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过渡金属修饰的石墨烯材料在理论和实验上被广泛用于储氢材料的研究。通常认为单个过渡金属位点通过物理吸附将氢分子以分子形式束缚。近几年大量文献研究发现氢分子作用在3d过渡金属位点会发生解离。解离的氢分子有可能继续迁移到碳材料表面,储氢机理将从物理吸附向化学吸附转变。详细研究氢分子在3d过渡金属修饰石墨烯材料上的成键形式将有利于对储氢机理的深入认识。另外,B/N掺杂是提高过渡金属修饰石墨烯稳定性、改善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渡金属修饰的石墨烯材料在理论和实验上被广泛用于储氢材料的研究。通常认为单个过渡金属位点通过物理吸附将氢分子以分子形式束缚。近几年大量文献研究发现氢分子作用在3d过渡金属位点会发生解离。解离的氢分子有可能继续迁移到碳材料表面,储氢机理将从物理吸附向化学吸附转变。详细研究氢分子在3d过渡金属修饰石墨烯材料上的成键形式将有利于对储氢机理的深入认识。另外,B/N掺杂是提高过渡金属修饰石墨烯稳定性、改善其储氢性能的有效方式。选择合适的掺杂体系,是寻找潜在高效储氢材料的难题。相关内容为:1、Sc C6H6络合物的H2解离和H迁移吸附过程表明,Sc C6H6络合物最佳的吸氢途径是5个H2分子连续吸附在Sc C6H6上,直到达到形成含有6个相邻的CH2基团的构型。相应的储氢能力可达7.50 wt%。最佳吸附途径为Sc C6H6→1d→1a→2a→3b→3e→3c→3d→3a→4a→5b→5c→5a(Sc C6H12(H2)-2H),整个反应在B3LYP水平上放热6.19 kcal/mol,在CCSD(T)水平上放热1.89 kcal/mol。说明Sc C6H6络合物对多个H2分子的吸附是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协同作用的过程。2、基于DFT研究了H2分子在Ti C5BH6配合物上的吸附行为。(1)吸附在Ti C5BH6上的H2分子可以解离,H原子继续迁移形成新的B-H和C-H键。(2)Ti C5BH6分子可以结合5个H2分子形成加氢异构体5a(Ti C5BH12(H2)-2H)。总反应在B3LYP水平放热0.50 kcal/mol,在w B97XD水平放热17.84 kcal/mol。(3)在B3LYP水平上,反应的最高势垒为22.99 kcal/mol,在w B97XD水平上反应的最高势垒为22.12 kcal/mol。(4)当Ti C5BH6配合物发生物理和化学吸附时,储氢容量可达7.43 wt%。同时还对氢分子在Ti修饰的多个硼掺杂的碳六元环上的成键形式进行计算,发现除Ti C3B3H6立体构型和Ti B6H6构型的解离状态能量都低于氢迁移状态外,其他所有构型均为氢迁移构型为最稳定构型。这说明氢迁移在3d过渡金属修饰的B掺杂碳材料表面也极易发生。3、B/N掺杂石墨烯能有效提高石墨烯材料的储氢能力。通过在完整石墨烯上构造缺陷,对缺陷处的C原子进行B/N替换,通过添加多个氢分子,设计并计算氢饱和构型,从而研究B/N掺杂的石墨烯材料的储氢能力。研究发现,Sc,V修饰的B掺杂空位石墨烯与氢分子相互作用时,氢均以分子形式吸附,吸附个数分别为5,4个。Sc修饰的N掺杂空位石墨烯与氢分子相互作用时,能吸附6个氢分子;Ti和V修饰N掺杂空位石墨烯与氢分子相互作用时,第一个氢分子解离,其他多个氢以分子形式吸附,吸附总个数分别为5,4个。石墨烯中掺杂的B或N原子增强了Sc,Ti,V原子与基底材料的相互作用。4、氢分子与Ti修饰的完整石墨烯、空位石墨烯及多个N掺杂的缺陷石墨烯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结果显示:Ti原子与不同石墨烯基底作用时均作用在六元环中心上方,当引入缺陷及N掺杂时,Ti与基底的金属结合能由-3.55~-3.66 e V增大至-8.45~-11.66 e V,说明缺陷及N的存在使金属结合能增加。通过比较一个氢分子与不同基底作用的吸附能,发现H2与Ti修饰的含有多个缺陷的石墨烯基底及N掺杂在含缺陷的石墨烯材料相互作用时,H2均以分子形式吸附,且吸附能在-0.25~-0.61 e V的最佳吸附范围;而H2与Ti修饰的完整石墨烯及一个N掺杂的完整石墨烯材料作用时,H2发生解离。我们的结果阐明了缺陷的形成及N的掺杂可以提高Ti与石墨烯材料的结合作用,且能使氢以分子形式结合。目前的见解有助于寻找合适的常温储氢材料。
其他文献
随着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居民们的体育需要也不断增多,城市居民美好生活向往中体育需要发生较大的改变,体育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当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本研究从理论和实证双重角度对山西省六个城市居民的体育需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真实反映城市居民的实际体育需要现状及影响因素,提出满足城市居民美好生活体育需要的有效路径,结合城市体育发展大环境以及实际情况提出可行性意见。本研究主要对山西省的六个城市进行详细的
语法作为语言的支撑,是语言正确表达的规则。文言文是用古代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因此学好文言文离不开对语法知识的剖析。在“淡化语法”的背景下,学生学习文言语法知识时应该学习什么内容以及如何有效的学习至今没有得出一个统一的标准。本文首先通过梳理文献明确初中阶段文言语法知识主要包括的三项内容分别为: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文言特殊句式;其次,借鉴已有的研究来确定学习方式的内涵;最后,基于以上的理论基础确立具体
