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和药师对中西药物相互作用的知信行调查及需求的访谈

来源 :北京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lv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中西药物相互作用是指中药(单味、复方制剂、中成药或汤剂)与西药合用或先后序贯使用时,药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干扰可改变药物的体内过程(药代动力学)及机体对药物(药效动力学)的反应性,从而使药物的药理效应或毒性发生变化。在接受口服化疗药物且同时接受草药治疗的患者中,有8%的患者报告有临床相关的草药-药物相互作用。药物相互作用引起的不良反应也日益受到关注。目前已有对草药-药物相互作用的机制研究,但中西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结合中药自身成份的复杂性,临床应兼顾草药-药物相互作用带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问题。目的结合定性系统综述及横断面调查的方法,梳理并间接参考草药-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证据,调查医生和药师对中西药物相互作用的认知、态度和临床实践现状,并进一步采用半结构深度访谈法,探究临床药师对中西药物相互作用的临床实践和对证据的需求。提出目前临床在关注和处理中西药物相互作用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下一步可改善的方向,为临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作出警示,也为临床合理、安全有效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研究一:医护人员、药师和患者对草药-药物相互作用的认知、经历和临床实践——一项定性系统综述我们根据检索策略检索 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ampbell、ProQuest-P、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和SinoMed数据库。时间为建库到2021年7月。我们还筛选了已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列表,以进一步纳入相关研究。采用SPIDER模型制定文献的纳入标准,纳入医护、药师和患者对草药-药物相互作用的认知、态度、经历和临床实践的定性研究、混合方法研究和横断面调查。参考JBI-QARI标准化资料提取工具设计资料提取表。采用CASP定性研究评价清单评估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均由两名研究者独立进行并最终双人核对。证据综合采用主题综合的方法,使用Nvivo 12软件进行资料分析。研究二:临床医生、药师对中西药物相互作用的认知、态度和临床实践——一项横断面调查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于2022年3~4月利用“问卷星”平台开展网络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医院工作的药师、肿瘤科和曾在肿瘤科转科的临床医生。调查问卷经过文献调研和专家论证而形成。调查员严格筛选研究对象,并将问卷链接转发至相应临床医生和药师的微信群。调查问卷包含四个维度:基本信息、认知、态度和临床实践。使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知识来源、对于学习途径的行为倾向以及在用药评估、用药指导方面的临床实践行为采用描述性统计,分别分析不同专业背景的临床医生和药师在认知和态度方面的差异,以及临床医生和药师在证据参考和判断方面的异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或秩和检验,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方差分析。研究三:临床药师对于中西药物相互作用的临床实践与证据需求一一一项半结构深度访谈采用半结构深度访谈,利用腾讯会议APP进行线上一对一语音通话。采用目的抽样的方式招募临床药师,尽量招募不同人口学特征的受访者,以信息饱和为原则,最终访谈12名临床药师。根据文献调研、专家论证和预访谈的结果拟定最终的访谈提纲。单次访谈时间为25~50min,访谈时获得受访者的口头知情同意,并开启腾讯会议“云录制”功能且由该功能转录文本。使用Nvivo 12软件进行文本编码和主题分析。最终形成三级编码,了解临床药师对中西药物相互作用的临床实践和证据的需求。结果研究一:医护人员、药师和患者对草药-药物相互作用的认知、经历和临床实践——一项定性系统综述本研究共纳入15项医务人员和患者对草药-药物相互作用的认知、经历和临床实践的定性、半结构化问卷或混合方法研究。涉及患者1222人、除药师外的医务人员294人以及药师230人。研究最终确定了 72个一级主题、16个二级主题和5个三级主题,分别围绕医务人员(除药师外)、药师和患者三类人群展开探讨。三级主题包括认知、态度、行为、经历和期望需求。