钱塘遗事》,是一本记载南宋晚期军国大事的笔记,编纂者刘一清。《遗事》共十卷,内容多是南宋晚期的政治和军事见闻,间或夹杂着一些逸闻轶事和人文地理,许多事件的完整记载仅见于本书,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本文试图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和《遗事》的基本资料入
学位
朝鲜和琉球的关系肇始于明代。立足于两国各自需要,得益于明朝的宽松政策,朝鲜与琉球通过直接遣使、对马商人、赴北京使团等多种渠道建立了较为密切的双边关系。十七世纪初,随着地区局势的变动,受到日本侵略的琉球与受到后金威胁的朝鲜之间的相互交往无奈被迫中断。清朝实力提升后,通过武力征服将朝鲜纳为藩属,又以宣谕的方式招抚了琉球,两国关系在新的朝贡体制中呈现出崭新的特征。作为朝贡国,朝鲜、琉球向清遣使最为频繁。
学位
1644年3月,崇祯帝自缢煤山,明中央政府就此灭亡。4月,清王朝在吴三桂的协助下挥师入关,取代明王朝成为中国大陆上新的统治者。之后,南京等地的明臣扶持明宗室朱由崧等人,在南方先后建立了数个南明政权。为了对抗清军,他们多次向外国请求军事或经济援助,即所谓的“乞师”或“乞资”。其中,南明诸政权向日本请援的次数最多——自1645年至1687年的四十余年间,周崔芝、郑芝龙等明室遗臣曾向日本请援二十余次,这
学位
电化学发光(ECL)技术具有选择性好、灵敏度高、无需外部光源、动态范围宽等优点,在疾病诊断、环境监测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经济及科技的快速发展,对ECL传感器提出了便携、低成本等更高要求,而纸具有成本低廉、轻量便携、易功能化、设计灵活等优点,是理想的传感器基底材料之一。本文基于课题组在纸基器件方面的研究工作,结合铂纳米材料在电化学发光领域的多重功能,可以有效提高电子转移速率,增强电化学发光性能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