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材多模态资源的符际衔接分析

来源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shen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材的编写和配套材料从以前的单一模态向多模态形式转变,即由以往单一的文字模态转向如图片、漫画、图表、视频语音、多媒体等其他模态。根据课程改课和英语学习的需求,过去只针对教材的语篇分析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多模态语篇分析将会是大势所趋。结合衔接理论和符际互补理论进行多模态语篇的分析和探讨,从而培养学生的多元读写能力,是本文所要探索的问题之一。多模态语篇分析是在社会符号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后来,Kress和van Leeuwen提出的视觉语法被广泛运用到多模态语篇分析当中。Royce结合了韩礼德和哈桑衔接理论以及视觉语法的概念,对图片和文字模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提出的了符际互补理论。本文的主要目的在于探索和回答以下研究问题:1.多模态语篇的语篇衔接以及图文模态间的关系有什么特征?2.多模态语篇的及物性系统有什么特点?3.基于符际互补理论,英语教师如何在多模态语篇中提高学生的多元读写能力。本文的研究对象主要来源于上海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下册英语教材中的文字和图片模态。首先根据韩礼德和哈桑的衔接理论进行文字模态的衔接分析;其次运用VEM(s)的图片分析框架对图片模态进行个案分析;最后,通过Royce的符际互补理论对图文模态进行进一步的衔接分析。文主要采用内容分析法和定量研究方法,运用转录、编码等手段获得实际数据,并用Office Excel表格进行记录与计算。汇总数据将以表格形式展示于论文的主体部分进一步分析和探讨。通过研究数据发现:1.非结构衔接中的指称以及重复在本教材中运用最广泛,其特征也十分明显,有助于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技巧的提高。通过合理使用教材,教师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此外,运用符际理论分析发现,教材多模态语篇的衔接特征主要多以符际重复为主,模态间的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了多模态语篇的意义建构。教师可以通过图片模态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文本内涵。2.运用及物系统对图文模态进行分析发现,物质过程占主导位置,两种模态的及物系统之间存在着衔接关系。教师可以通过图片模态的叙事发展过程(及物性),锻炼学生思考问题、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英语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探索教材中视觉、语言和不同的学习资源,如PPT、视频、图像、声音、游戏、活动等,提高学生的多元素养。此外,英语教师必须有效地利用特定语境中的不同符号资源,而不仅仅局限于图片和文字形式。本文最后,根据研究发现并结合新课标对于多模态语篇教学的要求,笔者进一步对培养学生多元读写能力的听说读写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校本课程在国家课程管理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各地区学校纷纷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尝试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与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推动学校教学特色的形成。岭南文化源远流长,岭南兼具深厚的人文底蕴,其优秀的诗词文化更是世代相传,将岭南本土丰富的诗词文化资源纳入到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视野,正符合新课改的发展趋势和需求,同时通过岭南诗词唤起学生传承家乡文化的热情,也有利
当代英语教学十分重视学习者综合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但是,在中国,学生主要通过阅读、写作、听力等途径学习英语,开口说英语的机会不多,以致于学习者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落后于其它英语能力。长期以来,因为所学的大量词汇、语法不能有效应用到实际的口头表达中,许多学生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部分学生甚至丧失了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愿望。研究表明,交际意愿是预测交际行为最直接的因素。因此,近二十多年,国内外的研究者致力于
据观察,没有收纳习惯的学生往往缺乏条理性,在学习和生活中经常遇到麻烦,甚至影响身心健康发展。本文以研究小学生无收纳习惯的原因为基础,重点研讨培养小学生收纳能力的有效策略,从班级岗位的劳动实践、树立典型收纳榜样、用好劳动教材、以校促家家校合作等四方面,谈对小学生进行有效的劳动收纳教育,提高小学生的收纳能力,养成良好的收纳习惯。
期刊
《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的发布引领提示书法教育的重要性;《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则是对前者提出的要求作出回应,对各学段书法教育的实施提出详细的要求和建议;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改进学校美育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使得美育建设在学校教育中引起更广泛的关注、以及其他文件指示等推进美育教育在学校的教学的地位,揭示美育建设的重要性。大篆是中国书法之祖,是最古老的文字,是文字华美之巅,
本文从多元文化教育的视角研究彝文教育,在呈现彝文教育历史变迁的基础上重点对传统彝文教育适应标准化教学之过程进行民族志描述,揭示传统教育与现代学校教育的张力所在,并进一步对多元文化教育理论进行再思考。传统彝文教育主要依托于毕摩文化传承,是毕摩文化的重要一部分,呈现出整体性、实践性、生活化等特点。但是,传统毕摩文化传承的局限性削弱了彝文教育应对社会变迁的能力,令传统彝文教育在现代社会中举步维艰。彝文学
随着2016年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高中美术课标组紧随着制定了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五个美术核心素养。这五个方面内容之间是互相交集的,旨在培养学生用美术和跨学科的方式来解决美术及生活中面临的各种问题。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达成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初中美术课标乃至小学美术课标势必跟随这种改革的趋势做出大的调整。本研究以廉江市第一中学自
近年来,核心素养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焦点。对语文核心素养的研究有利于推进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而初中阶段是学生各方面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具有独特韵味和价值的古诗词对于培养初中生各方面能力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需要充分利用教材中古诗词所蕴含的核心素养的知识点和能力点,充分发挥古诗词工具性和人文性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但是,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实施还存在一些问题
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中等职业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而且应符合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素养,提高办学质量。在PBL(基于问题的学习)教学中,教师引导学习者在真实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合作探究、解决问题,以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机械制图课程是中职加工制造类专业学生专业知识、技能与职业素养的启蒙,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后续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构建基于PBL的机械制图教学模式,对中等
阅读与写作是中学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而语文教材则是教师完成任务的重要基石。长期以来,语文教材注重阅读系统的编写与创新,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习作系统的研究,以至于许多语文教材并没有相对独立的习作系统。不过,令人高兴的是,自2017年以来,教育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简称“统编版”语文教材)相继问世,截至目前,整个初中阶段的六本教材已经全部出版。该套教材非常重视写作教学的研发,其习作系统被明确独立编写。
动机是维持二语/外语学习的重要因素,但是激发和维持学习动机并非易事。D?rnyei指出由理想二语自我(Ideal L2 Self)、应该二语自我(Ought-to L2 Self)和二语学习经历(L2 Learning Experience)三个层面(下文分别简称为IL2S,OL2S,L2LE)组成的二语动机自我系统(L2 Motivational Self System,下文简称为L2MSS)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