在认知方面,患者通常会向补充替代医师、药师和全科医生询问用药中存在的潜在药物相互作用,而医生和药师的知识水平不完善。在临床实践行为中,药师通常只有当认为存在的重要问题或存在严重不良草药-药物的相互作用时才会关注评估用药中的相关问题。医生和药师均表示不会主动为患者提供草药-药物相互作用的信息。从患者的角度,因为既往发现医生对草药的使用表现出不关心或否定的态度,继而不会向医生咨询草药和西药联合用药的问题。研究二:临床医生、药师对中西药物相互作用的认知、态度和临床实践——一项横断面调查我们收回的有效问卷包括在肿瘤科工作和曾在肿瘤科转科的临床医生176份和药师82份。超半数的临床医生(56.25%)和药师(57.32%)都表示对中西药物相互作用了解程度一般。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在对中西药物相互作用的理解方面显著优于西医执业医师(F=4.911,P=0.008)。在态度方面,中医、西医和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在对中药增效减毒的态度有显著差异(χ2=9.928,P=0.010)。临床实践中,一些医生(34.09%)和药师(37.8%)只有认为有重要的问题或严重不良反应需要关注时才会评估。药师更多地认为目前临床应用存在的困难是中西药物相互作用多为药代、药效动力学的研究解读,其临床意义界定不清晰。(χ2=3.877,P=0.049)。研究三:临床药师对于中西药物相互作用的临床实践与证据需求——一项半结构深度访谈本研究最终确定了5个三级主题。研究从临床药师的角色职责、积累中西药物相互作用的知识途径、遇到潜在相互作用之后采取的处理方法、目前中西药物相互作用的证据在临床应用存在的问题、临床药师的建议需求等五个维度进行解读。最终发现目前临床药师多基于药品说明书、临床实践指南、药典和中西药合理联用相关的工具书等,结合动物、细胞或少数临床研究进行合理用药的药学指导。目前临床药师对中西药相互作用的临床研究证据以及对临床具备实际指导意义的机制研究需求较大,希望能够将动物实验逐步向临床进行转化,从循证药学的角度开展系列研究证据支持临床决策。另外,也需要对中西药相互作用的基础研究建立证据等级,供临床药师有方向、有选择地参考。结论医护人员和药师对草药-药物相互作用的知识不完善,进而在临床实践工作中不重视草药-药物相互作用的问题。患者主要以医生和药师作为获取相关信息的主要来源,且较为关注个体在合并使用草药和西药时是否会发生不良的药物相互作用、严重程度、是否会影响药效和服药间隔时间等问题,希望收到相关用药警示的信息。在肿瘤科工作和曾在肿瘤科转科的临床医生和药师多表示对中西药物相互作用了解程度一般。一些医生和药师只针对认为有重要的问题或严重不良反应需要关注时,才会评估患者处方中存在的问题。中西药物相互作用多为药代、药效动力学的研究,其临床意义指示不明确。临床药师在针对中西药物相互作用的实践工作中,对临床研究证据以及对临床具备实际指导意义的机制研究有着迫切的需求。希望未来能够构建统一的中西药物相互作用的用药警示系统和临床药师交流平台,梳理已有的基础或临床研究证据,以及临床药师进行经验分享。同时,需要对基础研究的证据等级进行划分,整理出临床可参考的高质量研究,并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向临床转化的相互作用研究,为中西药物相互作用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研究结果提示医务人员在对中西药物相互作用相关问题的实践工作中,需要在知识水平、重视程度和医患沟通方面做出改善。同时基于研究三中发现的临床应用中西药物相互作用的证据需求,应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推进用药警示和交流平台的建设,为促进临床对中西药物相互作用的关注、改善知信行现状作出努力。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金匱要略》“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中“见肝之病,知肝传脾”的生物学依据;探讨疏肝、健脾、疏肝健脾、先疏肝再疏肝健脾、先健脾再疏肝健脾不同治疗方法对肝损伤大鼠肝肠功能影响的作用机制。方法1.探讨“见肝之病,知肝传脾”生物学依据,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8只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双环醇组、四逆散组(疏肝)、六君子汤组(健脾)、柴甲组(疏肝健脾)、柴乙组(先疏肝,再疏肝健脾)、柴
学位
背景:糖尿病心肌病(DCM)是糖尿病的重要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DCM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心脏病,其典型定义包括没有冠状动脉疾病和/或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心肌的异常结构和功能异常。DCM发病机制复杂,但目前尚无有效的药物或手段来预防或治疗DCM。微血管在糖尿病中的重要作用已被广泛证实,心脏微循环障碍是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重要特点。糖尿病导致心脏出现微循环障碍的同时伴有心肌组织毛细
学位
