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罪认罚具结书的生成机制研究

来源 :西北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piaoye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认罪认罚具结书是在检察官和被追诉人及其辩护人或值班律师共同参与下,由被追诉人单方向国家作出保证认罪认罚行为的书面记载,具体包括被追诉人如实供述罪行、同意量刑建议和程序适用等内容,一种可以证明认罪认罚案件事实的证据。认罪认罚具结书对于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具有不可或缺的价值功用。通过比较分析现行法规范体系中涉及认罪认罚具结书内容方面的条文和“两高”制发的认罪认罚具结书格式文本,厘清认罪认罚具结书业已涵括的犯罪嫌疑人自愿认罪,同意量刑建议和程序适用等实有内容与犯罪嫌疑人如实供述罪行、同意量刑建议和程序适用等法定内容之间的差距。在此基础上思忖认罪认罚具结书构成要素中的主体要素、行为要素和结果要素。主体要素包括被追诉人、辩护人或值班律师和检察官;行为要素囊括被追诉人认罪认罚的过程行为和结果行为;结果要素即为业已签署完成的认罪认罚具结书,其在诉讼活动中兼具工具价值和独立价值,既是记载被追诉人作出认罪认罚内容的书面载体,又是记录被追诉人认罪认罚行为的证据材料。明确认罪认罚具结书的内涵、内容及功能后,再以其生成机制为逻辑主线分别探究生成前、生成中以及生成后的问题。首先,从控辩交流的实践样态、规范语义及理论模式三个维度研究认罪认罚具结书生成前之交流。在实践层面以公权力和私权利的运行样态为切入点,察觉检察官行使公诉权时带有职权性与行政性,而被追诉人的知悉权及自辩权阙如,致使其诉讼主体地位难以保障,所以控辩交流过程并不具备“量刑协商”的制度空间与事实基础。在规范层面对现行规范作以整体考察,虽某些部门或地方发布的规范性法律文件中提及“协商”“量刑协商”字眼,但在法律层面以及中央政法机关多部门联合发布的法律文件中从未使用过“量刑协商”的表述,即立法本旨并非将控辩交流构建为“量刑协商”制度。在理论层面对控辩交流机制的学术观点进行理性思辨,最终将控辩交流过程抽象凝练为“职权从宽”模式下的量刑减让机制,而非“司法契约”模式下的量刑协商机制。其次,沿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逻辑主线展开研究认罪认罚具结书生成中之签署。通过在检察院与法律援助中心等司法实务部门的实证调研,发现签署认罪认罚具结书时仍存在检察官、值班律师未参与抑或形式参与的状况。从既有问题表象出发,厘清导致实践异象产生的深层次缘由,即相关主体对于诉讼理念的认识含混与诉讼制度内部的价值冲突。故此,以权力监督与权利保障为基点,旨在通过将程序公正和控辩平等的理念贯穿于签署认罪认罚具结书始终以融合制度自身的价值冲突,具体从检察官、被追诉人以及值班律师三个主体出发予以完善认罪认罚具结书的签署状况,希冀为签署认罪认罚具结书的司法适用带来些许正向功用。最后,在梳理学界目前关于认罪认罚具结书证据属性学说观点的基础上分别作以评析,之后通过证成认罪认罚具结书具有证据能力和证明力两种证据属性,得出其可以作为证据使用的结论,并将之在理论上归为“准供述”类证据。在认罪认罚具结书可作为证据使用的现实语境下,一方面期冀通过形式审查与实质审查相结合的审查方式甄别认罪认罚具结书的证据能力和证明力;另一方面探讨其对于被追诉人行使反悔权的影响。藉由上述对于认罪认罚具结书生成前、生成中和生成后的三阶段研究,以期为认罪认罚具结书的理论研究及司法适用提供少许理论智识。
其他文献
流浪未成年人由于个体、家庭、社会等种种原因造成的个体偏差心理和偏差行为对其个体的社会发展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某种程度上制约着群体发展和社会化活动。若及时发现并通过专业社会工作方法解决流浪未成年人偏差心理、偏差行为问题,在预防流浪未成年人犯罪和引导其群体回归社会身上具有深远影响。本文选取芜湖市救助站流浪未成年人潘某为个案案例,研究和发展潘某成为个案介入的服务对象。旨在提升服务对象的自我认知能力、矫
