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汉语祈使句中否定词语教学设计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on_pi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的日常交际离不开劝阻和禁止,所以否定形式的祈使句使用频率很高,否定形式的祈使句通常用“不用”“不必”“不能”“不要”等词语表示出祈使句中的建议和提醒、劝阻和禁止的语义功能。在《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中“别”“不”“不用”“能”“要”均出现在一级词汇表中,祈使句属于一级语法点,学习者在初级阶段就会接触到这些含“不用”“不必”“不能”“不要”的祈使句,但教材中例句较少,有些教材也没有针对祈使句中含有的“不用、不必、不能、不要”进行解释说明。由于“不用、不必、不能、不要”在结构和语义上都具有相似性,目的语学习者在使用时难以区分,极易出现偏误。因此,本文就针对“不用、不必、不能、不要”出现在祈使句中的结构、语义和语用进行分析。本文的绪论部分主要总结了祈使句中否定词语的选题缘由、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已有的研究成果。第一章从结构、语义和语用方面对祈使句中的否定词语“不用、不必、不能、不要”进行对比分析,总结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分析,本文发现“不用”“不必”表示“不需要”,以委婉、间接的方式表达劝阻;“不能”表示“不被允许”,“不要”表示“不应该”,他们可以直接表达劝阻和禁止。“不能”和“不要”在祈使句中表示禁止的语气强度要大于“不用”和“不必”在祈使句中的语气强度。第二章结合语料,通过对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关键词语“不用”“不必”“不能”“不要”的检索,对祈使句中的“不用、不必、不能、不要”出现的偏误从句法结构上的偏误、语义偏误和语用偏误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其中,句法结构类型的偏误包括缺少程度副词或指示代词、缺少介词、缺少宾语。语义上的偏误除了“不用”“不必”“不能”“不要”之间的混淆,还出现了与其他否定副词混淆的情况,如“不用”和“没有”、“不用”和“别”的混淆。在语用上的偏误主要表现为语气词的错用和多余、情态副词的误用,并分析偏误的原因。第三章的教学设计在本体和偏误的分析基础之上对含否定词语的祈使句分别进行综合课和口语课两个课型的教学设计,在综合课中的教学设计兼顾目的语的输入与输出,口语课更加注重学生目的语的输出。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结合北京语言大学BCC语料库和HSK动态作文语料库,把可以用在祈使句中的“不用、不必、不能、不要”进行对比,并与汉语习者出现的偏误结合在一起进行分析。目前学界对“不用、不必、不能、不要”的对比研究还未运用到国际中文教学中,本文将本体分析与偏误分析相结合,为本文的教学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撑。
其他文献
中国书法艺术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来华留学生的青睐,因此国内很多高校面向来华留学生开设了书法课程。面向留学生开展书法教学,有利于以留学生为桥梁向海外传播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也有利于推动我国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发展。近年来,我国汉语国际教育事业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留学生接触到并喜欢上中国书法,而留学生书法教学存在的问题也日渐凸显。因此,探索留学生书法教学问题及其解决对策,是学界及相关研究
学位
朝鲜半岛不仅文化受到汉文化影响极深,其汉语学习亦有悠久的历史,汉语教育成果丰硕,同时出现了一批优秀且影响极为深远的汉语教材。20世纪初期,朝鲜半岛被日本占领,官方汉语教育停滞,但由于汉语实际学习需求不减,一批以自学为主的汉语教材应运而生,《速修汉语大成》即是其中一员。本论文以《速修汉语大成》为研究对象(以下简称《大成》),从语音、词汇、语法、话题四方面对其进行描写与研究。全文共计六部分:绪论部分阐
学位
随着2020年脱贫攻坚任务的顺利完成,我国的相对贫困问题依旧十分突出,它更多反映的是农村低收入群体发展性需求问题。社会资源的分配不均使其所能获得的发展能力、机会不平等,从而很可能发生返贫的风险。阿玛蒂亚·森认为低收入群体更多的是因为可行能力的缺失而无法实现自己想要的生活。故在后扶贫时期,我们不仅要持续推动乡村振兴的高效发展,还要着重关注农村低收入家庭的权利保障和可行能力的提升。本文以可行能力理论为
学位
法律语言是法律活动的重要载体,是一国法律思想的最直接表现。同时,法律翻译实践发挥着传播中国法律思想和传递中国法律形象的特殊“外交辞令”的作用。术语翻译一直以来都是法律翻译研究的重点,而作为法律术语的重要部分,法律模糊语词给翻译者的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由此,法律模糊语词翻译研究的意义不言而喻。模糊就是不清楚,但不清楚不一定就不好(何自然1985)。即使法律语言以精确为主,其模糊性仍不可避免,需要注意
学位
教师提问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参与,提高师生互动频率,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课堂提问的过程能够反映出教师自身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教学智慧,合理有效的提问不仅能够增强教师对课堂的把控能力而且能够推动整个教学过程更顺利地开展。然而对于大多数新手教师来说,课堂提问多是一些简单和事实性问题,往往不具有启发义。如何提高新手教师
学位
人名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载体,拥有悠久的生成和演化史。文学作品中的人名除了具有普通人名的指称作用之外,还往往蕴含着作者的写作意图,如体现人物身份、展现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命运,或承载历史文化、反映作者思想情感价值等等。因此,文学作品中的人名比日常交际中的人名的翻译更为复杂,应当引起翻译学界重视。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作为金庸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具有高度的文学性和历史性,其人物角色众多,每一个都有鲜明的个性
学位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感恩文化已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感恩文化基因深藏于民族血液之中,既是中国人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选择的重要影响因素,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绵延不绝、历久弥新的精神瑰宝。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涌现出的大量感恩现象,在全社会营造出浓厚的感恩文化氛围,不仅有利于凝聚感恩价值共识,提高社会成员的道德自觉和文化自觉,还为感恩文化的传承发展提供契机。因此,基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
学位
农业绿色发展是推进“三农”工作的重要环节,其内涵是要保护绿色的农业生态环境,形成绿色的农业生产方式,实现绿色供给和致富。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即构建生态生产生活协调发展的农业新格局,一方面破解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的难题,另一方面以大食物观的发展要求和优质的生态产品来满足人们的美好生活愿景。但是,随着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变大,农业发展也面临着农业面源污染、生产方式落后、供给质量不高等多重困境。可以说,农
学位
新时代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一个新阶段,《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语文核心素养的概念,指向核心素养的课程教学改革成为我国基础教育重点研究议题之一。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以“人文主题”和“学习任务群”的方式双线组元,创新单元内部组织,更加强调整体规划和有机融入,聚焦单元课程开发和学习方案设计。大单元教学设计作为顺应新课标和新教材而生,且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新型教学设
学位
20世纪30年代后期,一批女性知识分子由全国各地奔赴延安,成为了抗战时期的一道独特风景。本文以奔赴延安的女性知识分子为研究对象,概述其群体状况。并且,通过深挖史料,辅以回忆录的方式,从她们的“自我言说”中,揭示她们奔赴延安的深层动因,呈现她们在延安接受的社会教育及学校教育,展现她们接受来自党的教育后思想与行为的具体转变。进而,总结党在延安时期成功的教育经验,以为当今的教育问题提供借鉴和启发。围绕奔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