目的:肝纤维化是各种肝损伤(病毒感染、酒精、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等)后期经历的共同病理过程,且肝纤维化继续进展可形成肝硬化,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虽然近年来肝纤维化基础研究取得很大进展,但肝纤维化临床治疗仍缺乏特异性药物,寻找治疗肝纤维化的药物仍是该领域的重要任务。藏医药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并在治疗慢性肝病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藏医认为慢性肝病是由于湿热疫毒、过食肥甘厚味、辛辣、酒精、感染时疫导
学位
研究背景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全身性免疫性疾病,遗传、环境及免疫系统等相互作用会导致RA的发生。现代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紊乱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关系密切,其中包括机体肠道菌群紊乱与RA的发生,肠道菌群紊乱可加重RA病变。此外,研究发现RA患者肠黏膜免疫失调。因此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和肠道黏膜免疫共同构成的肠道微环境,可能改善RA。中医理论认为,脾胃为
学位
研究目的:通过收集慢性肾脏病肾阳虚证患者的基础信息、四诊信息,观察慢性肾脏病肾阳虚证患者的证候特征,采集肾阳证组、非肾阳虚证组及正常对照组受试者的生物学指标,以探索该证型与临床生物学指标的相关性,同时结合资料探索影响CKD肾阳虚证的危险因素。研究方法:主要采取横断面的研究方式,课题招募人群来自于2020年10月01日—2021年12月31日在王四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东城中医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
高质量的循证临床实践指南是中医药标准化事业的重要环节,也是中医药走向国际化的必经之路。临床实践指南需要基于目前最佳的证据,当证据质量低下或者数量缺乏时常制订专家共识,指南和共识都可以给医师提供指导意见,提高患者的临床获益和安全性,并且合理配置医疗资源。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医疗技术的提升、医疗消费需求的提高导致经济负担越来越重。面对持续增长的医疗支出,我国出台了医保目录谈判、按病种分值付费、按疾病诊断
学位
1研究背景: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慢性炎症性关节疾病,以关节骨侵蚀和系统性骨丢失区别于其他风湿性疾病。据统计,RA患者合并症及并发症高达84.71%,其中骨代谢紊乱导致的骨骼系统疾病占至36.94%,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破骨细胞(Osteoclast,OC)和成骨细胞(Osteoblast,OB)偶联介导的骨稳态在RA骨代谢异常中扮演关键角
学位
背景:芍药苷是从中药白芍中提取的活性化合物,逍遥散和丹栀逍遥散是含有白芍的传统中药复方。在以往的研究中,三者均已被证实具有有效的抗抑郁作用,但是研究结论并不统一。目的:运用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方法评估芍药苷对实验动物抗抑郁作用的有效性以及逍遥散和丹栀逍遥治疗临床抑郁症的有效性。方法:通过运用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PubMed和Embase等电子数据库检索,收集建库至2022年3月1日以来公开发
学位
目的通过对五味苦参肠溶胶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进行系统综述,评价五味苦参肠溶胶囊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实践提供证据;对动物实验进行系统评价,评估动物实验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和报告质量,梳理结局指标和作用机制,为临床实践提供证据补充;通过横断面调查,探究五味苦参肠溶胶囊的应用现状和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在服药依从性、焦虑抑郁和生活质量方面的情况,为未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预先查找的检索词制定检索
学位
背景: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发生源于力学和生物学因素共同作用下导致软骨细胞、细胞外软骨基质和软骨下骨质三者降解和合成平衡破坏。其临床表现为膝关节疼痛、肿胀、僵硬、活动受限,严重者可致关节畸形,影响日常生活质量。2020年版膝骨关节炎中医诊疗指南以疾病的演变过程及诊治轻重缓急将其临床分期为发作期、缓解期、康复期。根据2020年版膝骨关节炎中医诊疗指南和以往临床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