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体育产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逐渐成为拉动社会经济增长的有力引擎。大型体育场馆作为举办各类体育赛事和全民健身的基础设施,是体育产业发展必不可少的硬件条件。由于投资大,养护成本高,资金回收慢,后期管理复杂等原因,加之赛前设计时较少充分考虑到赛后开发利用,因此,大型体育场馆赛后经营效益低已成为一个普遍性的问题。近年来,因北京奥运会和第十一届全运会以及山东省第22届省运会的相继举办,山东省陆续修建了一批大型体育场馆,但大型体育场馆数量增多的同时,其赛后市场化运营成为相关部门不得不面对的课题。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好的开发利用体育场馆资源?采用何种运营开发模式,在满足社会效益的同时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因此,体育场馆开发运营管理模式便成为业界和学界共同关注的焦点。这些问题的研究将对山东省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和体育场馆市场化运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山东省大型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现状进行调查,并走访相关专家和场馆领导,分析其存在问题和不足,归纳出当前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的几种模式,最后以济南奥体中心为实证研究,尝试构建山东省大型体育场馆有效运营管理模式。研究结论如下:1山东省大型体育场馆主要以国家投资为主,公益性是大型体育场馆的本质属性;山东省大型体育场馆的数量不断增加,但大部分体育场馆的赛后运营管理状况并不乐观。2山东省大型体育场馆采用的管理模式主要有全额预算运营管理模式、差额预算运营管理模式、托管型管理模式、承包经营管理模式和自主经营管理模式;在场馆经营方式的选择上,场馆采用多种经营方式相结合,且经营项目多元化。济南奥体中心“以体为主、以商养馆”的运营模式不仅盘活了场馆资源,而且提高了场馆自身造血的能力,但要达到真正的赢利,仍还有很多事情要做。3场馆运营及管理体制落后;场馆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很难平衡;场馆使用效率不高;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场馆营销手段不丰富;对体育场馆无形资产的开发利用不高是山东省大型体育场馆市场运营的不足。4我国当前主要的运营管理模式有:自主经营模式、委托经营模式、承包租赁经营模式、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和公司制管理模式。这些模式可为山东省大型体育场馆为运营模式选择提供参考。5有效的场馆运营管理模式应包括以下几部分:明确构建政府职责;场馆无形资产的有效利用;加大场馆运营管理人才智力支持;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保障机制;促进场馆区域整合、集群化发展;增强场馆品牌意识;科学制定营销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