统编本初中教材是语文教学改革成果的集中体现,自2017年正式投入使用后,为当下语文教学提供了新的方向指引和资源支持。“课外古诗词诵读”板块是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课内教读古诗词课文共同构成了完整的古诗词教学内容。“课外古诗词诵读”板块在“教读课文—自读课文—课外阅读”的“三位一体”阅读教学体系中属于“课外阅读”部分,此板块教学既不同于精教精讲的课内古诗词,又不同于学生随意开展的课外阅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掉了精神命脉。语文教材选文作为国家政策法定文本,是文化的物质载体,肩负着弘扬传统文化的使命。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中语文教科书经历了10余次改版,不同阶段的教科书折射着不同时期社会的文化需求,传统文化教育的侧重点也会有所不同,突出表现在选文内容的文化构成上。因而依托10版高中语文教科书选文探究传统文化的嬗变阶段、特征及其成因,不仅有利于更新传
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新课程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课堂效率的提高离不开教师专业水平能力,而教师专业水平则体现在课堂教学行为上。因此对化学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不仅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还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加快化学核心素养的落实。本文拟通过郑长龙教授提出的化学课堂教学基元系统(CPUP模型),选用《离子反应》作个案,对熟手型与专家型教师的常规课进行教学行为对比研究,用课堂观察法分析其教学内容中
2017年版《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从化学学科的本质角度凝练了五个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掀起了研究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热潮,新一轮化学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就是发展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素养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思维视角,教师对“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素养的理解与认识影响学生该素养的发展水平。由于一些不可抗拒的现实因素,一线化学教师对该素养缺乏深刻的认
单层配体保护的金属纳米团簇由于具有较小的尺寸(1-3 nm),通常表现出独特的量子尺寸效应、表面效应等,因此在催化、检测和生物医药等方面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迄今为止,多例硫醇或炔等有机配体保护的金银纳米团簇已经被报道,然而原子精确的金银纳米团簇的可控制备以及催化性能的深入研究仍然是该领域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基于此,本论文通过调控有机配体并设计合理实验策略合成一系列金银纳米团簇,主要对其内核结构、配
2014年教育部提出要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现代化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关键品格和重要能力。2017年版《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提出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由四部分构成,其中包含了“科学思维”。物理课程实施意见强调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是物理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教学任务,对学生进行科学思维的培养是课程设计的出发点,是现代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是培养社会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的必要要求。由于2017版《新课标》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和能源危机日趋严重,绿色可持续成为国际社会所倡导的主流发展理念,基于此,在有机合成领域中,开发催化效率高和稳定性好的催化剂极具研究意义。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由于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丰富的活性位点及可调的结构等优点而在催化领域备受关注。与单位点MOFs催化剂相比,双位点MOFs催化剂由于活性位点间协同作用的存在,使其常被用来提高有机催化反应的效率和产物选择性
基于电子给-受体的有机无机杂化光致变色材料因其良好的外界刺激响应能力以及在组成、结构和性能方面丰富的可调变性,在防护、开关、信息储存、传感、显示、光电设备等领域具有潜在或实际应用价值。合理选择电子给体和受体,在组成和电子给-受强度上丰富给体与受体类型并实现杂化物结构多样化,是调变杂化材料内部电子行为和变色性能的关键。具有半导体特性的卤化铅杂化材料,尤其是碘化铅杂化物具有灵活多样的骨架构建方式、可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