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共享单车道路交通伤害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来源 :皖南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d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以芜湖市为例,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大学生共享单车骑行者的人口学特征,对道路交通安全的知识、态度、行为,道路交通伤害情况,描述共享单车道路交通伤害(Road Traffic Injury,RTI)发生现状并剖析其影响因素,参照“5E”伤害预防策略,为芜湖市高校预防和控制RTI提供数据支撑和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研究中的现况研究(横断面研究),根据芜湖市7所高校的学生基数,采用了多阶段分层式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整群随机抽样调查;运用分析性研究中病例对照研究,以调查发生过共享单车RTI的300名调查对象作为病例,采用1:3匹配比例,性别、年级、学校匹配因素,并在调查之日前12个月内未发生过共享单车RTI的骑行者作为对照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运用分析性研究中病例交叉研究,以发生RTI的病例为研究对象,危险期定义为RTI发生瞬间前一段时间,对照期定义为未发生伤害的一段时间内危险(保护)因素的暴露情况,采用调查一年内的日常频率为参考,探讨某些因素的暴露情况对伤害的影响。结果:1.现况研究:本次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4095(95.2%)份,会骑行共享单车的同学有3919(95.7%)人;最近一年中,发生共享单车RTI人数300人,伤害发生率约为7.7%,其中伤害发生1次253(84.3%)人,发生2次的33(11.0%)人,发生3次以上的14(4.7%)人;男性伤害发生率(9.1%)高于女性(5.4%);大一(9.4%)与大四(8.8%)年级伤害率高于大二(4.8%)、三年级(5.2%)大一年级伤害率最高;非医学专业(8.2%)伤害率高于医学专业(5.9%);居住在城市(10.1%)的伤害率高于城郊或乡镇(6.7%)、农村(6.3%);每月生活费大于2000元(5.01%)伤害发生率低其他水平。事故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中午(30.7%)和晚上(29.0%),与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规律相符;温暖月份(4月、5月、6月)的伤害发生率比寒冷月份(1月、11月和12月)的高。轻度伤害发生率为84.7%(254/300)、中度伤害发生率为13.0%(39/300)和重度伤害发生率为2.3%(7/300);发生伤害形式中与其他车辆发生碰撞是事故的常见形态(43.7%),易引起重度伤害。轻度和中度伤害部位以四肢和臀部为主,重度伤害以骨折和内部器官损伤为主,同时伴有浅表损伤/挫伤和开放性伤口。2.病例对照研究:共享单车RTI的危险因素有“偶尔”和“经常”闯红灯(OR值=3.744,95%CI:1.042~13.458;OR值=4.345,95%CI:1.187~15.900)、“偶尔”和“经常”出现刹车失灵(OR值=2.173,95%CI:1.348~3.501;OR值=2.247,95%CI:1.745~4.086)、“偶尔”“经常”路段路障过多(OR值=3.105,95%CI:1.152~8.370;OR值=2.478,95%CI:1.016~6.043)、单车骑龄(OR值=1.041,95%CI:1.004~1.079)、每周骑行次数(OR值=1.041,95%CI:1.001~1.081)。保护因素有每月生活费大于2000(OR值=0.781,95%CI:0.522~0.974);每周运动次2-4次、5-7次(OR值=0.452,95%CI:0.230~0.888;OR值=0.496,95%CI:0.257~0.959)、“偶尔”和“经常”转弯作出提示(OR值=0.250,95%CI:0.100~0.622;OR值=0.320,95%CI:0.137~0.749)。3.病例交叉研究:共享单车RTI的危险因素有载人或超负荷载物(OR值=2.166,95%CI:1.141~3.666)、逆向行驶(OR值=5.869,95%CI:3.364~8.582)结论:1.芜湖市大学生对共享单车骑行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未充分将安全知识落实到行动中;端正骑行人的骑行态度,可以有效的避免事故的发生;大学生危险骑行行为实施率较高,是共享单车RTI防制的重点人群,应有针对性的开展安全教育。2.共享单车RTI以轻度伤为主,头面部是伤害的主要部位,头盔佩戴能一定程度上减少或减轻伤害的发生,应积极推动“一盔一带”的政策落地;事故发生时间中午和晚上较高,温暖月份(4月、5月、6月)比寒冷月份(1月、11月和12月)高,与大学生日常学生活出行规律相符;路障较多、道路狭窄、混合车道路段,伤害率发生普遍较高,应对相应路段进行合理规划。3.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加大宣传引导力度,推动“一盔一带”,合理规划道路,明确企业运营服务条件,规范企业行为,建立综合考评制度,完善市场退出机制;运营企业应承担安全教育责任,加强车辆管理,合理按需投放。大学生加强骑行知识的学习,端正骑行态度,掌握骑行技能,避免危险的骑行行为。
其他文献
目的:本实验主要是为了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HEM2ATM(long non-coding RNA HEM2ATM)调控脂肪组织代谢性炎症和胰岛素抵抗(IR)的作用及机制。方法:第一部分探讨小鼠骨髓源性巨噬细胞(BMDMs)和脂肪组织巨噬细胞(ATMs)中lncRNA HEM2ATM在炎症环境下的表达变化。磁珠分选WT小鼠脂肪组织ATMs,qRT-PCR及FISH检测lncRNA HEM2ATM的
学位