学位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在2020年2月12日发布了《关于改善一线医务人员工作条件切实关心医务人员身心健康若干措施》的通知,通知指出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医务人员面临着工作任务重、感染风险高、工作和休息条件有限、心理压力大等困难。保护关爱医务人员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保障。医护人员不仅要承受高强度的工作所带来的身体疲惫,还要承担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因此,采取行动来介入医护人员
学位
报纸
相较于正当防卫的其他四个成立要件,防卫意识的研究成果很少,防卫意识作为正当防卫的主观成立要件在理论研究上属于薄弱部分,甚至在其对于正当防卫行为的成立是否有必要的问题上存在着争论。在司法实践中对于防卫意识认定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导致多数案件都以行为人不具有防卫意识而否定正当防卫。为了准确认定正当防卫,发挥其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的作用,对防卫意识进行研究非常有必要。互殴与正当防卫是对立关系,在否定正当防
学位
随着社会化媒体兴起,以社交平台为依托的关系内容已成为网络信息的主要传播逻辑,个体关系内容连接实现了网络情绪的裂变。共情作为个体间社会交往与情绪感染的一般性规律,是群体传播研究的一个重要范畴,共情传播也成为解释复杂网络舆情和社会心态的基础框架之一,为从公众情绪视角探究网络舆情开辟了新路。政务新媒体作为网络舆情中涉政府议题的直接指向者、社会网络舆情的主要应对者和网络舆论的重要引导者,在突发公共事件中能
学位
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当前我国老龄化问题愈加严重。而与城市相比,农村人口老龄化趋势则更为明显。在农村,伴随着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打工潮”,大批农村青壮年人口从农村涌向城市,老年人则留守农村,那么在未来的养老问题上,一方面,养老主体与养老客体距离的增加,导致农村“养儿防老”的实际作用弱化;另一方面,外出务工者在性别上呈现出的“男多女少”的特征,以及伴随着农村留守女性社会进步和经济地位的逐步提升,
学位
关于时间的探讨古往今来屡见不鲜,有的学者往往以非理性的宗教情结作为时间问题的起讫点,例如教父哲学的代表奥古斯丁;有的学者以科学的理性视野来审视时间,例如古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但是,以往众多学者对于时间问题的考察和把握往往以更为新颖的时间观的出现而无力招架,或者因为自身的阙欠难以服众且草草收尾。这原因究竟何在?我们能否拨开萦绕在时间问题上的迷雾,来一窥时间本身的真容呢?其实关于时间的讨论很
学位
近年来,风险社会概念受到刑法学界的关注,风险刑法理论作为一种刑法思潮,引发国内学界的广泛讨论,对于此种刑法理论,学界中以批评的声音为主,仅存在少部分有节制的肯定意见。然而,风险刑法理论在批判声中不断发展,以不同形式拓展自身理论深度,发展的形式包括预防刑法、安全刑法、功能主义刑法。积极预防性刑法观属于风险刑法理论下的预防刑法范畴,不同学者对此存在着不同的表达方式;对于我国刑法修正案的颁布是否体现了刑
学位
律师调查令作为一项旨在缓解我国人民法院“案多人少”办案压力和保障律师调查取证权的原生性制度,不仅契合于正当程序、司法中立的理念要求,具有证据协力义务、释明权和证明妨害理论的学理支撑;还符合司法实践的现实需求——能够形成对当事人诉讼权利的支持,构筑对律师调查取证权的保障和监督体系,助力人民法院案件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维护案外第三人享有的合法权益,从制度层面优化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增强我国民事诉讼体系中
学位
社会保险是国家通过立法保障公民遭遇年老、疾病、伤残、生育、失业等社会风险时获得社会保险待遇、维护其基本生存权利的制度,社会保险待遇是维护公民基本生存权利的核心,而社会保险待遇的兑付,依赖于社会保险费的规范征收,因此规范社会保险费征收行为、保障社会保险制度的稳定运行,是现代国家都高度重视的问题。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险制度的深化改革,我国社会保险费“碎片化”征缴、统筹层次低、征管效率低等问题逐渐凸显,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