目的:通过二代测序技术(NGS)检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基因突变,以了解AML基因突变谱,并探讨AML基因突变与临床特征之间的相关性及其预后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21年3月初次就诊于本中心接受治疗并行NGS检测基因突变的205例原发AML(非APL)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初诊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血小板计数、染色体核型、法美英(Fran
学位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在早产儿早期喂养过程中使用深度水解蛋白奶粉,对早产儿一般情况、临床指标、并发症及相关检验指标进行比较,探讨深度水解蛋白奶粉在早产儿早期喂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9月-2021年12月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的符合条件且取得家属知情同意的早产儿112例,其中试验组56例,自开奶起予以深度水解蛋白奶粉喂养1周后改为早产儿配方奶粉,对照组56例,自开奶起始终予以早产儿配方奶粉喂
学位
目的:1.初步了解早产小鼠早期不同发育时期调节性T细胞(CD4+CD25+Foxp3+T cell,Treg)分化特点。2.探讨早期常乐康干预对早产小鼠体内Treg细胞分化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1.动物模型建立:随机选取孕18天的BALB/c母鼠腹腔注射米福RU486诱导早产,获得胎龄小于20天的新生早产小鼠;另随机选择已孕母鼠待其自然分娩,获得胎龄大于20天的新生足月小鼠。2.分组:将早产小鼠
学位
【目的】探讨不同造林模式与土壤理化性质的改良关系,促进对沙荒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方法】以甘肃省民乐县北滩林场的沙荒地和人工种植的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林、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林、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柠条混交林等3种造林模式为研究对象,通过植被调查和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采用显著性分析法分析16个土壤理化指标在土壤剖面和不同造林模式中
期刊
目的:研究维生素D与缺血性卒中后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性方法:纳入47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性别差异分为女性组228例(47.7%)和男性组250例(52.3%)。所有受试者于24小时内测定血液中维生素D水平。采用NIHSS评分评估患者神经功能受损的严重程度,m RS评分被用以评价患者的预后或神经功能恢复状况。SPSS、SAS被当做有效的统计工具,以p<0.05表统计具有显著
学位
目的:探讨IgA肾病(IgAN)伴高血压的临床病理特点,Rac1相关信号通路在IgAN肾间质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1.回顾性分析2016年01月至2020年11月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行肾脏病理活检诊断为原发性IgAN患者(232例)的临床和病理资料。根据入院时的血压将IgAN患者分为正常血压组和高血压组,比较IgAN正常血压组和IgAN伴高血压组患者的一般临床指标和肾脏病理的差异,
学位
目的:探讨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chronic immune thrombocytopenia,CITP)的高危因素,为临床判断疾病的转归及提供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提高患儿及家长的生活质量。方法:通过对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新诊断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的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搜集患儿初诊时的首次发病年龄、
学位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子宫、卵巢超声与IGF-1在中枢性性早熟和外周性性早熟女童之间的差异,探讨其对中枢性性早熟的早期诊断价值,为性早熟进行Gn RH激发试验的合适时间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1年8月因乳房增大或疼痛来我院门诊就诊的6-8岁女童,所有患儿均在我院门诊完成子宫、卵巢超声检查,测量并记录子宫、卵巢长径、横径、前后径和最大卵泡直径,计算子宫、卵巢容积;采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检
学位
目的: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et age 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w AMD)是老年人群中致盲的主要原因,视网膜下纤维化形成是其视力损伤的重要因素。但是视网膜下纤维化形成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主要探讨mmu_circ_0001103如何调控巨噬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化从而介导视网膜下纤维化的形成,以期为视网膜下纤维化防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建立激光诱导
学位